Top

綠色農場

[ Organic Farm ]

綠色農場
首頁綠色餐飲指南綠色農場【彰化北斗】大豆家族的田野三部曲,「田野勤學」用一顆豆滾動食農教育影響力

【彰化北斗】大豆家族的田野三部曲,「田野勤學」用一顆豆滾動食農教育影響力

2023.09.21
圖片 - 陳建豪
文字 - 微笑台灣│高嘉聆、沈若瑄
文字 - 微笑台灣│高嘉聆、沈若瑄
圖片 - 陳建豪
返鄉農作生活,陳光鏡有更多時間可陪伴孩子成長。
返鄉農作生活,陳光鏡有更多時間可陪伴孩子成長。

在彰化北斗田野裡勤學,學習與自然相處、與土地共生、與環境共好,為了給家人更好的生活環境,一顆黃豆翻滾出科普與食農課題,陳光鏡笑言是一趟意外旅程。一起跟著田野勤學發現食物的美好,珍惜生活裡人事物的可貴價值,達成綠色糧食的創新實踐。

村裡,古厝旁,幾口田野勤學豆漿喝下腹肚,不只濃醇香,還帶有細緻的口感。「我們豆漿濃度高達九度,比早餐店市售的濃三倍。你知道濃度是怎麼計算的嗎⋯⋯,」椅子還沒坐熱,執行長陳光鏡的「黃豆科普學堂」,立刻無痛接軌。

一顆黃豆,翻滾出科普與食農課題,陳光鏡笑言是一趟意外旅程。返鄉種豆以前,陳光鏡在北部科技新創公司任職,太太蔡慧璇也有穩定的公職,雖然物質生活充實,但繁重的工作卻為心靈蒙上一層灰,尤其孩子陸續降臨,能夠陪伴他們長大的時間卻很破碎,不禁令他思索理想生活的取捨與平衡。

經常週末一到,舉家遁逃到農場裡,透過耕作,學習放下歸零,把自己全然地交給土地。他奉行的秀明自然農法提倡:「不必肥料或農藥,只要足夠的陽光、空氣、水源,土壤會發揮原本的力量」,此番道理落實到生活上同樣成立,如此生命哲學對身處科技業、不斷製造需求的陳光鏡來說,猶如醍醐灌頂。 不過,為什麼選擇種黃豆?

圖片名稱
陳光鏡透過耕作,學習放下歸零,把自己全然地交給土地。

憑一句話種一片田

「算是被前輩推坑吧。」陳光鏡半開玩笑道。當時一起學習耕作的前輩提及台灣黃豆產量少,鼓勵陳光鏡以自然農法種植,拉開品牌差異,提升國產雜糧價值。「我一聽覺得這是好事啊,二○一五年秋天跑去嘉義鹿草找了十幾個農民,說要契作二十公頃自然農法黃豆,結果他們搖搖頭就走了,」農民考量的是,黃豆大宗進口都快半世紀了,這輩子根本沒種過黃豆,更別說自然農法了,「如果沒有收成,要算誰的?」

進退兩難之際,蔡慧璇燃起鬥志說服陳光鏡:「不然我們租地來種給他們看。」憑著這句話撩落去,開啟了南北往返四百公里的黃豆長征,週間持續上班,週末南下種豆,雖然忙得日不暇給,人生卻像是安裝了不斷電的馬達,燃起前所未有的動力與盼望。誰也沒有想到,陳光鏡第一次種黃豆就上手,跌破所有人的眼鏡,三公頃田竟豐收一千多公斤。二○一七年更踏出挑戰性的一步,夫妻倆帶孩子舉家遷回彰化北斗定居,把黃豆種進自家農田裡。

圖片名稱

「本來預期整年收入約八十萬,養活一家子應該沒問題,但是現實才沒這麼簡單,」剛開始賣黃豆,陳光鏡笑說跟新手推銷保險一樣,身邊的人賣過一輪就停滯了,去市集擺攤也乏人問津,拜訪食品加工廠更碰了一鼻子灰,「國產豆比進口豆成本高出太多了。」創業一年,積蓄幾乎燃燒殆盡,不過也讓他領悟到:「餐桌上常見的黃豆料理幾乎都是加工再製,如豆漿、豆花、豆腐、豆乾等,很少出現黃豆原型食物,消費者根本不知道該怎麼料理黃豆。」

野學校做可以吃的化學實驗

顯然賣豆挑戰,需從教育解套。

當時一位任教於虎尾科技大學的學長建議:「何不從科普切入,把黃豆做成教案?」陳光鏡畢業於彰化師範大學物理系,對於教案設計並不陌生,「當時真的是走投無路了,」抱持著姑且一試的心情,他把黃豆生長週期、豆漿濃度、豆漿變豆花的化學反應、做豆腐的力道等等,設計成動手也動腦、好吃又好玩的「國產大豆黃金三部曲」教案,結果廣受好評,名聲在校園間傳開。

圖片名稱
左/豆漿能再加工成豆腐,當中壓製的力道是成功關鍵。右/經過研磨、過濾,煮滾後燜一段時間,可去除豆腥味,才是我們喝到的新鮮豆漿。

陳光鏡將黃豆帶入校園,做一板豆腐、沖一桶豆花,立志要做可以吃的化學實驗,也把大人小孩領入田間,打造自由探索的「野學校」,放大感官傾聽風的聲音、呼吸夾雜著潮濕的泥土氣味,觀察田野色票、席地寫詩作畫,甚至抓寶可夢——各種黃豆田裡常見昆蟲。搭上科普列車,串連生態、美學,點與點連成線,黃豆的內涵越來越立體。

而黃豆相關產品的開發,常是為了解決問題而生。食農課程需要用到豆漿,開始引進設備生產、販售;煮豆漿所剩餘的豆纖維,棄之可惜,加入麵團華麗變身,做成低熱量營養棒。田野勤學沒有實體店面,採預購取貨的方式,講求零庫存零耗損,自我定位為周邊鄉鎮社區支持的農業型態,減少食物里程。

圖片名稱
加工前需清洗、浸泡,得讓豆子充分吸收水分,後續萃取率會更佳。

國產價值無極限

曾經有人問陳光鏡,田野勤學何不發展成為大型品牌系統、擴大收益?「我們的目標在於倡議實踐更好的區域生活,」比起規模,他更在意企業永續,「談及ESG、CSR,通常著重大型企業,其實,不管是四個人、四十人、四百人的企業,都有足以貢獻的永續價值。」

他的黃豆藍圖還在持續滾動,未來目標是在中台灣建立一座國產大豆的生態園區,包括品種栽植、農業介紹、科普實驗、加工再製、飲食地圖,甚至跨領域為大豆做各種意料不到的發想,拓展食農教育邊界。

一顆黃豆,為陳光鏡展開第二人生,向下扎根教育,創造的價值早已超過金錢所能衡量。

圖片名稱
左/黃豆烘焙後磨粉加入麵糰中,製成的麵條吃得到豆香。右/除了高雄選十號黃豆,田野勤學也有種植台南三號青仁黑豆。

好黃豆,這裡有

想要擴大友善黃豆的版圖,就必須找到擁有理念相同的夥伴。台灣各地都有田野勤學的合作店家,有些販售黃豆、豆漿,有的將豆製品入菜,讓旅人買得到也吃得到。

新竹市的江山藝改所是鄰近火車站的一棟透天老屋,它既是書店,也有活動演出、展覽講座,成為老城區裡重要的交流平台。店內提供全植物餐飲,原料盡可能使用友善耕作、有機或是自然農法栽種的作物。所長張登堯說,他們一直以來都有在關注黃豆,然而本土黃豆量少、取得不易,在新竹也難找到當地生產的黃豆,在彰化朋友的介紹下,江山藝改所選用田野勤學乾燥易存放的黃豆麵取代油麵,點一份日式鐵板炒麵就能品嚐到用心的豆之味。

圖片名稱
江山藝改所。(攝影:張界聰)

位於台中的禾豐田食是一家無菜單的定食家庭料理,以友善耕種、有機食材為主,搭配產銷履歷肉品,是預約才吃得到的美味。店長安妮(宋莞柔)想做的更多,開設料理課程,藉由課程彌補上菜時來不及細說的食材來源、種植過程。她認為讓消費者認識生產者很重要,一定會介紹食材是由誰種植。因緣際會結識田野勤學後,安妮在社團裡持續推動共購,冬天不定期推出以豆漿為湯底的鍋物料理,也曾將黃豆麵化為日式沾麵,讓人重新認識好食材才有的味道。

彰化市武德殿旁的三時之聚,日式建築內提供餐點也販售物產,讓客人用完餐也能買回去。店長兼主廚張文騰因為生態廚師活動結識了田野勤學,他說台灣友善耕作的黑豆、黃豆很少,尤其又是彰化在地,應該要被看見。但張文騰也坦言黃豆本身不好賣,只好從料理著手,藉由豆漿去做咖哩、豆腐腦、手沖豆花甚至巧克力,創造黃豆被使用的需求。張文騰觀察到,他身邊從事友善耕作的農友們不求量產,反而是期待種植面積增加,物產賣得出去就可以增加衛星農場,輔導其他小農,大家一起共好。

打開一張黃豆好食地圖,也打開國產黃豆的未來。

圖片名稱
田野勤學團隊日漸壯大,吸引更多年輕成員加入,由左至右為闕妏庭、蔡慧璇、陳光鏡、洪瓊琳、劉婉琦。
✿  關於大豆你不能不知道  
1.    大豆為黃豆、黑豆、毛豆的統稱
2.    1966年開放大宗雜糧進口後,台灣大豆栽種面積直直落
2.    農委會2016年推動大糧倉計畫,鼓勵農民轉種雜糧
3.    目前國產大豆食用市場占有率近2%

<本文經「微笑台灣」授權刊登,摘錄自微笑季刊2022冬季號《不能消失的味道》,非經同意請勿轉載。
原文連結:彰化北斗大豆家族的田野三部曲,「田野勤學」用一顆豆滾動食農教育影響力>

田野勤學
地址:彰化縣北斗鎮新生里興農路一段426巷77號
電話:04-8876113

 

江山藝改所
地址:新竹市東區興達街1號
電話:03-5266456
延伸閱讀>>【新竹.東區】江山藝改所:不只是販售全植輕食的書店,更是交換想法、討論價值的聚所

 

禾豐田食
地址:台中市西區模範街40巷12號
電話:0936-951685
延伸閱讀>>【台中.西區】禾豐田食:感受時節滋味的台灣風定食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