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 Activity ]

從田野到香路,彩虹玉米仙貝飯糰領航——綠色餐飲指南×通霄鎮農會發起綠色進香行動,打造無塑飯擔提案

為響應環境永續,通霄鎮農會與綠色餐飲指南於今年度白沙屯媽祖粉紅超跑進香前,共同發起「綠色進香」行動,並邀請白沙屯拱天宮共同倡議。三方攜手合作,呼籲廣大香燈腳在參與進香過程中,自備環保餐具,同時鼓勵沿途提供飯擔的善心人士盡量以桶裝方式供應食物與飲水,減少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共同為環境永續盡一份心力。
拱天宮管理委員會響應表示:「媽祖慈悲為懷,關愛萬物。推動綠色進香,不僅是為了保護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更是實踐媽祖慈悲精神的具體行動。我們誠摯地呼籲所有參與進香的信徒,主動攜帶環保餐具,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同時,也感謝沿途熱心提供飯擔的店家與信眾,懇請大家在能力範圍內,盡量以桶裝方式提供食物與飲水,並適量準備餐點,避免食物浪費,共同為下一代留下更美好的環境。」

綠色飯擔文化 × 綠色行動,讓福氣不再變垃圾
「綠色進香」不只希望改變香燈腳的用餐方式,也希望影響沿途提供飯擔的店家與信眾。通霄鎮農會總幹事表示,這次通霄鎮農會協同綠色餐飲指南主廚:Tupang地坊張皓福、阿霞飯店吳健豪、粮心聚落陳可為主廚們一起合作的飯擔,在5/11媽祖回鑾最後一天,於通霄鎮農會白沙屯分部供應超過兩千份彩虹玉米仙貝佐葷素雙味飯糰,米仙貝採用通霄鎮農會越光米研磨成的米穀粉,加上彩虹玉米烘焙製成,既是餐具也是可以吃的食器,直接搭配飯糰即可食用,完全不使用一次性餐具。
綠色餐飲指南表示,預估2025年香燈腳人數將突破 50 萬人,若能影響其中 20%自備環保餐具,就有 10萬人減少使用一次性餐具。預估每人只要減少用5件以上,可減少50萬件一次性餐具的消耗。根據環保署資料,一組一次性紙碗與塑膠湯匙的碳排放約50克CO₂,整個綠色進香將可減少30噸CO₂排放。大約3.75公頃的森林吸收量,相當於5個標準足球場的面積。「我們與通霄鎮農會一起發起『綠色進香』行動,最重要的目標就是減塑。希望提醒大家,自備環保餐具不只是個人行動,而是讓進香文化走向更永續的重要一步。

讓進香文化走向更永續的未來,綠色進香抽獎活動辦法
為鼓勵香燈腳自備餐具,本次綠色進香將透過三波社群宣傳,抽獎送出1200組粉紅超跑紀念竹碗+越光米綠色飯擔組,詳情請見 通霄鎮農會、綠色餐飲指南 Facebook粉絲專頁。通霄鎮農會總幹事表示:「我們希望透過這次的抽獎活動,鼓勵更多香燈腳養成自備餐具的習慣,從自身做起,減少環境負擔。同時,也期待能藉此與更多沿路提供飲食的店家攜手,共同改變餐食的提供方式。」綠色餐飲指南也強調,這次訂下『一個目標:一次性餐具減量』,『兩群人:香燈腳 & 沿路飲食店家』的綠色進香行動計畫,期待透過社群的串聯與實際的獎勵,能有效提升民眾對於綠色進香的參與度,讓環保理念在傳統宗教活動中生根發芽。

節水作物 × 永續飲食:從通霄田野出發的綠色福食設計
本次綠色進香的福食部分,由通霄鎮農會與綠色餐飲指南攜手合作,創新推出兼具美味與環保的「彩虹玉米仙貝佐葷素雙味飯糰」,將在5/11媽祖回鑾當天將供應超過兩千份。
通霄鎮位於苗栗沿海,當地並無水庫,農業灌溉全仰賴降雨,因此農會的輔導方向,以節水型作物為主,讓農業發展與環境永續並行。 這次的綠色飯擔所使用的食材——越光米與彩虹玉米,正是通霄鎮農會推廣的環保作物,除了耐旱、省水外,對於肥料需求量也低,不僅能減少土壤退化,還能降低水污染的風險。這些作物不只是當地農業的驕傲,更是「愛護土地」的最佳實踐。
這款特色餐點以通霄鎮農會生產越光米與彩虹玉米去製成仙貝,搭配由綠色餐飲指南主廚群協同設計的一葷一素雙味飯糰,為香燈腳提供友善環境的飲食選擇。
通霄鎮農會白沙屯分部
綠色飯擔介紹
────────────

1
梅乾菜肉燥飯糰
由綠色餐飲指南最佳主廚張皓福研發,以傳統梅干扣肉為靈感,轉譯為梅干肉燥,融入客家保存食概念,結合油鹹香特色,打造帶有客家風情創意滷肉飯。

2
天貝素肉燥飯糰
由阿霞飯店主廚吳健豪研發,這道充滿台南甜味的全素滷肉料理,以多種蔬菜與黃豆天貝取代傳統的大魚大肉,減少身體負擔,也讓素食者能安心享用。

3
彩虹玉米仙貝
由綠色餐廳粮心聚落主廚陳可為研發,以通霄鎮農會越光米研磨成的米穀粉,加上彩虹玉米以及玉米鬚,低溫烘焙製成仙貝,不僅保留玉米天然風味與營養,更能作為健康、環保的輕食選擇。
|核稿編輯:梁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