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是賣菜:新時代農民直銷站如何翻轉農會經濟
[ New-Style Farmers’ Direct Sales Stations ]

不開新店也能營收破億,全台坪效最高的直銷據點|汐止區農會的「零餘空間經濟學」

汐止區農會運用「零餘空間經濟學」,在不開新店的情況下打造坪效最高直銷據點。結合社區小舖、胖卡車與地產地消策略,一年創造破億營收,成為全台農會轉型典範。
在進入汐止區農會的一樓信用部辦理借貸事宜或是上二樓購買農特產品,或是到三樓參加家政班課程時,很難不注意到正門口貼了張大紅紙,寫著「汐止區農會 榮獲第18屆農金獎「營運卓越獎」、「人才培育及永續發展獎」、「數位金融推廣獎三大獎項甲等獎」,喜氣洋溢,也昭告著汐止區農會近年在營運績效和推動創新這兩大面向的努力與實績。

傳承與轉型:百年農會的全齡式新樣貌
自民國九年成立至今,隨著政經環境的變遷,走過一百年的汐止區農會,由典型鄉村型農會,成功轉型為現代都市型農會,也是新北市第一座結合綠色照顧站、銀髮俱樂部、農事體驗及食農教育的全齡式場域農會,既為農民提供金融服務,也在農產品銷售上打出漂亮的全壘打,總共十一家社區小舖,創造出一年超過一億元的營收,這十一家社區小舖可不是獨立店鋪,它們全部都是依附在農會辦事處的零餘空間裡,堪稱全國營運成本最低、坪效最高的農會直營超市,總幹事李俊伸率領團隊所合力創下的傲人成績,磨亮百年農會招牌,證明歷久也能彌新。
我問總幹事,是因為汐止擁有超過20萬人口,且人口結構涵括了銀髮族和青壯年小家庭,消費力高,成為汐止區農會推動供銷業務的優勢嗎?轄區內有具消費力的人口結構,當然是優勢,但也因為人口密集、商機高,超商和平價連鎖超市、傳統市場四處林立,競爭者眾,在「便利性」和「低價促銷」上,農會其實無法勝出。
而擁有人口數優勢的都會型農會,除了競爭者多,更面臨本身農產品品項不豐的現實。汐止被譽為「台灣文山包種茶的故鄉」,全區面積七成以上山林圍繞,地形上南北高山夾峙、基隆河貫穿其中,僅基隆河兩岸有較大的河谷平原適合人類居住與農業發展,雖有特色農產品如蜂蜜、綠竹筍、包種茶,但實難以支撐起農產超市的規模。

明星商品策略:一包米、一顆蛋的黏著度經濟學
總幹事李俊伸團隊除了全力支持汐止在地小農上架當令食材,秉持「地產地消」原則,堅守「汐心服務,農情款待」的核心精神,並與其它縣市農會積極合作,大力拓展全國3章1Q(有機、產銷履歷、CAS台灣優良農產品或具有臺灣農產品生產追溯QR Code)可溯源農產品,汐止區農會在這十年間走出自己的定位,它不與平價連鎖超市和傳統市場拚價格、拚最多樣,全力在汐止建立一個全國農民與消費者互動的銷售平台,各地方農會的特色產品通通網羅,形成一個本島風土食材的歡樂網絡,只要你願意煮,汐止區農會社區小舖,絕對讓你煮得方便、煮得豐盛、又吃得健康。

首先為了滿足「吃飯」的需求,受限於汐止稻作面積有限,汐止區農會於是契作彰化的有機台梗九號米為自家品牌「汐心米」,台梗九號黏性高、口感佳、冷了也好吃,汐心米成功打入汐止居民餐桌,等同直接支持彰化的有機農業,汐心米一躍成為社區小舖的必敗商品。
台灣人重視米,「雞蛋」也是餐桌上的不可或缺,汐止區農會旗下有十家左右的外縣市農會新鮮土雞蛋穩定供應,每一箱兩公斤至三公斤,方便消費者提了就走,光是雞蛋一年即可帶來兩千多萬業績,小小的不起眼的雞蛋,成為「黏著度」武器,蛋吃完了就得回頭下單補貨,既然都得買雞蛋了,就順便再消費其它食材,如此滾動之下,官方網站和Line群組的會員數,不到十年間,穩穩當當地累積到一萬八千人,總幹事李俊伸說,我只要每一個會員一次來買五百塊就好,一包有機米、一箱土雞蛋、兩包有機菜、一包爆漿貢丸就超過500塊,全部都是對家人身體健康的好東西,都是台灣風物詩,而且別的地方很難買到,也不貴,怎麼可能會不達標呢?

我環顧了一下只有五坪大小的社區小舖,熱銷二十年的南投魚池鈕扣菇肯定比進口混菇香氣濃郁且價格平實,一定要入手。自營品牌爆漿貢丸口碑甚佳,小農今日直送的圓茄新鮮硬挺,與汐止在地加工廠合作的韭菜醬和蔥油醬則是餐桌調味好幫手,吃水餃、拌飯拌麵、為肉料理增添風味都超級好用,有機截切人參山藥軟糯甘甜又方便……,對有在煮飯且講究風味的消費者而言,這裡無疑是尋寶樂園。
近期開發出來的明星商品,則是為國產雜糧找出路的有趣提案,以屏東紅豆為主角,結合了國產紫米、苗栗公館芋頭和彰化有機山藥,推出「紅豆紫米冷月」、「紅豆紫米桂圓山藥湯」、「紅豆包心粉圓」、「就是芋園」等冷凍調理包,非常適合下午茶或飯後甜點,一個地方性都會型農會,在加工食品開發上揖注如此大量的心力,總幹事李俊伸露出坦率笑容說,
「我們汐止區農會社區小舖,一年可以賣出四十噸的台灣有機和產銷履歷食材,這就是農會的使命!我們不斷努力達成,從產地到餐桌,地產地消,就是要讓汐止居民從零歲到一百歲,都可以信賴我們的農業平台」。

創新出擊:胖卡車與綠色普渡的新市場
社區小舖的實體店鋪服務鄰近居民,農會官方網站、粉絲專頁和Line社群的「線上訂貨、線下取貨」則服務要上班的消費者,人口密集的都會區已然經營成熟,營運策略精細的李俊伸也沒有忽略往山區拓展業務的可能,他說汐止多山,山也不只是山,山裡面其實還有不少別墅社區和農戶,他們不方便下山來社區小舖,那我們就往山裡面去!

他主動向農業部提案申請經費補助,成功推出全國第一台「農好食光胖卡車」,經過改裝的小卡車成為行動直銷據點,車身繪了可愛清新的彩色插畫,層架設計則聰明有效率的陳列豐富商品,定時定點的前往山區為居民提供購物和取貨服務,主動出擊的創新手法,在地方製造話題、引起關注、提升好感度、增加營收,成為其它農會取經的對象,後來吉安農會、平鎮農會也陸續發展自家胖卡車,總是追求共好的汐止區農會,更數度邀請吉安和桃園等農會胖卡車,開來汐止參加市集活動一排吸睛的胖卡車讓讓市集亮點,消費者就買得更多更開心!
於是在不增加任何店面租金成本的情況下,汐止區農會以特色獨具的商品、綿密的線上線下行銷手法、積極接觸社區全客層,締造亮麗的破億銷售業績,數字的背後,為台灣低碳農業的實踐,貢獻甚多。

我問李俊伸總幹事,接下來,還有什麼農會沒到的地方嗎?
他雙眼炯炯發光說:「汐止有很多宮廟,未來我們希望能打進更多的宮廟拜拜例如普渡包,我們來幫大家量身設計普渡的食材組合,全部都是符合3章1Q的國產農產品,讓拜拜也能符合永續和低碳。」
有人的地方,有神的所在,百年汐止區農會,正在為地方締寫永續生活紋理,為台灣農業努力開拓商機,前方是偉大的目標,眼下是居民走入社區小舖時的悠哉與自在,期待汐止區農會下一個更活躍、成功的綠色十年!

【專題】 不只是賣菜:新時代農民直銷站如何翻轉農會經濟
更多專題文章請點擊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