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 Architecture ]
【打開林場認識國產材 01】森林創譯師 斯創女力部隊揭開林場秘密、推動國產材運用
12月低溫冰凍新竹五峰山區,在「新竹永泰林業生產合作社」經營的民營林場裡,海拔1200公尺的空氣中瀰漫著土壤積水和碎葉的濕氣,從山徑盡頭眺望山景,遠景是湧浪的雲海,中景是聳天的50歲台灣柳杉沿著山稜編織成一條綠帶。不過,這片老樹群不久後將在「繩嗯~繩嗯~」的鋸木聲中倒下,筆直的大樹倒地場景震撼,卻是永續林業必經的歷程,樹木和林場都將因此重獲新生。
這一天,林場是教室。一支集合了大學教授、紀錄片導演、深度旅遊品牌創辦人及企業永續部門代表等見學隊伍,在寒冷清晨裡進到這座民營人工針葉林基地,他們在「斯創教育工作群」總監孫婉菁的講解中,觀察林相、嗅聞木屑氣味,也觸摸樹皮,認識杉木、臺灣杉、柳杉三種樹種的特色及應用。
斯創教育工作群是一個關注永續森林經營和都市環境教育的團隊,這支女力為主的環境保育部隊文武雙全,她們平時在城市裡設計森林教案、規劃林場導覽方案並倡議永續林業發展;要上山出任務了,就駕車在濃霧彎折的山路中前進、揹裝備爬坡、扛教具在林間講解樹木及林場知識。
斯創教育工作群執行長李芝瑩指出:「團隊裡幾乎都是女生,在山上什麼都要做,這裡的女生要當男生用。」長相溫柔,但行動力剽悍的她們,也是一群「環境創譯師」,工作任務就是要把艱澀的環境資訊轉譯成大家聽得懂的有趣內容。
斯創X林場打開人工林產地 專家學者也來林場教室見學
長期以來,台灣的人工林場有很多觀念想跟大眾溝通。譬如,根深蒂固的「只能種樹不能砍樹」的迷思,其實只對一半,卻阻礙山林永續循環的發展。其實伐採木材加工的傢俱可以固碳,在原地重新栽植的樹苗也接棒展開減碳功能,人工林就是必須要持續種樹與砍樹的循環才能啓動永續任務。
李芝瑩指出:「我們把複雜的森林科學設計成體驗方案,把人帶進不對外開放的林、木業經營第一現場,在森林裡傳達永續作法。」斯創就和北部針葉林代表的「永泰林業」,以及南部闊葉林代表「永在林業」合作打開林場,並交由這群女力部隊對外揭開林場的秘密。
在低溫中來到林場的見學隊伍,是來進行「台灣休閒農業學會」理事長暨台大兼任教授顏建賢,在「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碩士在職專班」開設的「森川里海農村再生」見學課程之一。
「島內散步」共同創辦人魏兆廷也是這班的學生,顧問工作已經夠忙的他想來念生傳所的動機是:「農場、林場是深度旅遊場域,但這些地方都不易進入,因為農村、林場(的工作者)與地方創生團隊常有(工作語言不同而產生)溝通困難。」此時斯創女力部隊就扮演在林場和大眾之間轉譯溝通的角色。
理想的森川里海應有循環經濟 台灣有很大空間可發展林下經濟、森林療癒等議題
談論森林經營及林業發展,其實核心關注的是人類的處境。長期推動台灣休閒農業及山林療癒議題的顏建賢指出:「森川里海不只是談保育概念,而是點出了原本在森林、川海之間就一直都有人類活動,我們應該來看人們的生活和產業如何與森川里海結合。而最理想的方式是這些自然區域可以達成循環經濟,從我們個人到子孫都能在和環境共生,達到永續生活。」
「談森林永續,台灣人的環保意識『太強』,結果極端觀念導致台灣的林業經營遠遠落後日本、韓國二十年。」顏建賢所指的「環保意識太強」意思是台灣人普遍認為長了好久的樹當然不能砍,砍樹是罪惡的。
但其實人造林是需要經歷種植、疏伐等循環過程,有適度的砍樹,才能調整森林密度,建構生物多樣性的環境。而砍下來的國產材製成的傢俱桌椅可以固碳,原本的林地重新育苗、造林,就能再繼續執行碳吸存的功能。
「相較台灣私有林僅佔國土的一成多,日本的私有林多達七成,這麼大的土地面積,也就形成依此而生的大批林農。」顏建賢指出,林農跟台灣的農民、漁民、酪農等職業一樣常見,林農在林地裡生產經濟,因此造就日本的林下經濟、森林浴遊程等產業發展;德國還有森林醫學等自然療法,而台灣近來正在建構森林療癒的各種可能。
人工林採取永續森林經營 才能活化林業創造新產值
斯創串連產官學推動活化林業,也因此創造林業更多新產值。林場從造林、修枝、伐採、造材到加工製材,要歷經2、30年的漫長期程,每個環節都可以再創造收益。像是疏伐打枝下來枝葉,可以提煉純露及精油,萃取台灣森林的氣味,為國產材開闢更多應用方法,也為林農在集材前帶來額外收益。
疏伐作業開啓了國產植物精油市場,也照顧林地。原本未經疏伐的人工林,林間光線幽暗,林下植被稀少,形成單一人工樹種占主導的景象,但透過造林適當疏伐過密樹木,讓陽光穿透樹冠,營造出生物多樣性的環境,而且,有疏伐管理的林木,精油產量會更多。
研究指出,植物在光合作用過程中會產生精油副產品,主要功能是用來避免動物啃食、保護遭啃咬後傷口感染,當林下環境的生物變多,植物遇到的生物威脅變多,就激發出更強防禦機制,意思是說,疏伐後的林地植物產生的精油量,會比未疏伐林地的產量更多。
斯創女力部隊整合山林博物學和都市博物學 護送國產材下山進校園
斯創女力部隊還把國產材知識一路護送到下山。新竹市光華國中採購國材課桌椅200套,就交由斯創入校入班導入木育課程內容,跟學生分享「台灣森林故事」、「國產材課桌椅從哪裡來」,並邀請「林業職人分享國產材課桌椅怎麼種出來的」等議題,目的在以國產材課桌椅開啟孩子認識在地林業故事。
在今年耶誕節,斯創也執行新竹縣桃山國小與五峰國小的大鹿林道林火再生課桌椅致贈活動。李芝瑩指出:「大鹿林道在去年3月發生大火,燒毀大約79公頃人工造林地,為了避免樹木倒塌危害,經專家評估之後,林業及自然保育署決議將有安全之虞的柳杉等樹木伐除,並且在5年內在將紅檜、扁柏等原生樹種重回復育造林,而在災後現場採伐的柳杉就製成課桌椅,以嶄新型態重回大鹿林道周邊校園。」
能夠好好對待台灣土地上的林木,才不愧對島嶼給島民的餵養。英國二十世紀上半葉最傑出的植物獵人與植物學者威爾森,就對台灣島上的臺灣杉(Taiwania criptomerioides)深深著迷,他曾形容:「東亞最好的森林,以及加州之外世界最巨大與拔尖的針葉樹,都在臺灣島的群山之上。」別人眼中的好,我們自己覺察到了嗎?
台灣森林覆蓋率超過六成,擠進全球森林面積前30名,但目前國產材自給率僅有大約1%,直至2024年國產材自給率也才增加不到2%,距離2027年目標增加5%自給率的目標還有一段路,斯創就是前往這條路上的領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