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作設計:用泥土打造自然家居
[ Mud Design ]
【泥的知識+】一起認識「泥」:泥作設計的疑難雜症與問答集
圖片提供:半畝塘環境整合
跟著泥料專家解開泥的謎團,讓泥進入家居,打開生活的想像!
除了過去常見的土角厝,近來在自然建築上也能看到大量的泥屋或泥牆,也許我們對自然泥料不算陌生,但總有一些不知可以向誰問起的疑惑橫在內心,成了採納泥作設計的小小阻礙……
在您向專家諮詢之前,或者可以先跟著本文,釐清幾個基本問題,對泥有些初步認識。Green Media特別諮詢到設計四口之家、對自然建築有深入研究的劉德輔,以及泥作設計有多年研究與實踐經驗的半畝塘團隊,來為我們解答對於泥的疑惑與迷思。
\ 諮詢專家 /
-
劉德輔
曾任職於傳媒廣告領域,擔任主編、創意總監及影像總監等,後移居花蓮學習人智學BD農法與樸門永續設計,現定居於竹北。知名作品為台中花博永續家園四口之家,本案整合國內永續設計、人智學、自然建築、循環農業等團隊專家,共同創作,本案共計獲得九項國際大獎、一項鑽石級建築碳足跡認證。目前正籌備成立台灣永續家園協會,持續推動寶島台灣邁向美麗豐盛的永續之島。 -
半畝塘環境整合-林雨湘設計專員
土地關懷及環境友善的建築專業團隊,由江文淵建築師創辦,從建築師事務所起家,承接建築、室內、景觀設計等業務,逐步發展成兼具營造能力的整合型團隊。擅長結合自然建材的綠建築設計,期許建築成為人與環境「共生共好」的介面。
劉德輔
曾任職於傳媒廣告領域,擔任主編、創意總監及影像總監等,後移居花蓮學習人智學BD農法與樸門永續設計,現定居於竹北。知名作品為台中花博永續家園四口之家,本案整合國內永續設計、人智學、自然建築、循環農業等團隊專家,共同創作,本案共計獲得九項國際大獎、一項鑽石級建築碳足跡認證。目前正籌備成立台灣永續家園協會,持續推動寶島台灣邁向美麗豐盛的永續之島。
半畝塘環境整合-林雨湘設計專員
土地關懷及環境友善的建築專業團隊,由江文淵建築師創辦,從建築師事務所起家,承接建築、室內、景觀設計等業務,逐步發展成兼具營造能力的整合型團隊。擅長結合自然建材的綠建築設計,期許建築成為人與環境「共生共好」的介面。
Q1
───
自然建築使用的泥土,
究竟是哪些成分組成的?
有別於現代建築以「水泥」打造,國內自然建築使用的泥料主要為「砂」、「石灰」與「黏土」,依照「3砂:2灰:1土」的比例調配而成的三合土。這是泥料最基本的配比,不過會隨著不同的使用情況與環境,而斟酌調整比例與成分。在歐美則因為有市場規模及完整的產業鍊,會加入各種不同成分的礦物材料。
~~~~~~~~~~~
❶ 在直接有半日曬或氣溫變化大的情況下,可使用防水布遮蓋,或添加海菜粉以延緩泥料的乾燥速度。
❷ 若要塗在牆壁上,可加入稻稈、粗糠、苧麻、牡蠣灰、糯米漿等有機質,增添泥牆的觸感,也加強泥牆調控溼氣的功能。
❸ 若是使用在戶外的牆上,除非有做屋簷或雨遮,否則盡量避開有機質,因為有機質吸水後容易發霉,可改用無機質的小石子或石粉替代。
~~~~~~~~~~~
Q2
───
關於「土」的部分,
可以自己去外面挖土來用嗎?
自行挖土除了法規問題,更需注意的是使用在建築上的泥土,是需要「鍊」過的,不是任何來源的泥土都可立即使用。取土則要取用表土20公分以下的無樹根、有機質的純黏土。表土的有機質土,是珍貴的種植土,也不適合拿來蓋房子。所謂的「鍊土」,是將純黏土倒進鍊磨機,把黏土反覆捻壓,鍛鍊成純粹而細緻的黏土。
~~~~~~~~~~~
過去老祖宗蓋的土角厝,使用的黏土多數沒有鍊過,且因為取土不容易,較容易含有有機質,同時配比混亂,降低了黏土及砂乾燥結合的強度,所以容易熱脹冷縮而剝落風化。一般人若要取得鍊過的土,可以向專門提供土材料的公司購買,例如訂製生產底料及面料的「風中之星手工坊」、牆壁面料的「自然居國際實業有限公司」;進口牆壁面料為主的「曠世紀有限公司」、「德國凱恩礦物塗料」等,或是直接購買做紅土鴨蛋的紅土也行。
~~~~~~~~~~~
Q3
───
紅土、黑土,
都適合做成泥料使用在建物上嗎?
不論是紅土或黑土,都可以做成泥料使用在建築上,兩者在表現上會有不同的風格與感覺。以半畝塘的使用經驗,目前紅土做成的紅泥還無法暴露在戶外,只適合放在半戶外或有遮陰處;黑土做成的灰泥,不加有機質則可使用在戶外。以劉德輔的經驗來說,使用在建築室外的防水泥料,主要為泥料中的石灰(鈣),或礦石粉的矽來發揮功能,若是石灰產生大約50%的防潑水效果,也就是會吸水,但因為毛細孔作用大,很快水分就蒸發掉,只要牆面施作是穩固且沒有裂縫的,一樣可以發揮防水效果,但仍建議有屋簷或雨遮來保護。若是泥料中有礦石粉,其中的矽就會發揮80%左右的防潑水效果,水潑上去就會像是水珠滴下來,效果極佳。這即是本文前面提到的「在歐美因為有市場規模及完整的產業鍊,會加入各種不同成分的礦物材料」,也得到了極佳的防水性。台中花博四口之家使用了國內生產的石灰(鈣)泥牆,和進口礦石(矽)成分的泥牆來做對照,預計今年4月後重新開放。
~~~~~~~~~~~
當紅土或黑土配上石灰與砂形成泥,顏色會比原土來得淺一些,例如黑土就會成為灰色的泥。此外,來自大自然的土,每一批的顏色都有差異,這是無法掌控的,師傅調配的工法,也會影響最後泥料的成色。而當泥料塗到牆體後,還會因其吸溼排溼的特性,在過程中有顏色的深淺變化。
~~~~~~~~~~~
Q4
───
房子使用自然土泥,
真的比較環保永續嗎?
因為泥土有著天然孔隙能吸溼排溼,隨著天候達到調溼功能,使房子維持在較舒適的環境,可有效減少能源使用。此外,比起其他材料,天然泥料在製作過程中較不需耗費大量的能源跟水,使用後也能自然分解回到環境中,減少建築物的排碳量。
~~~~~~~~~~~
現今被廣泛使用的混凝土,毛孔細緻而沒有調節室內溼氣的功能,所以夏天吸熱後無法輕易排出,冬天則無法蓄熱。自然泥料則不同,本身孔隙較大,更因為加入了稻稈等農業廢棄物而形成大小不一的毛孔,更容易吸排溼氣,達到調節室內溫度的效果。
~~~~~~~~~~~
Q5
───
自然泥料的耐用度,
可否令人安心?
現在泥料多數已經過測試與耐候性優化,用於室內時,不論是紅泥或灰泥,都不需擔心會質變。若是用在半戶外或室外,則只要剔除有機質成分(稻稈、粗糠之類),避免長時間高強度的雨水,並與潮溼地面有所區隔,不需特別保養也不會有太嚴重的質變。
~~~~~~~~~~~
即便泥料不需要特別保養,但因為很能吸溼,也成了它的弱點,所以務必留意使用環境的潮溼程度,盡可能利用構造上的設計讓使用泥料的建物能夠避免直接碰觸到水。例如在泥作設計上方可以提供遮陰,下方若非水泥地則可架高,遠離地面反潮的溼氣。
~~~~~~~~~~~
[專題]
泥作設計
用泥土打造自然家居
泥,是存在於大自然的原始材料,天然的孔隙讓泥使用在建築上,建物的牆體有了調節溼氣的功能。在家居設計中採用,除了減少建築物的碳足跡,更因其天然樸實的觸感,為空間帶來無法取代的自然韻味。
不同於傳統土角厝的單一使用,現代建築團隊在理性上有了更多的測試與調整,讓泥作設計不再是我們想像的軟爛黏稠;而感性上,則讓這個帶著土味的泥,優雅適切地進入居家環境,或改變了社區食堂的軸心,或打造出現代人不可或缺的精神場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