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植物系的大未來

[ The Careers in Botany ]

植物系的大未來
首頁專題植物系的大未來植物系的大未來|默默守護山林的生命——走進野生動物獸醫師的日常

植物系的大未來|默默守護山林的生命——走進野生動物獸醫師的日常

2025.04.15
圖片 - 見各圖說
文字 - 劉宜佩整理
文字 - 劉宜佩整理
圖片 - 見各圖說
左/廣原小熊「Mulas」(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提供),右/綦孟柔醫生與獅子寶寶「阿瘦」
左/廣原小熊「Mulas」(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提供),右/綦孟柔醫生與獅子寶寶「阿瘦」

在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之外,有一群默默守護著台灣珍貴野生動物的專業人士——野生動物獸醫師。他們如同人類的醫生一般,但面對的「病患」卻是無法言語、沒有主人的野生動物。本次我們走進野生動物獸醫師的日常,試圖揭開他們救援與治療工作的神秘面紗,以及他們在動物保育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們的島,受傷了。」──────

黑熊在陷阱悲鳴,獼猴回不了山林,
大冠鷲飛不上天,穿山甲奄奄一息……
 

「在這條路上,沒有潔白的醫師袍,
只有流血揮汗地跟動物鬥智,與人類抗衡的人生。」
——野生動物獸醫師綦孟柔。

圖片名稱
綦孟柔醫生與長頸鹿做動物訓練

不只是冒險,更是等待──醫院裡的日常守候

對於許多人來說,野生動物獸醫師的工作充滿著想像。然而,孟柔醫生分享到,他們大部分的時間其實都還是待在醫院內,等待受傷或生病的台灣原生野生動物被民眾發現並送來。這些「病患」的來源多半是路邊救傷。然而,面對較為兇猛或體型較大的動物,例如台灣獼猴或台灣黑熊,獸醫師們則可能需要出外勤,到現場進行麻醉後,再將動物帶回治療。


面對這些沉默的「病患」,野生動物獸醫師最大的挑戰在於牠們無法表達自己的狀況,也沒有主人可以提供病史。獸醫師必須從動物的傷勢和精神狀態來判斷牠們可能遭遇了什麼。孟柔醫生提到,許多送來的動物常被判定為精神或行為異常,但這可能是外傷、腦部受損或過於虛弱所致。因此,他們需要如同偵探一般,從各種蛛絲馬跡中尋找病因並進行治療。

圖片名稱
為侏儒懶猴做體檢、安裝發報器

每一日的緊湊循環,是為了讓牠們再站起來

在醫院內,獸醫師的日常行程相當緊湊。早上首先要巡視所有住院動物的狀況,確認牠們是否安好。接著便是餵食、餵藥、打針等例行醫療處置。之後,獸醫師會排定需要進行手術、額外檢查(如抽血、照X光、超音波…)或例行健康檢查的動物。下午的時間則多保留給新送來的病患,進行檢查、評估傷勢、安排住院、點滴輸液、保溫,甚至是緊急手術。下班前,還會再次進行餵食和醫療處置,以及最後一次的病房巡視。


值得一提的是,每當繁殖季來臨,幼小的野生動物因各種原因被送到醫院的數量會大幅增加,這也使得獸醫師和照養員的工作更加繁忙,甚至需要在夜間輪流回到醫院餵食這些需要頻繁照料的小生命。孟柔醫生坦言,這樣的生活「非常的緊張」,但也如書中所記載,有了很多照料神獸寶寶的珍奇經驗,例如:二十幾頭小獅子、全身皮又硬又厚的犀牛寶寶、帶著果香味的紅毛猩猩寶寶。

圖片名稱
綦孟柔醫生帶獅子寶寶阿瘦移居獅舍

不是所有動物都能回家──當醫療走到選擇的邊界

在這個過程中,生死抉擇是獸醫師經常需要面對的倫理難題。孟柔醫生強調,醫療的目標至關重要。對於野生動物而言,最終的目標是讓牠們能夠重回野外,延續族群,維持生態平衡。「如果一隻鳥,牠的翅膀沒有辦法醫好了,有一邊的翅膀缺失再也接不回去,那再把牠放到野外的話,牠一定會沒有辦法行動,然後不是自己餓死,就是可能被貓或被狗叼走,或被其他的獵食者叼走。那這樣子的情況就是百分之百確認牠沒有辦法在野外存活,那我們就不會去做進一步的治療。」


在無法野放且圈養環境也無法提供良好動物福利的情況下,安樂死便會被納入考量。「你只有三秒鐘決定要不要為牠安樂死。」孟柔醫生認為,清晰的醫療目標能幫助他們更理性地做出判斷,而非僅僅基於情感。即使理性上能夠理解,面對生死決擇時,獸醫師的內心仍然會經歷許多掙扎。

圖片名稱
廣原小熊「Mulas」(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臺東分署提供)

記錄,是為了讓更多人看見

談到撰寫《傷獸之島》這本書的契機,孟柔醫生表示一開始並沒有特別想將這些經歷記錄下來。起初是因為聯合報繽紛版的主編邀約,開始每月撰寫一篇動物故事,後來寶瓶文化出版社看到這些文章,便詢問她是否有意願集結成書。透過寫作的過程,她重新回想當時的狀況,也更深入地探討了人類行為對動物的影響,以及在飼養動物時容易被忽略的議題。


而本書中許多篇看似隨筆的「最OO的…」,其實是主編建議,希望透過這種輕鬆的方式引發讀者的興趣。而當我們問到在眾多案例中,最觸動孟柔醫生的是什麼?就是書中記錄的,一隻年紀很輕的黑熊,因為誤中套索陷阱時間過久,導致肢體嚴重壞死,最終在手術台上仍不幸逝世。這個案例讓她深刻體會到野生動物醫療的複雜性,不僅要考慮動物是否能存活,更要思考牠們未來的去處和生活品質。


圖片名稱
大冠鷲太太(社團法人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提供)

那些牠們教會我的事:生存、修復與謙卑

長期接觸受傷的野生動物,也深深改變了孟柔醫生對人與動物關係以及生命價值的看法。「要說是我拯救動物,更正確的是,動物拯救了我。」她觀察到,在艱困的環境下,野生動物仍努力地生存,這讓她覺得人類日常生活中許多無謂的計較都不那麼重要了。這份工作讓她對事物的接受度變得更開放,更能以開闊的態度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


孟柔醫生也強調,人類是自然演化中的一環,與自然共存是必然的。雖然人類有時會對環境造成破壞,但也有一群人致力於修復。她不認為應該完全阻止人類介入自然,而是思考如何讓人與動物的社會能夠朝向永續的方向發展。「我努力地在這些問題之中,撞擊出一條活路,並期待能帶來一點點改變,幫助野生動物過得更好。」

給這片土地上的每一個守護者──從日常行動開始

對於如何正確對待野生動物和家中的寵物,孟柔醫生也提出了她的建議:

對於野生動物:牠們與環境是完美的搭配,每一種生物都有其存在的意義和角色。因此,我們應該盡量不要過度干擾牠們,讓牠們自然地生存,這就是對牠們最好的狀態。

對於寵物:寵物是陪伴我們的家人,除了提供牠們良好的飲食和居住環境,更重要的是牠們心理層面的健康。我們要關注牠們的身心福祉,確保牠們在我們的生活中能夠獲得健全的發展。野生動物和寵物在對待方式上存在顯著的差異。



圖片名稱
為大冠鷲進行手術(社團法人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提供)

野灣:一個與野生動物共好的平台

孟柔醫生透過書寫與分享,不僅更了解讓更多人看到野生動物獸醫師的辛勤與挑戰,更重要的是,體會到野生動物在生態系統中的重要性,以及人類在保育工作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

目前,她也與其他創辦人一起成立第三方組織,台東的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希望讓獸醫系學生們可以在畢業前就實地實習,培養專業人力,她也歡迎對野生動物有興趣的民眾前往參訪,協會提供院內導覽,讓大家了解野生動物救傷的流程、和豐富的教育資源,希望未來不再出現「原來台灣也有穿山甲?!」的聲音,取而代之的是認識與我們共居的這些住民,一起在環境中達到平衡。


\ 職業快問快答/

Q1:為什麼會當野生動物獸醫師?
Ans:因為覺得野生動物很酷,
牠們可以在野外跑來跑去,是我很嚮往的自由。

 

Q6:在救助動物時候最關注的環保議題是什麼? 

Ans:棲地的破壞,包含有基地的破壞、不當的利用。
比如像是誘捕、陷阱、毒物或農藥等問題。

Q2:台灣野生動物正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Ans:棲地被破壞。

 

Q7:書中最應該被記住的一句話是什麼?
Ans:「不打擾就是對野生動物最好的溫柔。」

Q3:工作中最令人感到欣慰的事? 

Ans:就是看到動物倒著進來,
然後站著出去還可以野放。

 

Q8:一般民眾在野外遇見受傷動物時該怎麼處理?
Ans:打1999或者是1959,跟縣市政府通報,
縣市政府會引導到適合的單位後送。

Q4:工作現實當中最具挑戰的困難是什麼? 

Ans:每一次動物進來都不會講話,也沒有主人,
要從牠的身上去尋找牠們受傷或生病的原因,
然後來治療牠們。

 

Q9:
給想當野生動物獸醫師的學生一個關鍵建議?
Ans:要膽大心細、不要怕困難,
還有絕對不能害怕跟人溝通,
雖然大家當獸醫都是不想跟人溝通,
但當了獸醫之後,最重要的就是跟人溝通。

Q5:成為野生動物獸醫師後,價值觀發生的變化?
Ans:變得看得超級開,事情沒有太嚴重的話,
都還有轉換的餘地。

 

Q10:再給你一次機會,會選擇當野生動物獸醫師嗎?
Ans:還是會。
 



儘管野生動物獸醫師面臨著諸如難以診斷、棲地破壞等挑戰 ,但看到動物康復野放仍是她最大的欣慰。這份工作,從不容易。但每一次動物成功野放、每一個生命被守住的瞬間,都是獸醫們選擇堅持下去的理由。

或許,如同孟柔醫生所說,學會不打擾,就是我們能為這片土地上的野生朋友們,獻上最溫柔的祝福。願保育變成一項全民運動,每一個人都是守護傷獸的天使。

「如果可以的話,就讓牠們都回到野外去,好好地活著。那我們,也可以好好地活著。」——綦孟柔醫生。

圖片名稱
小山羌(社團法人臺灣野灣野生動物保育協會提供)

Ⓟⓡⓞⓕⓘⓛⓔ

圖片名稱

▎綦孟柔
全臺5千多名獸醫師,從事野生動物救傷不到25人,他是其中之一。
她搏命照顧獅子、猩猩等猛獸;細膩溫柔為拇指大的蝙蝠「接骨」;堅定守護嗷嗷待哺的小犀牛、受困陷阱的小黑熊,⋯⋯綦孟柔寫道:「身為野生動物獸醫師,要說是我拯救動物,更正確的是,動物拯救了我。」


▎《傷獸之島──我當野生動物獸醫師的日子》
這是臺灣首位【野生動物獸醫師】出書分享救援現場:
野放獼猴自在奔向家園的背影,觸動綦孟柔投身救傷;重傷的山羌路倒十二小時、無人援救的心痛,促使她更奮力為野生動物發聲。有最可愛的「神獸」寶寶、最驚險的生死瞬間,也有最矛盾的保育難題、最令獸醫師揪心的天人交戰……透過救傷及保育第一線的視角,孟柔醫師帶我們看到:「生命沒有不同,生命也沒有辦法用價值來定論。對於野生動物,不打擾,就是人類最好的溫柔。」

✎ 書籍購買:點此連結


更多文章請點擊下圖

圖片名稱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