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活動

[ Activity ]

活動
首頁綠色學苑活動【稻埕醬走】當代數位科技如何創造都市再生?共享知識的年代,人人都可以自己創作地圖成為「帶路達人」

【稻埕醬走】當代數位科技如何創造都市再生?共享知識的年代,人人都可以自己創作地圖成為「帶路達人」

2022.03.21
圖片 - 建築思維研究所
文字 - 編輯部
文字 - 編輯部
圖片 - 建築思維研究所

臺科大團隊以大稻埕為實驗場域—打造與時俱進的開放式《大稻埕資訊平台》

代數位科技的應用不僅改變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也積極地影響了人與地方的關係,由臺灣(國立臺灣科技大學)、拉脫維亞(里加工業大學)、立陶宛(考納斯理工大學)三國組成的研究團隊,以《與時俱進的都市再生資訊系統》(Up-to-date Information Systems in Urban Regeneration)為題,積極探討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數位工具於都市再生策略的可能性。

實踐虛實整合、與時俱進的都市再生策略

圖片名稱
旅客可以使用行動裝置為載體,搭配語音功能,帶著地圖到大稻埕實地走訪體驗;自己創作的地圖也可以在平台上與大家分享,成為「帶路達人」!

過去常用於都市再生中、關懷地方歷史、人文、建築、產業的場所營造(placemaking)策略,近年來在國際間也隨著潮流轉向至數位場所營造(digital placemaking)的討論,為實踐虛實整合、與時俱進的都市再生策略,由臺科大建築系施植明教授、陳彥宏助理教授、江梓瑋助理教授帶領的臺灣團隊選擇以台北重要文化發源地之一的「台北大稻埕」為場域,建構一個富含元多向度主題內容的—大稻埕資訊平台(Dadaocheng Information Platform)。

平台建立了一個具「時間軸」的大稻埕區域數位資訊地圖,無論身在何處都可以從數位地圖上探索大稻埕跨時代的各類地點,將感興趣的地點收藏起來,製作成自己獨一無二的探索地圖,提供大眾一個從「在家預備旅行」到「實地自我導覽」的可能。旅客可以使用行動裝置為載體,搭配語音功能,帶著地圖到大稻埕實地走訪體驗;自己創作的地圖也可以在平台上與大家分享,成為「帶路達人」!

圖片名稱
透過大稻程資訊平台取得大稻埕資訊的綜合入口,開啟跨時空的自我導覽體驗。/圖片取自大稻埕資訊平台

共享知識的年代,邁向城市4.0-永續共創的未來想像

為何選擇大稻埕來作為此一平台的實驗場域,臺科大建築系施植明教授說明,大稻埕歷史風貌保留區是臺灣都市更新非常成功的案例之一,展示了文化保存與產業振興之間的平衡;隨著近年來都市更新議題受到高度重視,而相關資訊卻散落各處、難以查找,有鑒於此,觸發了開發大稻埕資訊平台作為知識共享、消息整合中心的動機。以數位場所營造(digital placemaking)作為方法,平台提供包含「主題探索」、「地圖探索」、「稻埕故事」、「地圖分享池」等多元途徑,除了作為查找相關資料的入口,也有助於訪客能更好地瞭解當地情況;此外,平台亦建立了一個「製作路徑地圖」功能,使用者可以創建自己獨特的大稻埕探索路徑、撰寫體驗故事,並在平台上與大家分享,一同豐富、共創平台內容。

平台未來更規劃有不同身份別的使用者社群系統,提供在地商家經營自身品牌、發布活動消息的管道!一般民眾也可以在平台上撰寫投稿與大稻埕相關的旅遊體驗故事。臺科大施植明教授指出,以往的內容載體如書籍、資訊網站往往在建構完畢後就極少有更新、變動的可能性;而他們則是希望能夠打造一個可以一直增加內容、即時推新的開放式平台。透過管理方的審核機制,將平台的資訊內容開放給大眾共創,實踐「城市4.0-市民共創」(Cities 4.0-Co-Creator-Citizens)的理想!

 


\稻埕醬走!達人地圖徵求中:3/18-4/20,優勝獎金等你拿!/

圖片名稱
圖片取自大稻埕資訊平台

在平台公測之初,舉行為期一個月的達人地圖募集競賽,即日起至4月20日止,只要使用大稻埕資訊平台的地圖探索與製作功能,蒐藏感興趣的地點、製作獨特的路徑地圖,以大稻埕相關的各式議題為主旨命題,估算體驗時間、攥寫說明,即有機會獲得優勝獎金!

*詳細評選與參賽方式請上大稻埕資訊平台:https://uisur.ad.ntust.edu.tw/#/MapPond

圖片名稱

以大稻埕為場域打造的與時俱進開放式網站「大稻埕資訊平台」在2022/3/18精采展開。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