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 Activity ]
X-site—藍屋Blue House:以「藍」的木構詩意重構北美館戶外廣場
「藍」,混雜於可見光譜450至495奈米間的藍色,不僅是自然界最為稀缺的顏色之一,同時在人類多元的文化想像中,也具有從遼闊、靜謐到憂傷等相異的情感意涵。
由絕對的藍所構築而成的場域脫穎而出
北美館X-site計畫至2022年為止已進行至第九屆[註1],徵集當代跨域形式的臨時性裝置提案,鼓勵實驗性建築形式及創作型態,企圖激發對於空間設計和結構美學的再想像,進而使美術館的展演場域,擴及至戶外廣場,創造更多與公眾的對話與連結,多年來更是成為建築創作者與跨領域藝術團隊的重要發表舞臺。
2022年第9屆X-site徵件計畫回歸對於「X」的探詢,期待各種開創性議題與當代性跨域形式的提案,能夠對未知帶來更具創新的空間體驗。本屆由「藍屋 Blue House」團隊獲得首獎及新台幣350萬元執行經費。
此次首獎作品,評選團指出其獲獎理由為:作品完整性高、建築輕量化、人與虛擬世界的重新定義等;透過屋頂、地坪、階梯等三個部分,呈現作品的符號化及探討身體性的構思也極具特色。
評選團提及:「藍色在當代中的視覺與虛擬間之轉換是有趣的討論,去物質化、尺度、放置角度及位置等讓作品與北美館間有了特殊的對話。具感性表現意念的斜屋頂構造,超越單一目的的建築功能形態,其特殊性與自明性不言可喻;再輔以其藍色,便與北美館的白屋、矩陣產生有趣的對照。」
全木構造的藍屋,多重閱讀的空間體驗
全木構造的藍屋不僅打開木構造的刻板印象,製作難度頗高的曲面地板更是創造不同的行走體驗與視覺的延伸性。在北美館戶外廣場以18m×11m矩形的平面橫跨兩段階梯,一體兩面,一面五角,一面三角。
其斜面屋架為歐洲赤松,120mm×150mm,角度30°,最高4.7m,最矮3.1m,屋簷最多卻只有1.3m,水平的屋簷與翻滾的地板之間留下了一條隙縫,像是一場意外,向上延伸,直到與廣場齊平。
而彎下膝蓋,向內探去,幾個零散模糊的人影形成倒映;再順著牆面由橢圓型拱門進到屋內,落葉松,45mm×191mm,搭接成形,鎖上的鋪面彎曲了地面,來回走動,每個步伐裡,屋子一次又一次的變形,也像海浪般,彎曲了想像。
策畫人孔維傑、張雅筑在計畫初始即找來德豐木業與原型結構陳冠帆結構技師的協助,並在過程中不斷來回討論、調整藍屋的形體、尺度、比例等結構關係。建築本體以木構創造出各具抽象意義的細部表徵,並藉由結構體與曲面地板、懸空斜屋頂的相互依存,呈現出藍色變換交錯卻又單純直覺的意象。
孔維傑說:「期待這個作品能通過層層堆疊的觀察,來連結星群般四散的想像;希望『藍屋』作為一個概念,能以純粹的建築語言去實現一個多重閱讀的空間體驗。」
「2022 X-site:藍屋」自5月21日至7月31日於北美館戶外廣場展出。展期間將規劃座談及各式參與活動,此外特別於線上互動舉辦「藍濾鏡:2022 X-site晒圖抽獎活動」,邀請觀眾於Instagram社群平台以攝影詮釋藍屋的多重視角,只要拍攝本屆X-site作品並於貼文標註 @tfam_museum、#xsitebluehouse,就有機會獲得北美館與WU garden聯名推出之「世外塵.花器」。透過藍色線條構築的立體山水花器,呼應《藍屋》的用色與非定性結構。
活動詳情請見北美館官網(www.tfam.museum)。
[註1]
北美館自2014年啟動「X-site 計畫」,以戶外廣場為基地公開徵選空間提案,致力將中介於城市與美術館之間的廣場視為一座實驗性場域,鼓勵對於創作精神及環境想像的多元探詢,近年來「X-site計畫」更成為建築創作者與跨領域藝術團隊的重要發表舞臺。
───────────
◐ 2022 X-site:藍屋 ◑
《藍屋》透過單一而獨特的藍色為主題,提供了一個感性的濾鏡,試圖超越語言、超越詞彙、超越建築理性,展開一段深富詩意的篇章:可以是遼闊,是靜謐,是神祕,是浪漫,或憂傷;可以是星空,是海洋,是宇宙,或科技。回看建築本體,以木構創造出各具抽象 意義的細部表徵,超尺度的結構體、曲面地板、斜屋頂,形成殊異的都市開口與身體性經驗,再透過展期間公眾活動,讓空間與身體感知的多重性逐一被意識與觸發。
❍ 展覽時間:2022/05/21 - 2022/07/31
❍ 地點:臺北市立美術館戶外廣場
❍ 活動連結:https://pse.is/487c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