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動
[ Activity ]
【新書發表】田媽媽臺灣好食味──隱身鄉間的質樸好味道
「田媽媽」品牌精神包含了農村婦女對生命的韌性,追尋自我成長並肩負起推廣在地飲食文化及農業產品的責任;到田媽媽餐廳用餐,消費者就能夠食在地、享當季。
經過 20 年的發展,田媽媽不再只是單純協助婦女開創第二專長的品牌,而是運用在地食材說在地的故事、推廣在地農特產在地消費、結合農業休閒旅遊與食農教育的先鋒,且是提供顧客優質、安心保證地的在地農村品牌。從順應節慶推出的肉粽、草仔粿等點心到客製化的精緻套餐;從單純用餐到結合食農教育,藉由到田媽媽用餐的過程中,食在地、享當季,透過一連串地服務,讓消費者更了解在地。
本書的採編團隊環島造訪遍布全國的田媽媽品牌店家,紀錄了各店家因應地理環境、當季物產、族群文化等不同條件,發展出料理的多元樣貌。本書採訪了 59 間田媽媽,讓讀者能透過不同視角來探索臺灣的飲食文化,更可以在其中發現隱藏於鄉野間的亮點。
\ 精彩章節試閱 /
⫷ 創意蔬食繽紛上桌─梅居休閒農場─⫸
梅居是臺北市第一家也是目前唯一的田媽媽,同時為穆斯林友善餐廳。餐點特色是創意蔬食,因為堅持供應當季蔬果,以無菜單料理呈現,不同時節來都會有驚喜。組合套餐包含多道美味,像是香菇素燥、福圓苦瓜與蜜菓芋棗等,都藏有創意巧思。食材使用農場自己栽種的蔬果,也與在地有生產履歷的小農合作,就連飲料都是自種自釀的醋飲,料理擺盤呈現得繽紛多彩,以可食花朵點綴,客人讚嘆之後才捨得開動。
從內而外,打造全方位的環保農場
「因為想開一條路,結果開成了一家農場。」楊安心說起梅居休閒農場的創業故事,就先從開路說起了。民國 42 年,楊安心的公婆認為橘子市價很好,買下陽明山這塊土地,將原本的茶園改為橘子園。公婆相繼往生後,橘子園逐漸荒廢,楊安心公職退休後,想到婆婆的吩咐「開一條路」,為了這個遺願,她與先生郭秀光申請了成立休閒農場以方便開路,結果無心插柳之下,自民國 105 年開始經營休閒農場,以公婆名字各取一字命名「梅居」,民國 108 年又成為首批田媽媽的休閒農場。
楊安心本身是慈濟志工,茹素多年,有感於氣候變遷,她希望將梅居打造為全方位的環保農場。透過門口一對母子牛雕像為意象,她為客人講解感恩、尊重與愛的人文教育,進行心理環保。其次為大地環保,堅持無農藥、無化學肥料、無殺蟲劑,藉由友善土地的方式與客人共享大自然。然後就是身體環保,透過蔬食傳達健康理念。
農場裡有一片孟宗竹林,為公婆所留,她推出竹林體驗活動,採筍之後做竹筒飯,餐後可帶走竹筒,頗受客人喜愛。還種有各種果樹,不妨體驗採果樂。此外,春天可賞梅、櫻花與紫藤,也有芳香萬壽菊等香草植物,蜜源植物則吸引來蝴蝶,常見端紫斑蝶、琉球青斑蝶與小紫斑蝶翩翩飛舞。
加入創意巧思,改變蔬食印象
「哇!好漂亮啊!」梅居提供的無菜單料理一上桌,往往讓客人驚艷讚嘆,其實這就是梅居蔬食創意料理一大特色。用色繽紛之外,常以花朵點綴,而這些花朵不只是裝飾而已,皆是可食用的花,有香氣十足的天使薔薇、一絲絲甜蜜的紫藤、帶點芥末嗆味的金蓮花、口感很好的夏堇、吃起來甜中帶澀的野牡丹等等,都讓客人眼睛一亮,同時細細咀嚼每一朵花的滋味。由於堅持提供當季的花果蔬菜,梅居基本上是無菜單料理,以當季的食材組合套餐,不時有剛剛採收的皇宮菜、百香果。食材主要來自自家農場,或購自有生產履歷的在地小農,可食用的花朵、香草也採摘自農場。
個人套餐含多道繽紛的蔬食,都藏有創意巧思。梅居的「焗烤天貝」使用印尼傳統食材天貝,是使用有機黃豆製作的大豆發酵食品,含有豐富蛋白質,與香蕉一起焗烤,吃起來有豆製品的口感,還有熟果香氣。
「福圓苦瓜」使用龍眼乾、豆豉燉煮苦瓜,加上梅居自釀的紫蘇梅汁,凸顯出苦瓜的甘甜,怕吃苦的人也能接受。楊安心對這道蔬食頗感自豪,「很多客人說討厭苦瓜,但吃了我們的福圓苦瓜就改觀了。」「蜜菓芋棗」為臺灣小吃炸芋棗的改良版,傳 統做法是芋泥包裹鹹蛋油炸,梅居將內餡換成了蜜餞化應子,外酥脆,內 酸甜,吃起來多一點清爽。梅居最有人氣的菜色「香菇素燥」,不同於市面一般素燥使用大量素料,梅居主要以金針菇、香菇加入大豆蛋白,可以吃到許多菇類,相當適合淋在白飯大口吃上一碗。
Ⓟⓡⓞⓙⓔⓒⓣ
《田媽媽臺灣好食味》
採訪撰文/攝影:陳志東、謝禮仲、王曉鈴
出版: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行政院農委會
出版日期:112年7月
本書蒐錄 2022 年由本會各區農業改良場及各類專家費時 3 個月所評選出來全台最具代表性的 59 家田媽媽,聆聽田媽媽「經營者」娓娓道來自己成立的緣由,他們用最真實而靦腆的笑容,認真且熱情地表達對店家經營的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