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建築

[ Architecture ]

建築
首頁永續設計建築【Maggie's Centre|香港】荒蕪裡擁一池清水:英國海外、亞洲首座銘琪中心

【Maggie's Centre|香港】荒蕪裡擁一池清水:英國海外、亞洲首座銘琪中心

2020.10.17
圖片 - 香港銘琪癌症關顧中心
文字 - 藍雅萍|本文由實構築季刊提供
文字 - 藍雅萍|本文由實構築季刊提供
圖片 - 香港銘琪癌症關顧中心
中心坐落在一片林樹裡,平坦的屋頂和單一樓層,呼應著自然地形。
中心坐落在一片林樹裡,平坦的屋頂和單一樓層,呼應著自然地形。

他們期待打造出一座富有親切感的建築物,讓各個階段的癌症患者與其親友,可以在一個寧靜氛圍的環境裡,尋求到正確的訊息與社群支持。

「沒可能吧!香港怎麼會有這樣的地方?」在香港銘琪癌症關顧中心服務的黃祖怡女士說,她第一天到位於新界屯門醫院一旁的銘琪中心上班時,不禁對於眼前由Frank Owen Gehry 所設計的建築感到驚喜。「一走進去真的很舒服,整體空間雖然不是很大,但是充滿陽光、綠意,每個房間還有不同的色系,以為只會在英國看到的建築,居然出現在香港。」

在地狹人稠的香港,緊鄰屯門醫院大樓,這座翩然浮在池塘上、屋頂參差不齊的建築,能夠使人感到心境開闊、自在放鬆,這是建築師Frank Owen Gehry 與園藝設計師Lily Jencks的功力, 也是銘琪創辦人Maggie Keswick Jencks 所堅持的原則與精神使然。

47 歲被診斷出罹患乳癌的Maggie,經歷過待在「要命候診室」等待的煎熬後,誠心認為癌症病患應該在一個更舒適、更放鬆的環境候診,「自然柔和的燈光,舉目可以望見樹木、雀鳥和天空,座椅和沙發的擺設方便病人圍坐談天說地、鬆弛神經,並暫時放下家中的事務。」這就是銘琪中心最初的盼望,而這個福音有幸臨到香港,成了發源地英國以外,第一座海外落成營運的銘琪中心。

圖片名稱
Frank Owen Gehry 無償設計的建築,別出心裁的空間被池水樹林環繞著,格外擁有了一份寧靜感。

Maggie's香港記憶 適應華人的服務內涵

雖說英國是銘琪中心的發源地, 然而Maggie 卻在更早之前,就與香港有了深長的緣分。蘇格蘭出身的Maggie,童年隨著經商的父母移居中國與香港,她在香港渡過了許多成長的時光,讓她對於這座城市有更深一份的關懷,而在1979 年與父親在香港創立凱瑟克基金會(Keswick Foundation),資助中國與香港的醫療和社會福利先導計畫。

基金會有感於香港罹癌人數直線上升,認為香港也有建立癌症關顧中心的需要,因此在2005 年的時候連絡了英國的Maggie's,同時召集醫院管理局、腫瘤科醫生、護士及癌症康復者團體等進行諮詢,確立香港銘琪中心的服務目標與內涵,期待帶給病友醫療以外的支援系統。目前使用的永久中心在2013 年落成,在此之前從2008 年開始,則已於暫時性的中心正式啟動服務了。

香港銘琪中心的執行總監關錦勳先生表示,香港目前每年約有3 萬人確診罹患癌症,中心自2013 年落成啟用以來,每年到訪的人次不斷增長,2016 年含員工與訪客在內,就有2,3000 人次進出中心,「反映香港社會對癌症關顧服務的需求日益上升,也意味著港人能夠接受像銘琪中心這樣的空間及服務概念。」

圖片名稱
中心自2013 年落成以來,每年到訪的人次不斷增長,執行總監關錦勳說「這反映香港社會對癌症關顧服務的需求日益上升,並且能夠接受這樣的空間與服務概念。」

事實上這並非純屬偶然,因為Maggie 本人在華人社會成長的背景,讓她對於東方人的醫療觀念不陌生,當初她在治療乳癌的計畫中也納入了中醫療法,甚至每天練習氣功。因此,香港銘琪中心定期提供中醫保健、太極拳、靜觀、瑜珈、氣功等屬於東方智慧的課程與講座,順應華人社會的養生概念,也是以最貼近華人的方式引導、培養出正確的醫療觀,如此一來,自然讓更多香港人信任、使用這樣的服務。

不過,有一點延續了英國的傳統,那就是病友完全不需要提供任何個人資料,包括病歷也不需要。這麼做是為了確保中心給予病友最大的自在感,是像家一般的安心之所,來這裡不為了向誰交代,而是可以隨心隨意地去尋求協助。「各醫療體制都認同這些環境及服務,對癌症患者及親友有幫助。」關錦勳說,「只是香港寸金尺土,銘琪在香港亟欲增加服務點的挑戰正在此。」必須全力以赴和各界別與單位談洽合作,才有機會在香港誕生第二座銘琪中心,而這也是基金會努力的目標。

圖片名稱
太極拳、氣功等養生功的課程,讓華人能夠以熟悉而正確的觀念,去改善自身的身心狀況。

Frank Owen Gehry無償設計 體現親切感的建築

誠然,在寸土寸金的香港,爭取到可使用的土地是一大難題,所幸當初規劃這座英國海外第一座銘琪中心時,屯門醫院免費提供了一處土地;而建築設計也有Maggie 生前的建築師好友Frank Owen Gehry 提供無償的設計方案,園林設計更直接由Maggie 曾在Gehry 事務所工作過的女兒Lily Jencks 設計。關錦勳說,此次分別負責建築與園林的這兩人,對銘琪中心的藍圖及宏願都有著極深厚的了解,「無論在色彩運用、建築材料的選擇或天然光線引入等,設計的細節都一一反映了建築團隊背後的心思和對病者的一份關懷和體貼。」

這也是繼2003 年Maggie's Dundee 之後,Gehry 第二座銘琪中心的設計。他對於銘琪中心的理解與認同,自是再熟悉不過,在香港一案的設計描述裡就提到,「銘琪癌症關顧中心背後的理念,是每個人身處的環境都會對其身心健康有直接的影響。」因此,他們期待打造出一座富有親切感的建築物,讓各個階段的癌症患者與其親友,可以在一個寧靜氛圍的環境裡,尋求到正確的訊息與社群支持。

中心位於屯門醫院旁一塊草坪的盡頭,周圍有小樹林包圍,既有的大樹讓中心與人口集中區有個緩衝,也提供了園林的空間。樹林中央開鑿了兩座池塘,建築坐落其中彷彿將池塘一分為二,成了花園之間的橋梁。空間機能也順此外在環境做了區隔,在能夠面向池塘與草坪、遠眺山脈的空間,多數安排為個人諮詢室;更有一個位於池塘中央的小房間,被池水與樹木環繞,需要經由小橋才能抵達,特別適合供做冥想或沉思的空間。

圖片名稱
連結建築與通往園林的曲徑,路上光影動人。豐富的自然景觀,除了花花草草,有時候更有小動物來訪。

整體建築物的編排是一組相連的樓房,方便來訪的患者從室內走到室外,接觸園林景色;園林設計的靈感來自中國園林,有一個連結花園與各個房間的曲徑。而整座建築的中心,則是公共用餐區與廚房,這裡是人們交誼分享的空間,擁有池塘與花園的視野,更可至戶外陽台欣賞風景。空間上另有小型圖書館、多功能廳室、辦公室、大廳的配置。

圖片名稱
廚房與用餐區,是每座銘琪中心空間配置的核心,上有天窗引入充足的採光。

空間與服務的貼合 一切並非偶然

「要明白他們的故事才有辦法去推行這些事。」負責傳訊與募款的黃祖怡說,過往香港的機構在格局設計與顏色配置上比較古板,然而銘琪中心在格局上的開放性,讓病友一進門就看得到整個空間與人員,令人感到安心舒適。而使用者最喜歡的地方則是公共區的中式大圓桌,這是香港才有的、符合華人風俗的家具設計,讓他們可以像在家裡的餐桌一樣,隨興在此沖茶吃餅,聊天分享。更有不同色系的房間,配合不同性質的課程作使用,例如藍色房間的鬆弛練習、綠色房間的藝術治療,以及橘色房間的團體治療等等。

圖片名稱
在採光充足的房間裡,搭配不同的色系運用,讓中心可以針對不同的活動性質選擇適合的房間進行。

「我們明白面對癌症,要醫身同時亦要醫心。」銘琪中心作為營運單位,關錦勳執行總監表示,在設計方案的主要考量是,「中心需要給予訪客親切舒適、與傳統醫院迥然不同的感覺,並具彈性的創意空間,可以配合一眾使用者不同階段所需。」因此設計皆從使用者的角度出發,「希望能提供一個開揚而寧靜溫暖的空間,作為大家抗癌路上的後盾。」

英國銘琪中心共同創辦人Marcia Blakenham曾表示,他們期待銘琪的建築物都能擁有共同的主題:「每一幢都是獨特原創、滿載驚喜和明亮開揚,營造一個寫意隨和,甚至是輕鬆愉悅的氣氛。」而空間要能夠有這樣的氣氛並非偶然的設計,「它的理念核心是,每個人都是自己疾病和人生的主宰。」對於安穩地面對每一個階段的生命狀態,我們還需要更多主動的建置與行動,方有機會讓每個人都能坦然無懼地,握住生命的喜悅。

圖片名稱
前來的癌症患者與家屬,可以在舒適、安心、寧靜的環境下,尋求到正確的訊息與支持。

 

香港銘琪中心的設計重點

1.

盡量以天窗的自然光代替一般診療室的白光燈管,並以鮮明顏色勾畫中心不同的角落,襯托戶外景觀,讓訪客置身於一個較輕鬆隨意又溫暖的環境,放下不必要的焦慮。

2.

偌大的開放式廚房及位於中心中央的大圓飯桌,讓使用者自由互動,彼此鼓勵。

3.

多個私人或半私人的角落可讓人片刻靜思,整頓情緒,重新上路。

4.

圍繞著中心的水池及庭園,拉近了人與大自然的關係,四季變換帶來的感動和領悟,能提醒人們活在當下,欣賞身邊大小美好事。

5.

中心的洗手間設計,附設獨立洗手盆和正式房間門,這是依照創辦人Maggie 所說的,「提供私人空間來放聲痛哭、用清水洗去面上的淚痕,還有梳理衣妝的鏡子,好讓病者準備自己面對外面的現場世界。」

 

|香港銘琪癌症關顧中心|

由香港凱瑟克基金會主持,一個為癌症病人及其家屬提供醫護諮詢、心理支持的友善空間。採用募款方式維持運營,所有服務免費,每年服務超過100 萬香港市民,每天平均30 ∼ 40 人次進出。

全天開放,可參觀,人數較多時可提前告知。
■地址:香港新界屯門青松觀路屯門醫院
■開放時間:週一至週五,上午九點至下午五點

 


圖片名稱


Maggie's Hong Kong


建築設計:Frank Gehry/Gehry Partners, LLP
景觀設計:Lily Jencks
基地面積:2,650平方公尺
建築面積:319平方公尺
完工日期:2013年3月

 


圖片名稱


本文刊載:《實構築》季刊 vol.01


實構築季刊期許自己是一本如鏡子般的光滑潔淨、足以將真實如實地反映出來的刊物。由此理念出發,《實構築》創發出自己獨特的編輯風格,以具有穿透力的方式報導和評論作品,以及論述建築。它是季刊,每三個月發行一期,內容中英文並置,且紙本與網路實虛形式並行,讀者可以實體整期閱讀,也可以透過網路介面動態地收看到最新報導,同時也讓國外讀者可以輕易地接觸到。

官方網站:https://archi-tec.com.tw/
Facebook:實構築季刊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