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建築

[ Architecture ]

建築
首頁永續設計建築《老屋熟成》三間老屋醫院的不同際遇:鹿港百川醫院、鹿港長源醫院、嘉義吳杯初濟生病院

《老屋熟成》三間老屋醫院的不同際遇:鹿港百川醫院、鹿港長源醫院、嘉義吳杯初濟生病院

2025.10.29
圖片 - 雄本老屋
文字 - 雄本老屋
文字 - 雄本老屋
圖片 - 雄本老屋

著城市風貌不斷演變,如何賦予老建築新價值,走進當代發揮作用,是都市朝向有機發展過程中無可迴避的挑戰。三間年代相近、皆位於臺灣中南部的日治時期老屋醫院──鹿港百川醫院、鹿港長源醫院、嘉義吳杯初病院,為何有三種命運?

關於老屋保存再生的癥結點,嘗試回答「什麼樣的歷史對誰重要,又為何重要」這一個關鍵課題。所有權人的態度、政府的政策、社區的參與等面向,都會深刻影響老屋的最終命運。透過比較分析這三個案例,我們可以更清楚地理解老屋保存再生的關鍵因素,並思考如何在保存與開發之間取得平衡。

三間醫院、三種命運

 ▎鹿港百川醫院──拆除改建  ▎
百川醫院由陳百川醫師於 1923 年在鹿港中山路創立,與長源醫院位置相近。最初為陳百川醫師的診所兼住家,後因市街改正計畫於 1934 年重建立面,呈現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值得一提的是,陳百川醫師與長源醫院的許讀醫師不僅是鹿港公學校同窗,先後進入臺灣總督府醫學校就讀,返鄉開業後亦惺惺相惜,兩家更有姻親關係。1

圖片名稱
百川醫院二樓立面窗戶下半部飾以扇形、菱形及方形等幾何圖案組成的長形窗飾。此圖為百川醫院立面局部,由攝影師許蒼澤於 1992 年拍攝。(影像來源/許正園提供。

陳百川醫師戰後除了在百川醫院行醫外,亦長期兼任文開國小校醫,並曾任鹿港泉郊救濟院內科主任、鹿港衛生所主治醫師、鹿港民眾服務社附設醫院診療所專任醫師顧問等職。2陳醫師以服務地方為職志,不僅提供隨時應診和低廉的收費服務,更經常義診,照顧弱勢病患,他的醫術與醫德在鹿港沿海地區皆備受肯定。3陳百川醫師懸壺濟世近七十年,是當地居民長期倚賴的基層醫療院所。

此外,他博學多才,書法、繪畫、詩詞、篆刻皆有涉獵,尤以精通篆、隸、草、楷各體書法聞名;作品廣受讚譽,題寫的招牌、匾額及對聯至今廣為流傳,例如:鹿港天后宮後殿「天龍池」三字,以及中山路與民族路交叉口「玉珍齋」題字4。長源醫院臨民族路側三連棟街屋的題字,亦出自其手,足見他與當地親友的深厚情誼。

陳百川醫生逝世後,後人於 1966 年在鹿港另擇新址開設百川綜合醫院,5醫療業務亦隨之遷移。新醫院後來由彰化基督教醫院接手,成為彰基鹿基分院。然而,百川醫院舊址於2012年遭後代拆除改建為停車場,曾經承載無數居民日常醫療記憶的空間就此消逝。百川醫院的案例突顯了不同時期法規對於歷史老屋保存應用效力的差異。在文化資產保存法實施前,都市計畫法及相關建築法規是規範土地利用和建築管理的主要依據。因此,即使百川醫院舊址位於古蹟保存區劃定範圍內的商業區,屋主仍依法享有較大的處分權。在當時老屋再生概念尚未普及的背景下,商業開發和歷史老屋保存之間的權衡取捨,最終導致百川醫院舊址的拆除。

 ▎鹿港長源醫院6──修復活化  ▎
長源醫院興建於 1920年,由鹿港雜貨商許良購得,作為其子許讀返鄉執業的診所兼住宅。建築包含漢式三進二層磚木造街屋,以及過渡式樣三連棟三層RC混合磚造街屋,落成年代橫跨清治及日治時期。1925 年,許讀醫師自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返鄉開設現代化的長源醫院,他以內、外、小兒科的專業服務鹿港居民,深受敬重,人稱「許讀仙」。許讀醫師醫術精湛、仁心仁術,時常騎乘摩托車提供到府看診服務,其服務病患的精神深植人心。同時,他也將攝影、音樂等新事物引入鹿港,豐富地方藝文生活,並影響其子——紀實攝影師許蒼澤的創作。

圖片名稱圖片名稱
上/許良在購入長源醫院宅邸前,經營名為「長源號」的店舖,販售日用雜貨、南北貨等。並於大正年間取得當時專賣局核發的煙草及酒類「小賣人」資格,在地址為新興 13 番地(今中山路 193 號)開設「長源商店」。(影像來源/《鹿港懷古——鹿港老照片徵輯集》)下/許蒼澤攝影師擅長以「即拍」技法捕捉日常生活最真實的瞬刻,畢生留下的 25 萬張作品是研究地方文史的重要資料,在長源醫院的修復工程中也成為重要的參考依據。(影像來源/許正園提供)

許讀醫師逝世後,長源醫院隨著家族成員陸續遷出而逐漸老化。雖然家族有意保存,卻苦於龐大的修復費用。2018 年,雄本老屋團隊意識到長源醫院的歷史價值與及面臨的困境,主動與屋主聯繫,開啟合作的契機。團隊啟動初步修復,包含調查研究及緊急加固工程,並提出階段性修復方案,以減輕家族的財務負擔,並讓老屋在修復過程中仍能保持一定的營運機能。

圖片名稱圖片名稱
上/1935 年,許氏家族於長源醫院民族路側的三連棟街屋前合影。(影像來源/許正園提供)。下/長源醫院立面題字出自陳百川醫師之手,歷經數十年歲月流轉,迄今依然保有其蒼勁氣度。

2020 年,在家族與團隊的共同努力下,第一進修復完成,並以公益換租模式營運,規劃為展覽、文化活動和商業空間。2021 年,長源醫院獲得文化部私有老建築保存再生計畫補助,得以展開全棟修復工程,期間團隊克服了樑柱白蟻侵蝕、屋頂漏水等挑戰,並考量「可逆性」設計,盡可能保留歷史痕跡。最終,長源醫院在 2023 年底修復竣工,並在 2024 年登錄為歷史建築,以「老屋醫院」的身份再次重回大眾視野。未來,進駐團隊將為地方老屋屋主提供諮詢與規劃服務,並整合跨領域專業團隊,共同建立完善的老屋生態系,拓展老屋多元活化的可能性。

 ▎嘉義吳杯初濟生病院──新舊共構  ▎
吳杯初濟生病院興建於1928年,由當地醫師吳杯初創立,為當時嘉義朴子地區最早且具代表性的巴洛克式醫院建築,結合診療空間與住家功能。吳杯初醫生1927年自臺灣總督府醫學校畢業後,在日本赤十字社臺灣支部病院實習一年,隨後與妻子返回故鄉牛挑灣開業,主治內外科,行醫三十七年,服務無數病患。濟生病院在吳杯初醫師 1956年逝世後便閒置。2014年,該建築登錄為嘉義縣歷史建築。然而,長期閒置加上屋頂植生蔓延,以及2015年蘇迪勒颱風的襲擊,導致建築嚴重損毀,屋頂及外立面崩塌,僅殘存三堵壁體。

圖片名稱圖片名稱
上/考量修復的真實性,濟生病院採用創意設計手法,將立面殘塊納入展示。圖為濟生病院 3D 建築修復設計示意圖。(影像來源/蘇明修提供)。下/濟生病院的修復再生,運用獨特的斜面設計,紀念昔日的立面景觀(影像來源/蘇明修提供)

為此,嘉義縣文化觀光局啟動緊急支撐工程,並於 2016 年推動調查研究、修復及再利用計畫,並委託雲林科技大學建築系蘇明修教授負責整體修復工程的設計與監造工作,採用「新舊共構」工法進行修復。修復工程於2018年展開,期間雲科大團隊與當地社區團體及牛挑灣文史工作室密切合作,以確保修復設計符合社區需求。雲科大建築系團隊自2011年以來,致力於嘉義朴子地區醫療文化資產與城鎮復興的調查研究,並在此案例中全程參與,提供專業諮詢,涵蓋初步清查、文化資產申請與登錄、調查研究、修復設計、再利用規劃,以及後續的經營管理,同時導入社區營造理念,建立在地社團體、學校的參與機制,共同形塑濟生病院的再利用價值與方向。7

在家族所有權人、官方團隊、雲林科技大學建築系團隊、當地社區團體以及牛挑灣文史工作室歷經四年的共同努力下,吳杯初濟生病院於2022年修復竣工,並以「吳杯初醫師社區文化館」之名於 2023 年正式揭牌啟用。目前由家族後代無償提供當地小學及社區使用,一樓規劃為社區教育活動空間,由松梅國小及牛挑灣文史工作室共同經營,設有小型展示空間及社區學堂,作為少銀共學的基地;二樓規劃為展覽空間,展示牛挑灣地區的醫療文化及歷史,成為地方文化館及社區活動中心。吳杯初濟生病院的案例彰顯了專業團隊在整合公部門資源挹注、家族所有權人醫院以及地方社區需求的過程中扮演的關鍵角色,促成公部門與在地社群有效合作,使老屋得以新生,成為社區活化的良好示範。

圖片名稱
濟生病院二樓規劃為在地醫療文化以及建物保存活化常設展區。(影像來源/蘇明修提供)

誰的歷史,為何重要?

不同於人們印象中的宏偉的大型醫院,這三間老屋醫院──百川醫院、長源醫院以及吳杯初濟生病院,它們的規模和外觀或許平凡,卻深具意義,承載著地方幾代人的醫療記憶,以及地方醫療史、社會史和常民生活記憶。它們反映了日治時期醫療空間的複合使用特性、醫業與生活的交融,以及「醫者」的崛起和歷史記憶,包含地方居民的求醫記憶、醫師後代的家族記憶,以及這些地方人物的公共參與。

因此,老醫院的保存重點不應侷限於建築外觀的復原,更重要的是延續作為醫療空間的歷史記憶和文化內涵。老屋的價值在於與人們生活經驗的連結。百川醫院的消逝令人惋惜,因為它代表著地方記憶的斷裂。而吳杯初濟生病院和長源醫院則展現了保存的另一種可能──保存的不僅是建築,更是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和情感,讓我們得以理解過去,反思現在,展望未來。

 ▎命運分野──老屋保存的關鍵因素  ▎
這三間醫院命運迥異,關鍵在於所有權人的態度、政府的政策及社區的參與。百川醫院的拆除反映了所有權人在缺乏誘因和法規約束下的選擇。長源醫院的案例則展現了專業團隊與家族合作,並成功整合政府資源,使老屋重獲新生的過程。吳杯初濟生病院的新生則得益於家族的認同,以及公私團隊的多方協力。此外,高額的修繕費用往往正是屋主卻步的原因之一,即便重建成本可能更高,但在短期經濟考量下,拆除重建往往成為更便捷的選擇。

三間醫院在建築風格、功能和現狀上各異,卻都體現了臺灣基層醫療的發展和地方變遷。它們的不同命運,也反映各自的歷史發展與社會角色,以及影響未來的活化再利用策略。這提醒著我們,老屋的保存並非易事,需要所有權人、政府、專業團隊和地方經營者的共同努力,才能讓這些承載記憶的老屋,在當代持續發揮價值。
 

▎ 參考資料  ▎

註1.許讀。臺灣歷史人物傳記資料庫。2025年3月27日。 (取自http://tbdb.ntnu.edu.tw/showBIO.jsp?id=AF82F0DF-29AF-6039-8060-C503E4EED8EE)
註2.顧雅文(2018)。陳百川(1897-1987)。新修彰化縣志卷九人物誌社會人物篇(210-211頁)。彰化縣政府。
註3.同上註。
註4. 顧雅文(2018)。陳百川(1897-1987)。新修彰化縣志卷九人物誌社會人物篇(210-211頁)。彰化縣政府。
註5.顧雅文(2018)。陳百川(1897-1987)。新修彰化縣志卷九人物誌社會人物篇(212頁)。彰化縣政府。
註6.更多關於長源醫院故事,請參閱本書第三部分「老屋熟成的經典案例」。
註7.蘇明修(2024)。社區營造下的舊醫館活化──「歷史建築牛挑灣吳杯初濟生醫院」的經驗。蘇明修(主編),醫者.醫館.醫者町-探尋臺灣近代基層醫療文化與空間(144-151頁)。嘉義市政府文化局。

 


※全文、圖片 摘自
《《老屋熟成:說32好屋故事,獻給房屋高齡化時代,從活化想修復的永續實踐指南》》
作者: 雄本老屋 | 出版社:原點 

圖片名稱

 

雄本團隊耗時2年籌備,走訪全臺共32處老屋新生案例,將多年來的實務經驗與產業觀察,凝練成《老屋熟成:說32好屋故事,獻給房屋高齡化時代,從活化想修復的永續實踐指南》。

三大亮點,回應老屋新生的關鍵提問:
❏ 觀念釐清| 從鐵道老屋談起,解析醫院、家屋、百貨的轉身案例,梳理台灣老屋思潮與價值。
❏ 案例剖析| 深入32個空間故事,看「貝殼好室」、「南郭宿舍群」、「高雄小本宿舍」如何翻轉老屋命運。
❏ 實務問答| 聚焦法規、設計、修復與營運,系統回應老屋活化過程中的實際難題。

 
 ▎ 購書連結  ▎
▪誠品|https://reurl.cc/LngrY7
▪讀冊|https://reurl.cc/3MWnDV
▪金石堂|https://reurl.cc/ZNgxa3
▪博客來|https://reurl.cc/nY2deX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