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建築

[ Architecture ]

建築
首頁永續設計建築【專題】向山思考:像山一樣思考的建築

【專題】向山思考:像山一樣思考的建築

2023.05.29
文字 - 馬萱人
文字 - 馬萱人

只有山知道這個意義, 只有山活得夠久,可以客觀地聆聽狼的嗥叫。 ——〈像山一樣思考〉,《沙郡年記:李奧帕德的自然沈思》,阿爾多.李奧帕德(Aldo Leopold),1949 年

國自然寫作大家李奧帕德(1887~1943)年輕氣盛時曾是獵人,動不動就手癢想扣扳機,且以為狼少了鹿就會多。但他接著眼見:失去狼的山頭濯濯,因為爆增的鹿群將可食的樹木部位啃個精光。最後,鹿也因數量過於龐大而紛紛餓斃,殘山剩水出現了乾旱塵暴。至於人的未來……。

後來成為林務官與自然保育先驅的李奧帕德,以「活得夠久的山」之視野換位來看事,終於明白,持續能聽到狼聲隱藏的意義。建築,與人,身為牽一髮動全身的生態鏈成員,也有機會像山一樣地思考嗎?

有的,以下是近期建築或景觀案例中的三種努力。

由達觀規劃設計顧問公司與西班牙米吉米(mICHELE & mIQUEL)設計顧問公司合作設計的——新北市「THE DARK LINE 時空暗線」,全程75%為鋼構。乍看人工建材占上風,實則是設計團隊多方考量自然環境與休憩需求的均衡抉擇。因為那些耐得住氣候考驗的鋼構,僅有支柱打入地面。

由於景觀工程適當退讓,這片小山區的動植物更有機會保有在此火車路段廢線後、好不容易再度穩定的生態鏈。

建築師王士芳與計劃協同主持人李國玄共同設計的屏風山屋、鋸東山屋(位於太魯閣國家公園),則是直球選用國產材,這是臺灣山屋首創。先不論在此高山以國產材來建築,在臺灣平地都極少見。光是想到得以人力大軍扛上那些木頭就相當艱困令人敬畏,但這正是永續做法:山屋若有一天毀壞,國產材回歸塵土或原材料異地重建皆可。總之,這兩座山屋將來不會變成高山的「大型垃圾」。

「森林木十人」團隊帶領老師郭恩愷,更是走進森林中,從零開始打造實構築,而且還帶著一群大學生。在英國AA建築聯盟Hooke Park森林校區念碩士時,習得在大自然場域中,從一棵樹起到完成木構作品。回到臺灣,郭恩愷將這套札實的教學系統引進淡江大學建築系,只是場所變成桃園復興的東眼山,木材是柳杉。實地進駐山區的十五天,大夥兒除了整材、設計與建造,還得埋鍋造飯,他們以身體力行「像山一樣的思考」。最後,原本被疏伐的柳杉以當代建築形式再活一回,並順其自然重新種入山林。

山不說話,但山會知道這些。
 

【向山思考:像山一樣思考的建築】

01

 

 

圖片名稱

 
一道隱性之河

02

 

 

圖片名稱

  森林木十人 Fluttering & Floating Loop in Forest
在森林的十五天

03

 

 

圖片名稱

  屏風山屋Pingfeng Mountain Hut
一座國產材之屋

 


圖片名稱


本文轉載自《實構築》季刊 vol.14〈綠場所〉
〈綠場所〉企劃:Green Media 綠媒體


實構築季刊期許自己是一本如鏡子般的光滑潔淨、足以將真實如實地反映出來的刊物。由此理念出發,《實構築》創發出自己獨特的編輯風格,以具有穿透力的方式報導和評論作品,以及論述建築。它是季刊,每三個月發行一期,內容中英文並置,且紙本與網路實虛形式並行,讀者可以實體整期閱讀,也可以透過網路介面動態地收看到最新報導,同時也讓國外讀者可以輕易地接觸到。

官方網站:https://archi-tec.com.tw/
Facebook:實構築季刊


 


[專題]
向山思考

圖片名稱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