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系的大未來
[ The Careers in Botany ]
植物系的大未來 | 為什麼我會鼓勵孩子讀農食相關科系?從荷蘭的農食業談起
左/古碧玲(楊仁甫攝影);右/黎振君攝影
說服自家小孩讀這種冷門科系的家長,也許是頭殼壞掉,但我卻自以為這是先覺者才有的感知。
荷蘭上世紀80年代就留意到農業永續發展的議題,早於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32年;荷蘭人及早意識預測到地球的不斷變化,設法讓公元2020年的耕作感覺就像超越時空1千年的公元3019年耕作。
孩子要填高中志願時,我當時非常認真建議他去念高職的農業相關科系,如園藝科或食品加工科等。說起來這根本不是當代的熱門科系,看看莊稼人的辛苦,付出的心力與收穫不成比例;許多自然科學系所畢業者的出路不是學界就是考公務員;少數進入農食相關企業,轉跑道的比例遠高過學以致用者。
我常開玩笑:「先知在自己家鄉都是被砍頭的,或是說的話沒人相信的。」
────────────看《聖經》〈路加福音〉裡耶穌就說過:「我確實地告訴你們:沒有一位先知在自己的家鄉是受歡迎的。」說服自家小孩讀這種冷門科系的家長,也許是頭殼壞掉,但我卻自以為這是先覺者才有的感知。────────────
維繫生命的存糧 從荷蘭的農食業談起
自己不是農業專家,但由於工作所致,常接觸氣候變遷、糧食危機、人類如何完成聯合國永續目標等議題,我們正親睹這些議題兵臨城下。最近日本新冠疫情持續蔓燒,遷居東京的友人捎訊說:「隔壁鄰居一家五口染疫,只有一人有醫院可住,其餘四口常常夜間偷偷出來買菜,他們就是大意沒存夠糧做妥準備。」友人勸我別不當一回事,得要未雨綢繆備好「維繫生命的存糧」。她這番囑咐倒是再次證明自己常念叨的說法——儘管農業的產值遠遠遠落後於電子產業,但有一天若糧食生產真的成為問題時,「總不能吞手機啃電腦咬半導體吧!」除非像小說家黃崇凱《文藝春秋》中寫的,可以3D列印食物來吃。
想勸孩子念農食相關科系,得找些誘因來說服他,同時也說服自己,如果老是談做農汗滴禾下土的辛苦,別說肖年郎,大人們多半也無能為力,更不能拿幅員廣大的大國來比。而台灣面積正好介乎荷蘭(尼德蘭)、以色列這兩個農業相當發達的小國間,他們克服先天限制,朝科技農業、精準農業發展。
尤其荷蘭的農業相關科系不遺餘力培育人才,更因為從農人口嚴重不足,有許多從歐洲各國來的季節性移工加入生產行列;還有,荷蘭人會4到5種語言,民風自由,風景絕美,又有超多乳製品……講著講著,喜歡吃乳製品的小孩似乎有點心動,問過幾次去荷蘭唸書該具備哪些條件?有哪些學校可選?因此本文就集中來談談荷蘭的農食業吧!
在荷蘭念農食科系可做的事可多著呢!
根據DutchReview 2020年的報導,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食品出口國,至於第二大國竟是荷蘭——一個面積41,526平方公里,人口約1700餘萬的小國!這歐洲小國躋列世界上農業最發達國家之一,農業機械化程度甚高,且從民間到政府部門都非常重視出口,農產品出口總值高居歐盟的第一名。
────────────荷蘭管理農食的部門——農業自然及食品品質部(Ministerie van Landbouw, NatuurbeheerenVoedselkwaliteit),他們司掌四個領域:一、農業與漁業;二、自然保育、露天遊憩和國家公園;三、食品安全;四、農村發展。────────────
這部門成立於1935年,起初名為「農業及漁業部」;幾經蛻變,於1982年,增加了自然保育與露天休閒娛樂,開始專注於農業的永續;2003年則把食品品質與安全納入成為今日的職掌之中。
在台灣,這些職掌中的「食品安全」與「國家公園」分別歸衛福部食藥署以及內政部營建署,其中為食品品質把關正是許多農業界人士一直念茲在茲的,認為應該納入農業部門。我無意檢討行政體制的分工,只是想拿荷蘭農食部門職掌的範圍來擴大我們母子的想像藍圖——念農食科系可做的事可多著呢!
畜牧業與花卉出口 荷蘭農業的命脈
再進一步分析荷蘭的農業產值結構,畜牧業佔50%、園藝業佔38%,其餘的農耕佔12%,可供做澱粉質來源的馬鈴薯產量也十分可觀。
────────────畜牧業等於是荷蘭農業的命脈,數據顯示荷蘭人每人擁有十分之一頭牛、一隻豬;而屬於支柱型產業的觀賞植物和花卉,是荷蘭的熱門出口商品,2019年出口額約為58億歐元。────────────
位在歐洲西北部的荷蘭,必須克服溫度驟降的冬季以及日曬時數遠不及我們的現實狀況,溫室成為可供長年種植鮮花與蔬果的生產基地。
他們農業自然食品品質部的數據顯示荷蘭的農業還在擴大中,2019年的農業出口增加8%,增額達99億歐元,這年農業出口為荷蘭創造高達945億歐元的收入。鄰近的德國為荷蘭生物製品的最大消費國,其次則是比利時、英國和法國,單是歐洲這些鄰近國家的出口額就達508億歐元。
憑什麼一個小國的農食產品叫德英法這些大國買單?
當全球人口持續增長,食品需求也節節上升,農業、自然和食品質量部長Carola Schouten認為,荷蘭不能撇棄對景觀、生物多樣性和氣候變化的責任。
────────────在該部出版的《農業、自然與糧食:創造價值、緊密鏈結》手冊中,她指出:「無論這些產業的成績多麼亮眼,糧食生產方式已經逐漸失衡。我們對自然的予取予求已超出限度,而這絕非永續的做法。」────────────
荷蘭政府著眼於把國家的優勢最大化,以持續創新的實踐,真正面向未來的農業,農食企業的研發支出增長(2019年增加近11%);而多年來,整個農業創新對荷蘭產生巨大的影響,也確實有助於推動更現代化的耕作方法,履踐為未來耕種的價值。而從大航海時代就做遍全世界生意的荷蘭人,還懂得如何為他們生產的產品取得合理價格。
About
荷蘭在食農業的創新與突破
────────────────────────
01 /
在溫帶種出香蕉
以由可可泥炭和岩棉製成的替代土壤複合材料,在溫室種植出第一批香蕉,這過程確保根除透由不良土壤進入的任何真菌,維護植株健康。種香蕉在我們聽起來太尋常了,但在溫帶種出香蕉可絕不尋常!
02 /
畜產廢棄物的再利用
因為是畜產大國,他們深知人類對肉類的需求只增不減,畜牧業者必須有源源不絕的飼料來源餵養牲畜;但這難度勢將隨人口增長日益升高,何況畜牧業所造成的問題更不在話下。
位於Veulen的Nijsen/Granico公司每年生產約9萬噸動物飼料,全部來自廢棄食品,試圖解決餵養牛隻的飼料來源;至於鹿特丹的漂浮農場,整個農場朝永續目標邁進,用當地餐館的剩食餵養乳牛,這些廚餘則是由GroenCollect的電動卡車收集,連牛糞也被收集和出售,儘量將畜產廢棄物減到最低,使浮動農場完全永續發展。經年的精煉和改進耕作方法並限制浪費,確保了小國荷蘭在農業領域的主導地位。
03 /
用一半的資源生產兩倍的食物
國雖小志氣大,荷蘭人曾誓言:「要用一半的資源生產兩倍的食物。」自進入21世紀以來,在主要作物種植上,許多荷蘭農民確實減少對水的依賴度,且高達90%。荷蘭農民也幾乎完全不在溫室裡使用化學殺蟲劑;家禽和牲畜業者則在過去十年中減少60%的抗生素使用量。
農食科系的未來性
聯合國的17個永續發展目標宣示要在2030年實現,其中有多個與農食相關的目標,包括消滅飢餓、糧食安全、改善營養與永續農業;確保所有人都能享有水及衛生及其永續管理;負責任的聰明消費與永續生產、保育及永續利用海洋與海洋資源,以達到永續發展;保護維護陸域生態系統的永續使用、妥善管理森林、遏止土地劣化等。
────────────然而,可預見的2050年,地球人口預計將達90億人,這數據勢必撼動全球的農業與食物供應鏈,除非更多農漁牧場和食品業實踐循環生產,否則人類歷史將面臨無法想像的爆炸性枯朽:可耕地的崩壞、漁場的枯竭等,「飢餓」可能將比新冠肺炎疫情更具摧毀性。────────────
回頭來看,農食科系未來可以做的事情太多了,甚至還要把公共衛生、社會福利、文化教育、資訊、工程、運輸甚至外交等專業都拉進來,怎會是沒有前途的科系?兒子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陽台門,觀看養來吃孓孑的孔雀魚、蓋斑鬥魚的動靜,一日看十回也不倦,還主動加入社群網站的社團提問。
雖然最終他沒選擇高工的農食科系,但為娘的還在說服他大學可以選第三類組,「你要不要考慮念動物系呀?」
✚ 人物檔案 ✚
─────
台灣全民食物銀行理事長
上下游副刊總編輯
植物控,雜學閱讀,食物開發者。自己思想,愛吃樂玩貪讀怕吵過動,兼好美好奇好勝怕無聊,喜新戀舊之斜槓中年。
|核稿編輯:陳又瑄|
[專題]
植物系的大未來
The Careers in Botany
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結果,我們已知的農糧版圖大改、植物版圖也在改變,過去常見的物種地域不斷消失……。未來你想得到與你想不到的綠色職業,都是台灣森林之島的永續解方。
更多文章請點擊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