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的山海旬味
[ 永續農林漁牧展 ]
【專題】走進「永續農林漁牧展」,一起把「永續餐桌」變成日常
每一個「吃什麼」選擇,都是決定在地農業、整體環境的關鍵因素。「懂吃」,不僅餵飽自己提升了生存能力,對自然環境 、農村經濟與地域振興也成為了正面、永續的循環。
食物是日日飽足身體與療癒心情的民生必需品。大家可曾想過,食物是經過什麼旅程,歷經種植、生產、加工、運輸、銷售等層層專業分工流程,而來到我們的眼前?過去一百多年以來,隨著綠色革命的技術進展,農業生產獲得巨幅成長,當我們擺脫生存飢餓威脅,能方便品嚐物廉價美的餐點之餘,卻也驚然發現,食安危機時時浮上新聞版面,而地球氣候變遷與環境惡化的危機也迫在眉睫。
便利速成的美味代價,往往意味著需投入大量農藥與化學肥料,使用超大型農機具盡可能的擴大規模種植單一作物,藉以極大化產量與利潤。然而,過量的農化藥劑與肥料,易造成土壤與水質劣化,並衝擊生態棲地與生態多樣性。隨著各國經濟所得提高,肉類飲食消費需求節節攀高,密集圈養與工業化的畜牧產業不但犧牲動物福利,更耗費大量自然資源,甚且成為溫室氣體排放大亨之一。
海洋污染與過度捕撈也幾乎讓海洋生態遭受嚴峻危機,上述種種環境問題並非外在於我們的餐盤之外,環境危機的一體兩面,其實就是食安問題。農藥、抗生素、重金屬殘留……這些餐桌上的憂心正是農業工業化的必然後果。
食物不只是維持生命運作的營養物質,更是一連串環境、社會、經濟與文化活動交織而成的結果,其中環境系統是最直接影響食物生產,同時也是受農業活動直接作用而改變的場域,我們每日餐盤食材與飲食習慣,連結著地球環境永續的挑戰與希望。因此我們都該培養自己成為負責任的消費者,去鏈結飲食與農業,一起把「永續餐桌」變成日常。
永續觀點一
泛有機農業
───────────
農業轉型不能只靠農家的努力與政府的補助,更重要的是消費者的覺醒,願意用本土泛有機農家所生產的食物,來改善家庭餐桌的內涵。
► 郭華仁:氣候變遷下的永續解方:「泛有機農業」與「未來餐桌」 ◄
永續觀點二
永續海洋
───────────
2030年時,人類食用的水產品當中,將有六成以上仰賴養殖漁業供應。如何不破壞珍貴水生環境的前提下,促使水產養殖轉型並在相關技術上力求變革,以可持續的方式提供水產品是全世界的挑戰。此外,根據中研院團隊在北部海域長期採樣的結果,也發現魚種近15年從142種銳減至37種,數量也大幅減少,顯示全世界魚源已經逐漸枯竭。
► 認識何謂生態養殖?在嘉義布袋小漁村落實無毒養殖,友善環境的「邱家兄弟」 ◄
► 什麼是定置漁法?一期一會的緣分,只能守候無法強求「洄遊吧FISH BAR」 ◄
永續觀點三
城鄉共好
───────────
島嶼先民與環境共處,累積世代經驗,在生態環境承載力下,學習實踐循環永續利用資源,也許我們能回到山村學習傳統作物種植與保種,又或者我們繼續在城市生活,而開始拾起鍋鏟與節氣釀漬。記憶像把鑰匙,開啟食物的五感體驗與文化學習之旅。
► 馮忠恬:從土裡的植物到手中的飲品,那迷人的,千年釀金術。 ◄
► 陳玠廷:日常三餐的餐桌風景交織影響了在地農業、環境與農村的多元價值,從「吃」與地方產生鏈結! ◄
永續觀點四
動物福利
───────────
在葷食主義無法消失,動物仍持續為人類犧牲之時,我們人類就應該正視問題,必須以善待動物的一生作為反饋。自 2012 年歐盟全面禁止以格子籠飼養蛋雞後,發展至今,奧地利、德國、瑞士 已經全面禁止格子籠,台灣因為台灣動物社會研究會的推動與家樂福企業「食物轉型-從蛋開始」的帶頭承諾,目前已有許多蛋農轉型投入「平飼」、「放牧」等系統。尊重動物的自然天性與需求,將是世界趨勢!
► 番紅花:台灣地形與農漁畜牧交織出多元的產業與文化,使之盈滿了詩歌般的生活傳說 ◄
島嶼的山海旬味——永續農林漁牧展
展售日期 ▌2022年10月18日~10月23日
展售時間 ▌平日、週日 11:00-21:30
週五、週六 11:00-22:00
展售地點 ▌遠東台北忠孝館12F @忠孝復興站4號出口
(台北市大安區忠孝東路四段45號)
主辦單位|水花園有機農學市集、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綠禾國際媒體股份有限公司
輔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農糧署
協辦單位|SOGO忠孝館
活動頁面|https://fb.me/e/2ZYCnrV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