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生活

[ Life ]

生活
首頁永續設計生活【有機專欄01】有機農業:給地球一個擁抱,給你一份永續美味

【有機專欄01】有機農業:給地球一個擁抱,給你一份永續美味

2024.11.06
圖片 - 見各圖說
文字 - 編輯部
文字 - 編輯部
圖片 - 見各圖說

隨著氣候變遷帶來的極端天氣不斷威脅全球糧食供應,農業必須快速轉型。傳統工業化農業雖在過去提高了生產效率,但也造成了環境退化與生物多樣性流失。這使得有機農業逐漸成為氣候變遷與永續發展的解決方案之一。然而,有機農業的演變並非一蹴而就,它經歷了多個階段的發展與調整,才能逐步實踐農業的永續發展。

【有機小教室】

➤有機農業的定義 ➤
有機農業是一種以永續環境與友善生態的方式生產健康、安全農產品的農業體系。也被稱為生態農業、生物農業等。根據有機農業促進法第1章第3條之用詞定義,有機農業係指基於生態平衡及養分循環原理,不施用化學肥料及化學農藥,不使用基因改造生物及其產品,進行農作、森林、水產、畜牧等農產品生產之農業。

全球有機農業的發展歷程
 

我們的糧食非常仰賴農夫的種植與供應,而有機、友善自然農法的方式能與自然環境共生。(攝影:林美慧)

全球有機農業1.0:工業化農業的反思與起點

有機農業的概念最早可追溯至1920年代。1924年德國的魯道夫·史坦納博士首次提出了有機栽培的理念。當時,世界農業正朝著工業化和商品化的方向迅速發展,導致有機農業未能受到應有的重視。隨著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各國為了重建經濟和確保糧食供應,紛紛轉向大量使用化學肥料和農藥,推動了化學農法的普及。
雖然這種依賴化學資材的農業模式在短期內幫助解決了糧食供應的壓力,隨著資源的過度開採,環境污染問題變得愈發嚴峻,但對環境、土壤和生物多樣性帶來非常負面影響。

全球有機農業2.0:建立驗證制度,保障消費者權益

隨著有機農業的逐漸普及,如何確保市場上有機產品的真實性成為了一個關鍵問題。1970年代,全球各國紛紛開始建立有機農產品的驗證制度,為消費者提供保障,並規範市場運作。這一時期的有機農業開始從小規模實驗性耕作轉變為正式的市場化產業。
1999年,《有機農產品生產基準》規範並建立了有機農產品驗證輔導小組。2007年,台灣正式公告《有機農產品及有機農產加工品驗證管理辦法》,明定未經驗證的產品不得以「有機」名義販售。

全球有機農業3.0:包容性永續發展的願景

2015年,有機農業進入3.0時代。國際有機農業運動聯盟(IFOAM)提出了「有機農業3.0」的概念,強調在應對貧困農民難以負擔驗證費用等問題時,應更具包容性與靈活性,將非驗證但環境友善的農業納入永續發展的框架中。
2018年,《有機農業促進法》制定公布,正式邁向有機農業3.0階段。該法不僅推動有機農業的發展,也涵蓋了對友善環境耕作的支持與推廣,為永續農業創造更廣泛的發展空間。
 

高雄美濃使用有機農法種植的紅豆與白蘿蔔。  (攝影:林美慧)

 

【有機小教室】

➤有機農業的核心原則➤
1.無化學合成農藥與肥料:
有機農業不使用化學合成農藥和化學肥料,能減少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有機農業以天然資源為基礎,使用循環資源、輪作和間作等方式來保持土壤肥力和作物健康。
2.尊重自然循環與生態系統:有機農業強調與自然協同,透過鼓勵天敵、種植多樣性作物以及使用天然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來保護生物多樣性,以構建更穩定的農業生態系統。
3.促進永續發展:有機農業的目標之一是促進農業生產的永續性,包括減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保護土壤與水源,從而減少農業對氣候變遷的影響。

有機農業:對抗氣候變遷的好幫手

市面上已經越來越多有機米的販售,用消費支持使用有機農法的農夫,也是達成友善環境重要的一環。  (攝影:林美慧)

不用化學農藥及化學肥料,就是友善環境的起步。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說明,目前各種環境友善的農法方興未艾,包括生物動力農法、有機農法、自然農法、生態農法、樸門農法等,雖然各有其特點,但基本理念就是強調順應生態原則,而最低的要求則是不用農藥化肥。

那麼,有機及友善農業為什麼可以幫助對抗氣候變遷呢?簡單來說,有機及友善是一種降低溫室氣體釋放的有效方法,它不僅能提高農業的韌性,還能減少氣候變遷所帶來的損失。臺灣大學農藝學系名譽教授郭華仁進一步說明:「有機及友善農法的核心理念在於恢復和維持土壤的健康。健康的土壤富含有機質和腐植質,能提供植物生長所需的理想環境。此外,土壤中有各種各樣的微生物,這些「農民的免費長工」可以幫助農作物製造肥料、吸收養分,甚至抵抗病蟲害。這就是為什麼有機農法能在不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的情況下,實現永續生產的原因。

相對於化學肥料,有機及友善農法的優勢不容忽視。化學肥料的使用不僅釋放溫室氣體,還可能釋放出氨氣,成為PM2.5的前身。根據研究,僅美國的玉米田因施用化肥而造成的PM2.5微粒,每年就導致約4,300人過早死亡,經濟損失高達140-640億美元。此外,過量的肥料流入海洋,導致水域富營養化,影響近海漁類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化學氮肥的使用會大幅改變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特別是降低了具固氮能力的微生物數量,同時抑制了與作物共生的菌根菌。相反,某些其他微生物因為氮肥的供應而迅速繁殖,進而分解土壤中的有機質,導致土壤有機質的大量流失。

當然,要有效降低溫室氣體排放、提升農業韌性,除了不使用農藥和化學肥料外,還需要運用作物多樣性、輪作、免耕等農法來減少排放。此外,覆蓋作物的使用可以吸收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將碳「種」回土壤中,這些都是有機農法倡導的可持續措施。

可以說有機及友善農業不僅是對抗氣候變遷的有效手段,還為我們的飲食健康和環境保護提供了一條可行的道路。」

永續農業必須從「以生產為主」轉向「生產、生態與生活」三生並重的模式。  (左:綠色餐廳主廚張文騰、右:攝影林美慧)

有機農業的挑戰與未來

雖然有機農業提供了一條面向永續發展的道路,但推廣過程仍面臨著不少挑戰。由於有機農業的生產過程需要較多人力,生產成本普遍高於傳統慣行農業,因此市場上有機產品價格較高。

然而,這些挑戰並非無法克服。許多先進國家已經將有機農業的面積擴展至農業總面積的5%以上(台灣目前有機耕作面積約3%),並成為推動永續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隨著氣候變遷的挑戰日益嚴峻,農業必須從「以生產為主」轉向「生產、生態與生活」三生並重的模式,有機農業其平衡生產與環境保護的農業形式,或能成為永續發展的解決方案,期待更多人的投入與消費支持,保障下一代糧食安全與健康生活。

一日三餐若能支持許多友善耕作農戶,就可以幫助他們繼續在農業轉型中生存與發展。  (圖為綠色餐廳美滿廚房之餐點)

【有機小教室】

Q.如何支持有機農業?
1.選擇有機農產品:
消費者在購買農產品時,可以優先選擇通過有機農產品驗證的產品,透過消費支持有機農民與有機農業的發展。
2.支持友善耕作農戶:許多友善耕作農戶也在努力採取符合生態友善的耕作方式。選擇支持這些小規模農戶,可以幫助他們繼續在農業轉型中生存與發展。
3.逛有機農夫市集:參加當地的有機農夫市集,可以直接購買新鮮的有機農產品,了解他們的種植方式和理念。




|核稿編輯:梁程穎|

                                                                                       農糧署廣告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