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Life ]
【有機’島茶 02】制度、品質、文化全面橋接 台灣有機茶的國際化之路
台灣茶自「Formosa Tea」走向全球已逾百年,如今在《有機農業促進法》與多國「有機同等性」協定下,國內有機茶得以直通國際市場。從法規比對、外銷培訓,到 TAGs 分類分級與國際證照班,台灣逐步建立讓世界理解風味與品質的語言。當制度、文化與風土被完整串起,台灣有機茶正以新的形象站上國際舞台。
19世紀中葉,英國商人約翰杜德(John Dodd)將「福爾摩沙烏龍茶」銷往美國,從此台灣茶以「Formosa Tea」之名登上世界舞台,奠定台灣茶大規模栽種與外銷的基礎。時間推移到2019年《有機農業促進法》通過,台灣已與日本、澳洲、紐西蘭、加拿大、美國、印度、巴拉圭簽署簽訂有機同等性協定,去年(2024年)五月更與英國達成有機同等性共識,正磋商完備貿易指南之細則,台灣以茶與世界交誼的故事,又多了新篇章。
用綠色通行證,敲開外銷大門
談起《有機農業促進法》的重要性,農糧署簡任技正董蓁形容,它就像是台灣有機農產品的「國際綠色通行證」。
「一旦合作國取得共識,雙方完成法規比對並互認制度,便代表國內有機產品可直接銷往對方市場。」她解釋,這樣不僅讓農民省去重複驗證的成本,也大幅降低外銷門檻。
當法規為有機農產品架起進出口的橋樑,下一步便是建立「登陸地圖」——掌握協定國的市場特質、通路偏好與消費者輪廓。為此,農糧署委託中興大學「有機農業推動中心」編製有機同等性貿易指南,逐一解析各國規範,並與多個民間團體合作舉辦相關培訓課程,協助產業熟悉實務操作,讓業者能依循明確的路線前行。
董蓁說:「農糧署的對內任務在培養國內生產者與經營者的外銷能力,對外任務則是找到對方國的進口商,建立雙方貿易的商業模型,並從示範性的第一步開始,為生產者打開外銷的大門。」
另一方面,農糧署也針對有機生產者語言能力、貿易技巧、商品成熟度、在地適應性、組織能量為主要考量進行培訓。期盼一旦大門打開了,大家便已做好準備,可以無畏地往前走。
媒合當地進口商,制定縝密的登陸計劃
董蓁表示,從疫情期間一路醞釀至今,有機農產品外銷並非一蹴可幾,而是一場耐心鋪陳、逐步搭建的長程計畫。她說:「從打開能見度到真正建立穩定的通路,大約需要三到五年時間醞釀。」
首先,在國內生產者與國際買家市場之間,必須有具備實戰經驗的國際貿易人才,他們必須先經過培訓,理解貿易國的市場語言、消費偏好、商務文化與溝通技巧,如此才能協助有機茶農開拓海外市場。
「疫情期間,我們便積極醞釀,首先透過外貿協會收集日本與紐澳潛力買家名單,提前以線上洽談媒合當地買家與通路,等到疫情結束後,便能迅速啟動外拓腳步,例如到美東天然產品博覽會(NPEE)、日本東京食品展、日本國際食品飲料展(JFEX)、東京有機生活方式博覽會(OLE)等展會,實際到當地參展會與買家、通路媒合。」
舉例,2023年農糧署便與具有JAS驗證資格的日本進口商展開合作,邀請上課為生產展者增能,並且小量進口試水溫,在地鐵與百貨公司舉辨台灣週活動。「操作兩、三年下來,日本有機產品出口大幅成長,從最初109年的9.6公噸到今年已有151公噸,成效非常顯著。」
培訓異邦茶大使,建立交流捷徑
為了突破語言文化的瓶頸,茶改場於2020年啟動台灣歷史上首屆「有機茶 TAGs 全國分類分級評鑑」,成為外國人理解台灣有機茶的品質語言。
茶改場蘇宗振場長說,這套系統不再採「比賽式」評審,而是採用國際通行的分類分級制度,由業界、學界、官方共同培訓的中高級感官品評師團隊擔任評審,依據茶湯水色、香氣、滋味、葉底、外觀等逐項評分,加總分數,分為「特選、精選、優選」三等級。
此制度應用雲端評分,產出評鑑報告書,茶農可取得完整的「評鑑報告書」,內容並畫出特色雷達圖、使用風味輪來描述茶的香氣與滋味,而報告書可翻譯成英文或轉換多國語言,使國際買家能跨越文化與語言障礙,快速理解台灣十種特色茶的風味差異。
在國內茶酒咖啡特展上,蘇宗振場長觀察到外國人對台灣茶興趣濃厚,但許多人卻連基本的泡茶知識都不了解,為此,茶改場開設「國際證照班」,從文化推廣角度加深外國人對於台灣有機茶的認同,甚至成為台灣茶的國際行銷大使。
「上課之外,我們也媒合外國學員到茶園見學,希望可以產生延伸作用,形成穩定而長期的跨國購買關係。」截至目前,已舉辦兩屆國際證照班,吸引法國、韓國、德國、新加坡、越南、日本等國參加,逐步形塑台灣茶的跨國交流網絡。
跨界整合新形象,站上世界鎂光燈前
為了提升台灣有機茶的國際市場能見度,農糧署亦針對國內具國際性規模的展會中安排曝光,例如:國際茶業博覽會、南投世界茶業博覽會、台灣國際食品展,或是台灣國際茶酒咖啡展,甚至也曾與知名國際買家貿易採購平台合作上架,讓更多國際採購商可以認識台灣的有機茶。
「出展的重點在於台灣有機茶的形象經營,我們在現場並不賣茶,而是大量發放試喝與問卷來收集市場意見,並把線下國產有機農產品介紹引導到線上。」由農糧署指導台灣有機精品產業發展協會建置的「台灣有機精品茶&食材」(https://www.tw-organic.com)網站上,詳細介紹台灣有機農產品的生產環境與特色,其中亦有許多關於台灣有機茶的介紹,並且支援中文、英文、日文與西班牙語,國際貿易商可以自主深入閱讀。
今年,農糧署更進一步展開跨部門整合工作,運用茶改場「有機茶 TAGs 全國分類分級評鑑」,從風味特色、保健功能到食品科學研究成果,清楚展示台灣茶的深度與廣度,讓國際買家能更具體地認識並肯定這份風土的價值,促進更多人願意選擇台灣有機茶。
【綠色專輯】2025 台灣有機茶 Organic Tea Taiwan
進入專輯請點擊下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