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綠色餐廳

[ Green Restaurant ]

綠色餐廳
首頁綠色餐飲指南綠色餐廳【宜蘭.員山】美虹療癒廚房:20年農村理想生活,用食物翻譯風土、傳遞愛

【宜蘭.員山】美虹療癒廚房:20年農村理想生活,用食物翻譯風土、傳遞愛

2022.12.22
圖片 - 島內散步提供
文字 - 島內散步提供
文字 - 島內散步提供
圖片 - 島內散步提供

俐落短髮配上對食物的專注神情,臉上總是笑盈盈,如同玻璃屋撒落的陽光,讓人舒服溫暖。他是美虹廚房的負責人朱美虹,人稱美虹姐。

找回與土地連結:「整個蘭陽平原,都是我的料理教室」

即便保有鄉下的務農記憶,長久在都市生活的美虹姐,回到深溝難免近鄉情怯,不免疑惑「我究竟是哪裡人?」真正讓她找回與故鄉的連結,是街坊鄰居廚房裡,那一樣樣地方風土食材。

特殊的風土條件,乾靜豐沛的伏流水,造就宜蘭食物的多樣性。在宜蘭農村,自備柴米油鹽醬醋茶是基本技能。每到入冬時節,轉涼的氣溫使肉不易腐,家戶門前陸續掛上臘肉,經過特殊的醃料、風乾、燻製,再經過特殊的醃料、風乾、燻製,人們也因一道道當季料理拉近了距離,將手作的溫度化為情感,一同在農曆年前感受瀰漫在村間的燻香。

圖片名稱
甘蔗煙燻臘肉,專屬宜蘭的冬季氣味。

雖然出身農村,自認「都市人」的美虹姐對這些在地民常備感新奇,也因而更容易發覺身邊的「不平凡」,例如:豆腐乳、臘肉等保存食品。「我就想了解,為什麼這個時間(當季)大家都在做這些事?就好奇跑進人家的廚房看看,整個蘭陽平原,都是我的料理教室。」

記憶中家的溫度

對美虹姐來說,食物就像遊戲 ,而廚房就是她的遊樂場,從保存食品延伸到地方物產,在深溝的日子讓她欲罷不能:「我很喜歡作物,尤其是量少少、精緻的東西,像現在是金棗季,一次長個三五個,好好玩。」

圖片名稱
簡單的料理,體驗食物的真味。

從食物獲得的療癒,期盼成為與人連結的橋樑,於是美虹廚房開張了,成為當時深溝少數較開放、「只要想吃飯就能進來」的空間。但餐廳開張後,為了農忙和製作當令食品,經常只能「看緣分開」,不喜歡被餐廳綁縛的美虹姐,開業兩年半後不得不暫停。

但在那次的經驗裡,有兩則回饋讓她印象深刻:一次是飲食作家葉怡蘭,評論她的餐廳「沒開在她家樓下很可惜」;另一次為電商教父詹宏志,胃口不太好的他罕見吃了三碗飯,並分享「很少吃到這麼有溫度的料理」,「他們不是刻意來寫文章的,而是發自內心對食物給回饋,對我來說是莫大的鼓勵!」憶起這些,美虹姐難掩興奮,也讓她找到自己的定位。

即便美虹廚房已歇業,食物的美好仍存於家中。美虹姐憶起某次和女兒外出用餐,女兒下意識地選擇了間很喜歡的餐廳,只因「跟美虹廚房的味道很像」,這個舉動讓她感動萬分:「雖然我的東西不是很華麗,但是是很有溫度的。」

家的共通語言:用食物傳遞愛與想念

聊到食物與家人,食物的記憶,也陪伴著在外念書的孩子們:「每次我女兒返校,她都要帶一包青松米回去煮,還經常請我幫忙寄食物呢!」笑虧兒子女兒「從小在家吃太好、出去受不了、回家還會點菜」,話語間盡是寵愛。

她認為「懂吃」是品味的展現、是一種「食文化」的積累,相比很多爸媽擔憂孩子開伙,美虹姐喜歡邀請家人進入她的「遊樂場」,一起動手玩創意。「我覺得食物跟母語一樣,耳濡目染下,孩子們就會感興趣。」她進一步分享:「我想要讓他們覺得好玩,而不是背負責任必須煮飯,感到快樂,這個能力自然就會傳承。」即便孩子出門在外,也不怕拿起鍋鏟為自己料理一餐。好好吃東西的能力,就是她送給孩子最大的禮物。

圖片名稱
藉由食令料理喚起對應季節裡的療癒記憶。

用食物傳遞愛,這樣的方式也延續到下一代,遠飛千里之外的女兒,曾在社群和男友舉辦「視訊料理東西軍」,隔空一來一往;喜歡吃火鍋的兒子,曾帶女友回家吃飯,簡單的昆布醬油與好食材做成的火鍋,讓兒子的女友驚呼「原來這麼簡單!」從此帶回日常,這些都讓美虹姐感受到,原來食物可以橫跨家庭背景,成為傳遞情感的共通語言,「那個感動是,很像有東西長在他們的身體裡,當他們有感而發時,可以用料理來抒發。」 

食物是療癒的工具,也可以建構日常。褪去初體驗的新奇,為何仍願意年年製作工序繁複的保存食品?美虹姐說,因為喜歡傳統食物「用時間釀出來的風味」,也希望為孩子內建一個感覺,在對應的四季裡,腦海就會自動浮現熟悉的味道,一種時間到了就會想起某種食物的反射動作。例如在冬天,就會想起煙燻臘肉,「希望他們出門在外,即便想家了,也能在心底得到某些療癒。」架上一罐罐看似平凡的豆腐乳,背後隱藏的,卻是為人母最深切的祝福。

翻譯地方風土,找回生活食滋味

不只用料裡療癒他人,美虹姐也開設「風土食物手作課」教大家療癒自己。她曾自問為什麼要開課,「教客人做臘肉,他們回去也不會賣臘肉啊。」而後她終於釐清:「我就是個翻譯呀!」食物是串起一切的媒介,讓他和許多小農、職人師傅、和料理者聚在一起,「我想將我從這片土地、人們身上學到聽到的事,把這些故事和感動傳遞下去」,美虹姐如是說。

手作食材就來自教室旁邊的田,每一口都在挑戰最短碳足跡,並依著四季而有不同主題。時序進到秋天,用自家的米「孵米麴」,因適宜米麴生長的溫度正好與人體相近,必須背在身上48小時,如同呵護幼嬰般每6小時翻一次面;入冬之際,用宜蘭在地黑豬肉設計手作臘肉體驗,從砍切甘蔗、抹除醃料、把豬五花洗曬在陽光下,煙燻3小時後,撲鼻香味宣告著冬天限定的「蔗香煙燻臘肉」出爐。美虹廚房即使不再,但默默轉化成另一種形式繼續傳遞療癒感。

圖片名稱
在美虹姐的料理教室,開心好玩是唯一。

「有時候我會想,手作食物跟工廠食品有什麼不一樣?當我看到來上課的同學們臉上真實的笑容、認真跟食物互動的表情,好像就領悟了!」以食物為媒介,純粹地樂在其中,就是她從食物看見的無限魅力。

無論在手作課,或觀察到現代人很喜歡看食物與做菜影片,都可以發現,人們很喜歡被食物療癒的感覺,無奈現代生活太失速,人們鮮少有機會為自己好好煮一餐,因而在美虹姐的手作課,她經常搭配無基礎料理,讓大家體驗「只要會開火、也能動手做」的樂趣,「我想讓大家覺得,做飯這件事沒有很難,它可以是很輕鬆享受的,只要你願意,就能為自己做一頓飯,去享用食物的美好」美虹姐說。

穗穗念:來深溝的客廳,吃一頓在地生活

在深溝,還有一間獲綠色餐飲指南推薦的綠色餐廳「穗穗念」,是他們落地深溝的第二個品牌,由賴青松大哥和合夥人共同創立。除了最關鍵的食材「青松米」,一道道食令料理套餐,食材幾乎來自周邊小農,餐盤裡的蛋從隔壁雞舍來,吃的菜從田裡採,路上交身而過的,可能就是綠色餐廳的廚師,吃到一半,還可能遇到田裡的農人前來送貨,不禁讓人驚嘆,人和土地可以藉由一桌菜這麼靠近。集合在地人的生活味都在這份「活菜單」,希望前來品味的顧客,都能透過食物參與在地人的生活、用料理串起人與環境友善的連

圖片名稱
以小農蔬菜、友善雞蛋、宜蘭黑豬肉做成的時令料理/結合鴨賞與青松米製成「米鬆餅」。

不僅用料理和商品「教大家多吃米」,還研發結合在地食材的創意料理,例如:以友善耕作米製成的米穀戚風、和宜蘭鴨賞米鬆餅。自謙對穗穗念僅貢獻米鬆餅的美虹姐,憶起開發過程「真是快崩潰」:「那時反覆拿捏比例一直失敗,花最多時間的,是在刷機器哈哈哈」。而對這個空間的想像,她形容就像深溝的「客廳」,可以在這吃頓飯聊天,也可以買小農的產品支持友善耕作,透過食物與大家交流,咀嚼彼此對生活的態度。

圖片名稱
來青松經營的輕鬆店,輕鬆地享受大地的美味。在這裡用餐,每一口都想多咀嚼二十下。

用食物和作物開創半農理想國

回溯20年前,「年輕人回家種田」在上一代眼裡是不得不的選擇,而他卻種到一票人跟他一起回鄉耕作,成為台灣推動「履歷產地、友善農業」的先驅,他是「慢島生活」的共同創辦人之一—賴青松。近期剛出書《半農理想國》,回顧廿年「半農半X」生活者群聚的故事,從「穀東俱樂部」、「倆佰甲」到「慢島生活」公司的歷史。

2000年賴青松放棄研究,和美虹姐一起回深溝務農,為了讓農夫不用獨自面對不確定的災損,他在2004年成立「穀東俱樂部」,邀請認同友善農法的消費者提供種田資金,換取當年平均收成,讓買米人成為生產者最強大的靠山;為了永續經營農村,以「半農半X」的生活訴求,吸引上百位嚮往農村生活的「知識型農夫」,一起「耕那塊有可能被蓋走的農地」,並持續藉由網路、食農體驗活動、小農餐廳等不同形式與消費者對話,傳遞「重視環境的生活態度」,也為農村帶來新契機。

圖片名稱
集合在地友善食材,在穗穗念這個空間與大家交流理想。

美好生活的想像:「過想過的生活,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反觀念歷史系的美虹姐,為何協力投身土地事務?她笑答:「其實也沒想太多,就是對社會很有感覺,想要說些什麼。」曾是哪裡有抗議哪裡去的青年,跟隨丈夫回到宜蘭務農後,對土地的關懷轉而投入在「從土地長出來的東西」,用書寫、課程等行動繼續表達想要言說的理念。

經營穀東的20年,就像食物的熟成,也是他們成熟的過程。聊到此處,美虹姐訝異道,一住就是20年的深溝,竟是目前住最久的地方,究竟深溝有什麼魔力?她分享:「我就喜歡花花草草、種幾顆菜,這就是我們喜歡的生活呀!」實踐過生活的理想,用來自宜蘭的新鮮食材、愛料理的心,透過食物小旅行將來自產地的美好與療癒生活,傳遞給來訪者。如同慢島學堂的理念:「美好農村生活,就是每個人都能夠在這裡做自己想做的事。」

圖片名稱
花花草草與手作食品,是她療癒生活的趣味小遊戲。

<本文經「島內散步」授權刊登,
原文標題:美虹療癒廚房|20年農村理想生活,用食物翻譯風土、傳遞愛>

【想要體驗季節風土料理?】一起來宜蘭慢慢吃、慢慢走,慢慢感受生活。
更多島內散步的專屬遊程:https://bit.ly/3j57rIn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