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活動

[ Activity ]

活動
首頁綠色學苑活動【2023臺灣美食展農業館】特別報導:用舌尖喚醒往昔美好,12家田媽媽聯手烹出共感新味

【2023臺灣美食展農業館】特別報導:用舌尖喚醒往昔美好,12家田媽媽聯手烹出共感新味

2023.07.14
圖片 - 細腿男
文字 - 李佳芳
文字 - 李佳芳
圖片 - 細腿男

2023年臺灣美食展農業館《食光顯影盒:12道新家常的記憶呼喚》展區,不只能見到多民族融合的島嶼文化特質及農林漁牧傳統產業的生活情趣;亦可見用醃漬與日曬手法保存食材、郊山採集食用青草與野菜等慣習,與近來飲食潮流所討論的保存食、採集料理等關鍵字不謀而合。

在都市化快速發展下日漸消退的農業風景,連帶把傳統生活也風捲殘雲似地刮去,幸而仍有人們眷戀農村生活的美好,願意留守土地代代種作,在廚灶裡細細烹煮,才使一世代人對於家鄉的念想,有了可以前往尋味的所在。

圖片名稱

為了延續這份美好,20多年前行政院農委會號召成立「田媽媽」品牌,輔導農漁會家政班員與休閒農場等單位,使這群人成了一手抓緊土地一手抓緊餐桌的食農教育第一線;20多年後,面臨世代交替,在重振初衷的想法下企劃了田媽媽全國料理競賽:「記憶中的那一味,傳承新食代選拔」,遴選符合友善風土食材、獨家在地美味、共感文化故事的料理創作。

圖片名稱
「記憶中的那一味,傳承新食代選拔」競賽現場。

競賽於2023年6月29日決選出12味田媽媽料理,接下來將由THOMAS CHIEN Restaurant主廚簡天才、阿霞飯店主廚吳健豪、Sinasera 24主廚楊柏偉、Tu pang地坊餐廳主廚張皓福,4位具有米其林餐廳經歷的台法料理主廚,展開為期4個月的指導,用田媽媽手路料理,娓娓道述那深刻於台灣人記憶中的那一味。

記憶在舌尖上的味道

2023/8/4~8/7只要走入2023年臺灣美食展農業館,就能看到全台優勝12家田媽媽餐廳料理創作的《食光顯影盒:12道新家常的記憶呼喚》,不只可見多民族融合的島嶼文化特質、農林漁牧傳統產業的生活情趣,那勤儉刻苦的耕山耕海生活裡,運用醃漬與日曬手法保存食材,疏花疏果再利用的惜食料理,以及郊山採集食用青草與野菜等慣習,與近來飲食潮流所討論的保存食、全食料理、採集料理……等關鍵字不謀而合,重探記憶,也是發現未來。

圖片名稱
左上:古早雞田媽媽傳統美食「八卦九尾雞湯」,左下:花泉田園美食坊用野薑花葉包粽,右:天然茶莊結合「控肉」和自家生產的「鐵觀音茶葉」。

例如,一道古早雞田媽媽傳統美食「八卦九尾雞湯」,清苦甘味來自俗名「九尾草」的通天草,亦有平民人蔘的美讚,是地方媽媽燉給孩子「轉大人」的滋補湯品,記憶了早年農家在荔枝樹下放養土雞的生活情趣,也是台灣淺山青草學的代表料理。亦有採集台灣山林地景的花泉田園美食坊,用常綠野薑花葉包入宜蘭米等在地食材成為可攜走的美味粽子,打開迎面撲來花葉清香的「野薑花粽」,無論何方都能回味山林的芝蘭之香。

在大坑茶區種茶百年的天然茶莊,把只有茶季為了犒賞辛苦採茶農而平時捨不得吃的「控肉」,結合自家生產的「鐵觀音」,做成方便食用的茶香小刈包,透過這道料理訴說採茶人的故事……那味蕾上撓過的酸甜苦辣,遠比起放映的影像更逼真,把消逝的土地生活記憶深刻在舌頭上。

多元族群激盪的風味

餐桌上也展現出島上不同族群文化所形塑的強烈個性。來到龍崎王家燻羊肉,這道阿嬤傳下的拿手菜不只是王家人冬季最期盼的補味,也是自家在地方信仰活動「食飯擔」端出的自家慢味,為了重現這個記憶之味,兩代人從收集古甕到摸索研究終於重現古法燻羊肉的獨特口感,一道料理訴說了當地的節氣、民俗、工藝滋味。

圖片名稱
左上:一晴食坊「筍香捲」,左下:王家燻羊肉在記憶中那一味決賽現場向評審說菜,右:原夢觀光農園重新演繹小米醃肉的「太陽之手」。

循著12道料理的線索,來到鄒族、布農族、閩南人混居的茶山部落,竹與山筍是常見的建材、工具、食材,在各家各戶手裡演化出的創意更是繽紛:閩南人的山筍扣肉、獵人的竹筒便當、孩子最愛的竹筒蒸蛋等等,一晴食坊用筍茸代替豆皮包裹絞肉,把阿嬤的宴客菜「筍香捲」現代化,至於生活在南投山林的原夢觀光農園,則是玩味賽德克族的傳統料理,轉化傳統主食為當代點心的「香蕉小米糕」、重新演繹小米醃肉的「太陽之手」,各自用「傳統又不傳統」的料理訴說多元族群文化激盪、共融的故事。

此外,深受綠島移民「曬魚干」島嶼飲食影響的台東成功漁港,由成農花田餐坊使用東海域漁獲鬼頭刀曬成的魚干來滷肉,研製成一碗香色聲俱全的石鍋拌飯,告訴人們魚乾的在地意義,既是保存食材,也日常調味料,那上桌時石鍋滋滋作響的奏樂,用聲音演繹了綠島別名「火燒島」的意義。

圖片名稱
左:成農花田餐坊「鬼頭刀魚干滷肉飯」,右:一佳村養生餐廳在決賽向評審說菜。

啟示下一代綠色飲食

在不利種作的荒山灘地,先民傳下的菜餚常見「保存食」或「全食利用」的智慧。例如,一佳村養生餐廳結合在地種植越瓜與傳統醃漬日曬手法,製成「瓜仔脯」,結合蒸魚成為自家特殊料理。

還有,一佳村養生餐廳結合在地種植越瓜與傳統醃漬日曬手法,製成「瓜仔脯」,井仔腳瓦盤,鹽田不遠的長盈海味屋,用一道「朝虱目想魚乾味滷肉」濃縮四代人在鹽鄉的塭仔記憶。主理人謝佳歆說:「早期食材保存不易,老一輩會將虱目魚抹上厚厚的鹽巴日曬延長保存,幾乎每一家都有魚乾滷肉這道料理,而每一家煮出來的味道都不盡相同。」老味道推演到當代,謝佳歆改用旭海安溯的友善漁法「多物種生態鍊養殖法」生產的虱目魚,加上保留魚肉細嫩質地的一夜乾熟成工法,使鹽工菜昇華為精細的手路菜。

圖片名稱
左:長盈海味屋主理人謝佳歆「朝虱目想魚乾味滷肉」,右:官夫人田園料理「蜜瓜鮮肉」。

素有「宜蘭穀倉」別名的壯圍,自70年代引進種植新世紀哈密瓜,惜食的農民們不捨疏果餘下的未成熟果粒,於是發展出特別的「果食」,用哈密瓜醃漬成的醬瓜燉湯烹小鮮,這味人人喜愛的「哈」味料理,如同台南的西瓜綿料理,成了新南村的味道地標。為了保存這份傳統,官夫人田園料理從收購不良品哈密瓜、自製哈密瓜醬瓜開始,研制出各式各樣的料理,一道「蜜瓜鮮肉」靈感來自農忙時期的快煮方便菜,當這道料理出現在餐桌上,正是苦盡甘來迎接豐收的季節了。

再現永續全食的智慧

飛鳳傳情米點坊用一道傳統客家菜「梅干絞肉」,訴說客家人獨特的種作生活,在二期稻作收割的肥田撒種籽種芥菜,在春耕之前的農前空擋,採收鹽漬曝曬保存成為梅乾菜。客家媽媽彭金娘與林美玲表示,這道料理是客家人愛物惜物的表徵,也充份表現出客家菜餚的「油鹹香」特色,「油脂提供了物資缺乏時代的熱能,鹹味補充農務工作所流失的鹽分,香氣濃郁只要配上少許就能吃上好幾碗的白飯!」

圖片名稱
上:飛鳳傳情米點坊傳統客家菜「梅干絞肉」,下:小半天風味餐坊「阿嬤ㄟ醬筍丸」。

走入鹿谷人家廚房,總能見不大不小的玻璃瓶中,填滿豆鼓與筍片醃漬的醬筍。撈起一塊軟糊的醬筍用刀拍成泥再鋪上絞肉或鮮魚細火慢蒸,便成一道令下工茶農瞬間回血的開脾神菜「醬筍蒸肉」。醬筍是茶園的副產物,芒種時節山上盛產麻竹筍,採茶人家便趁農閒之際,總動員割筍、煮筍、曬筍干、醃醬筍,惹得茶山上飄滿乳酸發酵混合陳倉臭噗味……茶農二代劉松杰與妻子合力經營的小半天風味餐坊,用「阿嬤ㄟ醬筍丸」把令人掩鼻的強烈氣味蒸化成鼻翼大開深吸的勾人鹹香,訴說山上人家趕忙把一季豐收貯藏起來的生活記憶。

《食光顯影盒:12道新家常的記憶呼喚》細品料理中的故事,使我們再次回味往昔:為叔舅姨嬸送飯盒到田裡的記憶、當場敲開西瓜涮吃起來消暑的忙裡偷閒、見日頭曬乾泥沼便呼朋引眾控窯的撒野……田野、生活、飲食交織成有滋有味的生活畫面其實還沒有熄滅,仍有人在土地上慢火煨著,暖你我的胃。

 

2023臺灣美食展農業館 展覽資訊

圖片名稱

/// 展覽資訊 /// 
日期:2023年8月4日FRI~8月7日MON
時間:10:00~18:00
地點:台北世貿中心展覽館一館(信義路五段5號)
攤位編號:A221
主辦:農業部
臺灣農業館好康預購:https://agriculture.rezio.shop/zh-TW
美食展購票資訊:https://www.tcetva.tw/Ticket


|核稿編輯:彭秋芬|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