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環境

[ Environment ]

環境
首頁永續設計環境【永續飲食】外來種生物也能入菜?日籍廚師掀起飲食革命,用特色料理守護生態

【永續飲食】外來種生物也能入菜?日籍廚師掀起飲食革命,用特色料理守護生態

2022.05.20
圖片 - Miya's Sushi
文字 - 社企流|編譯:蘇郁晴
文字 - 社企流|編譯:蘇郁晴
圖片 - Miya's Sushi

美國永續壽司餐廳「Miya's Sushi」的老闆兼主廚Bun Lai,將外來入侵種入菜,製成一道道美味的特色料理,希望能帶起新的飲食潮流,降低對環境的影響。

外來入侵種猶如整個生態環境的寄生蟲,一旦在一處停留下來,便會與在地原生物種搶奪食物、棲息地等,甚至直接消滅原生種,擾亂原有的生態系統。

截至今日,雖然尚未有可以根除外來入侵種的有效方法,但美國一位日籍廚師 Bun Lai突發奇想,將外來種入菜,推出一道道精緻佳餚,希望能掀起一場飲食革命,降低此對社會與環境的破壞。

圖片名稱
Miya's Sushi 的老闆兼主廚 Bun Lai。(圖片來源:Miya's Sushi官網

Bun Lai是永續壽司餐廳「Miya's Sushi」的老闆兼主廚,自創立以來,即開始使用在地食材製作菜單上的餐點,直到Lai於 2005 年看見外來入侵種對在地生物的劇烈影響後,開始了新的作法。「當時我正準備向外推廣永續海鮮的益處,但後來意識到也許我們應該嘗試將外來入侵種視作替代的食物來源。」他說。

據Miya's Sushi的官網顯示,美國已確定有超過5萬種外來入侵種,造成數萬億美元的經濟損失,且對社會與環境造成不可逆的破壞。大自然保護協會康乃狄克州土地管理辦公室主任Dave Gumbart也表示:「由於外來入侵種不屬於當地,所以沒有能對付它們的捕食者或疾病,若是它們在此紮根,傳播力與攻擊性都會非常高。」顯見外來入侵種對社會與環境的威脅不小。

圖片名稱
生長力旺盛,強勢的日本虎杖。(攝影:MdE (page at dewiki | page at commons), CC BY-SA 3.0 DE, via Wikimedia Commons)

將全民公敵入侵種,變為一道道特色佳餚

現在,Miya's Sushi的菜單上,有包羅萬象的外來入侵種料理,包括醃牛蒡根、蔥芥炸豆丸子、從長島灣捕獲的亞洲海岸蟹、以及秋橄欖(autumn olive)灌木上的果實所製成的清酒等。

Lai認為,以外來種入菜,能兼顧美味與健康,還能對環境有所助益。

他分享,入侵的日本物種虎杖(Japanese knotweed),每年皆會對美國各地境造成數百萬美元的經濟損失,但它若能經過處理、變為食材,就與美國人常食用的草本植物大黃(rhubarb)一樣美味。Lai通常會將其醃製食用,抑或將它用來泡茶。

此外,Lai還發掘入侵的蒲公英,可以做出好喝的茶以及味道宛如奶油糖的利口酒;蔥芥味道刺鼻,可將它們放入沙拉中、或是清炒等。「我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是比這些更健康的食物。」他說。

圖片名稱
Lai 準備的食材,其中包含外來入侵種及昆蟲。(圖片來源:Miya's Sushi 粉絲專頁

近幾年,Lai決定再將昆蟲納入料理中。根據美國媒體CNN報導,昆蟲將是未來能夠餵飽人類、又能維護環境的食物,因此他希望能透過食蟲飲食的流行,改善環境問題、建立永續的食物系統。目前他已將大量出現在美國的周期蟬「第十群」(Brood X)入菜,同時也正持續思索是否有將蝗蟲等外來昆蟲加入料理的可能。

儘管食用外來入侵種不一定能帶來顯著的改變,但Lai認為:「人類的胃口是地球上最具破壞性的力量之一,直到今日,仍有數百種動物正因人類的飲食習慣,而面臨滅種的威脅。」他希望能將人們的胃口轉移至外來入侵種,並遠離以破壞生態方式取得的物種,如過度捕撈、違法狩獵等,「這也許是解決日益複雜的人與環境問題的解方之一。」

圖片名稱
Lai 將周期蟬清炒過後,端上餐桌。(圖片來源:Miya's Sushi Instagram

杜絕外來種入侵,一般人能怎麼做?

外來入侵種不但對生態環境有劇烈影響,也為社會經濟與人類健康帶來損害,以台灣來說,從阿根廷漂洋過海而來的福壽螺,因為不受台灣消費者歡迎,而遭棄養,它會啃食經濟作物,造成農民損失;源自南美洲的紅火蟻會咬傷人類,人們傷口附近因此有灼熱、痛癢的感覺,嚴重者可能有暈眩昏迷的現象。

一般人能在外來種議題上做什麼呢?除了如Lai一般以創新的思維面對已經出現於在地的外來種,更重要的是做到事前預防,不任意將外來動植物攜帶入境、棄養或放生,降低它們進入自然生態的機會,留給台灣當地原生物種自在生存、成長的環境。
 

 

 

<本文經「社企流」授權刊登,
原文標題:把外來種變成美味佳餚!日籍廚師用特色料理守護生態>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