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台灣工藝教育展

[ Taiwan Craft School ]

台灣工藝教育展
首頁專題台灣工藝教育展【永續工藝教育展 01】「台灣工藝美術學校」教室在森林海邊 校長陳明輝重啓遲到百年的工藝教育成美藝進行式

【永續工藝教育展 01】「台灣工藝美術學校」教室在森林海邊 校長陳明輝重啓遲到百年的工藝教育成美藝進行式

2024.11.10
圖片 - 第五季
文字 - 林嘉琪
文字 - 林嘉琪
圖片 - 第五季

林木、蕨類、苔蘚...向著陽光搖擺,穿透樹葉照在植被上的日光暖烘烘的,林間還送來舒適的涼風,晴天時的森林生氣盎然、與人親密。「台灣工藝美術學校」創辦人陳明輝帶孩子走出校園,今天的教室是太平山翠峰湖檜木原始林步道,他在盤根錯節之間長出的雙代木景觀前講解樹木生長的奧妙,讓孩子鑽樹洞、觸摸草葉、軟濘,感受濕霧罩在肌膚上。這些人們在森林裡感受到的身體記憶,是他指導工藝木育課程的第一堂體驗課。

帶著在山林裡的嗅覺及觸感經驗,學生回到「台灣工藝美術學校」的木工教室裡,「彷彿打開開關,看見了木頭紋路,觸感上是硬木或是軟木,摸著彎曲、分岔、腐朽等不規則的質地,在腦中思考眼前的材質如何構成作品。」在陳明輝的引導下,學生開始構思設計椅凳,也知道原來「木材」才不等於合成木料呢。

家中的餐桌、書桌等都是樹爺爺的貢獻,「台灣工藝美術學校」創辦人陳明輝帶孩子走進森林,看看「傢俱本人」原來長這樣。(台灣工藝美術學校提供)

「木育教育不只是教授木工技術,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對自然的敬畏和對人文環境的關心。通過操作,學生可以學到耐心、細心和專注,這些都是現代社會中的珍貴素質。」陳明輝指出台灣擁有多元豐富的工藝文化,譬如竹藝、藍染、雕刻、藺編、金工、石雕、天然染、陶藝、漆藝、台灣繡、粧佛、剪黏等,「工藝品蘊含環境資源及歷史人文底蘊,透過親手操作,可以讓文化與美感重回日常生活,同時帶來穩定經濟的地方創生模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了解器具功能,學習正確使用方式,是保護自己和持續創作的動能。(台灣工藝美術學校提供)

全台首間「台灣工藝美術學校」 推動民藝傳承與學校教育的雙軌併進

這些源於各地鄉鎮田野的工藝美學,現在都可以在全台第一間「台灣工藝美術學校」選修研習,這一所由陳明輝創立的學校,目前並沒有實體空間和固定校址,學校的運作方式是在AI時代裡建置一座線上線下整合式工藝學習資源平台,發展永續運作的網絡式工藝人才培訓系統,並推動「讓美回到日常生活」的終極目標。

台灣工藝美術學校在宜蘭「根源TWBwood」製材廠內,規劃一座木育教學研發基地,創辦人陳明輝在此策劃以台灣國產材為核心的工藝教育發展。

深知保存民間工藝要與時間賽跑,培養教育人才也刻不容緩,陳明輝指出台灣工藝美術學校的發展必須讓「傳承」與「教育」雙軌併進。打開介紹學校的簡報,他指向長期計劃的二條執行軸線:「一邊是透過移地訓練學程計劃,結合客製教材和工藝學程,協助國高中以108課綱為本,建構12年一貫的工藝專門學習系統;另一邊,同時採取學徒制課程計劃,推動就業和建立認證制度,培養新世代工藝精緻製造所需的研發與工藝產製人力。」

簡單來說,就是雙管齊下,要在校園內進行課程升級,也在校園外串連國寶大師、老木工師、漆藝師等各地工藝師合作課程,得要一邊加快腳步耕耘工藝教育,一邊搶時間保存老工藝。

工藝是抵抗外部壓力的溫柔革命 做得越多心性越穩

在現代化和追求效率的趨勢下,為什麼還要復興老工藝和琢磨工藝技術呢?陳明輝回應:「因為專注和執行力是現代人越來越少的特質,大環境讓人很容易分心,但透過手作,像是專心地操作銼刀、牛角刨刀,細節修飾與研磨塗裝,可以找回穩定的基底,是人心之華。」手作也讓人更懂珍惜,像是國中小學生在木育課程上自製的鉛筆、木湯匙、粿模…就會很珍惜,就會想在生活中使用。

上/刨木聞香猶如步入林間,還可以認識木料,識別木材。下/「台灣工藝美術學校」創辦人陳明輝,認為每個人都有美感能力,透過手做練習可以找回感受力。

「專注創作時,人性即升華到精神層次。」陳明輝認為:「工藝做得越多,心性越穩,會明白自己是什麼樣的人,會感知自己和自然的連結,也會清楚自己與人際的關係。」質樸的手作因為帶有重複性和規律的節奏,藏有療癒魔力,手作過程是創造「想要的生活」,是抵抗外部壓力的溫柔革命,也可以啟動內在力量,洞悉自我與它者的人際分工。

有了工藝課程  才發現班上藏了好多有天份的孩子

把工藝教育融入學校課程,孩子真的有興趣嗎?「說真的,完全提不起興趣的人非常少。」陳明輝說:「因為你跟孩子說,覺得工藝課很無聊的可以改成上數學課,結果大家會停了一下就決定繼續做木工。我們常開玩笑說,現行的數學課和考試課程,大大幫助了木工課的推動(笑)。」

陳明輝解釋台灣工藝美術學校,其實是一座結合線上線下的整合式工藝學習資源平台。

「有了工藝課程,就會發現藏在人群中有天份的孩子。」讓陳明輝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國小六年級女孩,「這個學生木工做得很快,但因為個性很急,作品細節不夠細膩,當時在上團體課,多數同學還在進行前一個步驟,這個學生就拿作品說『我好了,然後呢,然後呢。』為了場控,我請她拿磨砂紙耐性地打磨作品。」

孩子在製材廠裡的木育教學研發基地玩耍,認識到建築材料的多樣性。

女孩在每個步驟上都會歷經心急催促、訓練耐性和等待…的循環,等到其它同學進入要打磨階段,她已熟悉打磨技巧,作品質地也磨得很細膩。陳明輝就跟同學說可以去請教她,因為她已經是很有經驗的木工小老師,「她會跟同學說『這樣不行喔』 『你看我的動作,要這樣才可以喔…』」學習成就成為女孩繼續的學習動力,等到課程結束,女孩的媽媽帶著她問說哪裡可以收學徒,因為女孩非常喜歡木工,想要繼續鑽研。陳明輝指出,這在現代教育體制裡是少見且珍貴的情況,因為多數學生困在學科裡,被剝奪探索興趣的機會。

工藝是跨學科整合的知識力量 手作木椅要同時操作機器和算數學

還是有很多主張孩子不能輸在起跑點的家長會擔心,如果在中小學課程中增加工藝活動的時間比例,不就排擠了考試學科的學習?陳明輝掛保證說:「做一把圓凳,等於一次上了工藝課和數學課。」他從木工師傅斜桿成數學老師進行教學:「做一把三腳圓椅凳會運用到支撐原理、椅腳斜撐角度和圓榫製作,必要結合數學幾何課程,引導學生認識圓內接正三角形,複習三角形的特徵並且運用圓規製圖找出圓內接三角形的位置。」學生必須手裡操作鑽孔機,腦中複習數學幾何課程,一次要弄懂二種學科,才能完成一把手做木椅。

讓多元豐富的工藝課程走入校園,就會發現藏在人群有天份的孩子。(台灣工藝美術學校提供)

還有,串一條手鍊也會觸及環境科學。陳明輝指出,全球只有四個地方可以生產寶石珊瑚,而其中一處的台灣就佔了全球產量的百分之八十,因此讓台灣享有珊瑚王國的美譽。在今年11月舉辦的「第一屆台灣工藝教育展」會開設「紅珊瑚手鍊」及「白玉石別針」課程,背景知識包山包海,除了認識紅珊瑚生長的環境,還會聽到這些逸品曾經遠征至義大利國土的歷史故事。原來把小小的一條手鍊和一支別針解壓後會跑出來淵博的海洋文化、歷史人文和美學知識。

工藝活動才不會排擠學科時間,陳明輝說:「做一把圓凳,等於一次上了工藝課和數學課。」

「台灣工藝之父」顏水龍曾在1933年向當時的日本總督府提出為穩定農村經濟、提升常民文化的「台灣美術工藝學校」設置計畫,可惜當時受到政治經濟的環境限制無法如願辦學,陳明輝認為:「如果當時的美術工藝學校可以發展,現在亞洲設計之都就是台灣。」時隔91年後,陳明輝接棒顏水龍的精神成功創辦台灣工藝美術學校,今年還要舉辦「第一屆台灣工藝教育展」,雖然台灣工藝發展遲到了近一百年,但此刻啓程,百年工藝就是進行式。

深知保存民間工藝要與時間賽跑,培養教育人才也刻不容緩,陳明輝創辦的台灣工藝美術學校要讓「傳承」與「教育」雙軌併進。今年11月14日~17日在松山文創園區即將舉辦第一屆「台灣工藝教育展」,內容規劃有100多堂工藝課程、互動式展演及工藝主題選書專區。(台灣工藝美術學校提供)
 
 
 

 Info
====================

第一屆台灣工藝教育展

展覽日期|2024年11月14日~11月17日
展覽時間|10:00~18:00
展覽地點|台北松山文創園區1、2倉庫
活動暨課程網站|shop.taiwancraftschool.com/page/11510


台灣工藝美術學校
官網taiwancraftschool.com
臉書台灣工藝美術學校 Taiwan Craft School 

 


[專題]
點擊下圖閱讀更多文章

圖片名稱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