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田園

[ Garden ]

田園
首頁綠色學苑田園【鮮味物語】當思無魚之苦 野生烏魚子的全魚加工之技

【鮮味物語】當思無魚之苦 野生烏魚子的全魚加工之技

2024.08.12
圖片 - 王士豪
文字 - 李佳芳
文字 - 李佳芳
圖片 - 王士豪

在梓官區漁會頂樓,隱藏著一座現代化的烏魚子加工廠。這裡彷彿時間靜止,冷風乾燥室與日曬玻璃屋靜靜佇立,守護著每片烏魚子,精確完成每道工序,只為那抹金黃在舌尖綻放。而在這片鋼鐵之境,師傅們以「當思無魚之苦」的精神,將珍貴的烏魚子轉化為日常中的美味,實現了烏魚子的財富自由。

揭開藏在梓官區漁會頂樓的食品級烏魚子加工廠,從牆壁到天花板全面使用304不鏽鋼包覆,彷彿銅牆鐵壁的房間裡,設有冷風乾燥室與日曬玻璃屋,以應養殖烏魚子的「養殖烏」以及野生烏魚子的「海烏」在不同天候下的加工需求,加上專用的移動式曬架與可通風曬籃,呈現出與傳統很不相同的烏魚子加工風景。在這裡,烏魚從進廠、取卵、鹽漬、壓製、乾燥可以一貫作業,全程隔絕戶外落塵與污染,更符合食品安全衛生的要求。

藏身在梓官區漁會頂樓的食品級烏魚子加工廠,設有冷風乾燥室與日曬玻璃屋,全程守護烏魚從進廠、取卵、鹽漬、壓製、乾燥的一貫作業。

海烏加工眉角多

坊間常聞烏魚子身價有「野生」與「養殖」之別,野生烏魚子顧名思義是捕撈自冬季往南迴游產卵的海烏,過去海烏曾經是烏魚子的主流原料,但因為氣候、環境、水域的變化,造成漁場轉移,加上污染與過度捕撈等人為因素,海烏採收量急速下降,現已多用養殖烏取而代之。

漁會師傅表示,野生烏魚子與養殖烏魚子的差異大,肉眼可辨。曬架上排開的野生烏魚子,從金黃、黃橙、橙紅到黃褐與深褐色都有,彷彿亂數的PANTONE黃色色票,相比顏色深淺相當的養殖烏魚子,野生烏魚子每一片都不同。

他說:「海烏不同於養殖烏,主要是海烏生長在海中,吃的是海藻、小魚、小蝦等天然食物,加上在大海游動的運動量大,每尾吃的食物成分不同,生長速度不同,運動程度不同,造就抱卵的形狀、尺寸、顏色的不同。」

種種因素造就野生烏魚子的風味不同,但也因為如此多的差異,使得製作上的工藝相較養殖烏魚子的「眉角」要多上許多。

曬架上排開的野生烏魚子,從金黃、黃橙、橙紅到黃褐與深褐色都有,彷彿亂數的PANTONE黃色色票。

挑人吃的海中巧克力

漁會師傅說,野生烏魚子的加工流程與養殖烏魚子大同小異,最大不同在於加工前的「選別」作業,依照大小與顏色把相近的魚卵分成數類,並針對每一類去調整工序的細節。

舉例來說,魚卵大的吃鹽速度慢,魚卵小的吃鹽速度快,下鹽的輕重與醃漬的時間便要調整,以及捕撈作業時,烏魚掙扎彼此碰撞,魚卵容易充血,血又容易吸收鹽分,所以魚卵的含血量多,下鹽就要輕手。

通常海烏的魚身瘦長,卵形也較長,容易左右不對稱,這時加工便要注意塑形,盡量把一片烏魚子調整成完整的腎形,「但要是真的差異太大救不回來,就只能打掉做成一口吃,所以市面上的一口吃烏魚子不是品質不好,風味也是不錯的,就只是賣相不好而已。」
 

通常海烏的魚身瘦長,卵形也較長,容易左右不對稱,加工塑形食藥盡量把一片烏魚子調整成完整的腎形。

挑出一片表面有塊「烏青」的魚卵,師傅說這便是魚太過掙扎導致膽囊破裂,膽汁沾染到卵膜所產生的現象,這對賣相與味道都不好,加工時也必須移除,用豬腸修補才行。

師傅說,野生烏魚子每片皆不同,很有個性,也很看人吃。如他習慣海味的漁港人,喜歡挑深色的吃,覺得海味比較足。「還有一種色深如墨的「血子」,是烏魚捕捉時掙扎出血染紅的魚卵做成,這種帶血烏魚子含有濃厚的腥味,一般人難以接受,卻是老船長的最愛,被形容是海中巧克力呢!」

野生烏魚子每片皆不同,很有個性,也很看人吃。

全魚利用實現烏金自由
在海洋資源越來越稀缺的情況下,野生烏魚得來不易,全魚都不能浪費。師傅在取完烏魚卵、烏魚膘、烏魚肫之後,剩下的「烏魚殼」也切成魚排與魚丁,可以做成冷凍烏魚一夜干,而魚骨刮下來的白肉可以炒魚鬆,結合蛋捲或是方塊酥等,成為賞味期更長的休閒零食。

「以前烏魚殼一公斤5塊錢沒人要,現在漁會收購來做加工食品,一公斤可以賣到40元,在全魚利用的思維下,烏魚殼也成了漁民額外的收入。」

而剛剛提到賣相不佳的次級品,漁會除了會燒烤分切包裝為一口吃產品,並且也與國民美食的「肉燥」結合,開發出滿滿一罐都是烏魚子粒,可以用來拌麵、蓋飯、炒菜的「極品烏金肉燥醬」,利用海陸結合提高烏魚子的附加價值,、也使海味更貼近人們的日常飲食。

把豪門盛宴的烏金化為尋常百姓的下飯香,師傅笑說:「這罐實現了大家的烏魚子財富自由!」

野生烏魚得來不易,全魚都不能浪費。在全魚利用的思維下,開發出極品烏金肉燥醬,實現了大家的烏魚子財富自由。
 

 

|核稿編輯:劉宜佩|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