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 Architecture ]
【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07|專訪】浮林:與松林合一,體驗忽動忽靜的飄浮空間
○ Program
浮林
The Float
建築師 林柏陽╱境衍設計事務所
每單元長3.6×寬3× 高4.3m,共4個單元
桂竹、金屬、鋼索、紗網
新竹市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 𝐂𝐨𝐧𝐜𝐞𝐩𝐭
自然的環境是動態且瞬息萬變的,當人介入環境時,是否也能以一種動態的方式來對話?
我們觀察到無論是基地的松木林,或是本次構築使用的竹子,當風吹過時是會輕微晃動的。對此我們提出一個動態的構造,希望構造物不再是靜止僵硬的物體,而是能呼應變化成為環境的一部份。
設計上採用懸浮的結構系統,利用竹材自重輕的特性,與鋼索形成拉張的結構,會隨著基地上的風輕微晃動。保留竹材自然的型態,不另外做造型的加工,呈現簡約的秩序,與基地羅列的松木林相呼應。簡易的棚頂與座椅,形成校園入口處的暫留空間,人可以穿梭其間或坐下來感受環境的動態。(文字提供/境衍設計事務所)
從連續的大棚子,到模組化的單元
從《浮林》的第一個單元在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立起開始,路過師生就常在它面前議論不已:到底這些彷彿單腳站立的竹構,如何憑一己之力而穩固?它頭上那片宛如竹風箏的構造,也像似隨時要飛走。
每支重一百多公斤的竹構單元除了由基座支撐,亦僅靠三條鋼索輔助拉定、平衡。《浮林》上一版的設計,主持這次創作的境衍設計事務所團隊甚至希望做到讓竹構築無須使用任何鋼線,僅依自身的結構力即能穩定。
2023年中舉行「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基本設計會議時,境衍設計即秀出了那一版的模型。乍看之下巍顫顫地、有點抖動,但倒是站得挺挺沒問題。
如今,最終呈現的《浮林》已改為分開的四個單元、不再是那一大片連續的竹棚子,但不代表更好施作。「我們無法忽略每一個細節,每個單元只要其中一小部份連接點被破壞,整座竹構件就會掉下來。」
林柏陽解釋,整組構件的結構力學有很多變因,鋼索也是制衡的一部份。將來,還會有更多陽光、空氣、水,與風(尤其這裡是新竹)等元素,考驗著這座竹構。
風是啟發,也是挑戰
然而那是林柏陽期待的。風,正是啟發他創作《浮林》的源頭。
回到最初,在陽明交大展區尋覓基地時,一片離校門口不遠的高聳松林是讓林柏陽團隊最有感的場所。那一道又一道垂直的森林線條,給了他與團隊線索,他們因此想在矩陣排列的樹群中,以竹構劃出橫線,與大自然無聲對話。
一開始,他們想造一座逐漸抬升的竹平台,讓人走到一定的高度去欣賞這片松林。林柏陽說,他做建築時往往想讓人多理解空間的尺度感,例如親近其中的某些高度。
隨著設計發展,《浮林》造型漸漸簡化,但當它演變為一片竹棚子時,林柏陽認為還是太複雜、太笨重。在這段苦惱期,有一天他決定到這片林中呆長一點的時間,靜一靜。
就在某個瞬間,他發現松樹群微微晃著,「那打中到我心裡了。」林柏陽頓時悟到,其實人們不一定得走過來走過去才能領會森林之美。只要靜下來、停下來,就會發現周遭環境其實一直在變化的,而建築也無須總是硬梆梆。
打造一座竹構,讓它具有動態的穩定性、同時又帶出輕盈的空間感,成為境衍呼應基地的解答,也就是《浮林》現今的樣態。從建築的結構原理來看,這是一種懸浮的拉張結構。它為什麼會有飄浮感?
林柏陽說明,這種懸浮現象的系統,主要是利用張力與拉力的平衡控制,透過張力把上方竹構重力轉移至下方構件,然後再利用拉力控制竹構件上方的側向變位。各個構件在一定的應力作用下,彼此形成阻力與穩定性,整座《浮林》就會又堅固又有飄浮感了。
這類結構拿任何材料來施作都不簡單,何況是彈力超強的竹子。無論如何,境衍團隊想正面挑戰。
原因很本質:竹林本來就易搖曳,自身重量又輕,且不必另外加工太多造型即能呈現簡約的秩序,相映基地羅列的松林。想想還真沒有其他材料,更適合表現《浮林》需要動靜兼具、線條俐落的特質。反過來說,境衍團隊也高度服膺本展的主軸,完成了積極展現竹材獨家特色的構築。
動態竹構築,現場才能感知
儘管《浮林》加了一些金屬構件以接合竹管,風入松林時它仍會輕輕地飄動,正像周圍的樹,但不搶戲。竹構下並設座椅,隨時邀請人們歇息一會兒,好好感受這場域的千變。
當然,如果你想穿梭在這組竹構的單元之間也沒有問題,創作者並不限制人如何觀賞它與詮釋它。唯一的「要求」是,必須到現場。林柏陽覺得,單憑照片不容易說明《浮林》的動態感,他與夥伴設計時也並非從視覺上漂亮的造型出發,而是希望藉由竹材、結構合為一體的構築,讓觀者能靠近與感知這片空間。
有意思的是,如果順著材料天性、結構力與建築的目的來打造構築,自然而然就會呈現很本質的造型與視覺,無須強求,《浮林》正是佳例。舉其中一個實際的功能考量來說,上方的頂棚是斜的,主要因為排水需求,但同時帶來了像是風箏飛揚的效果。
其實那片頂棚到底像不像風箏,不是境衍在意的重點。人造的《浮林》稍微介入天然的松林之間,兩者皆能隨風輕晃、讓空間有點「曖昧」,也只是欣賞這場所的某一種提示。林柏陽衷心希望的是,大家能有緣到這兒來靜靜、感知一些什麼,就像他當初曾被打動的一霎那。
\ 同場加映 𝐐&𝐀 /
林柏陽對於竹構模組化再利用的理想
────────
Green Media 請問,《浮林》由一大片竹棚調整為以四座竹構單元組成,除了讓它更輕盈,還有其他原因嗎?
林柏陽 我們後來希望這座竹構更容易移動、再利用,也就是有模組化的可能。我的設想是,有些場域或許需要擁有巧妙自然感的構築,如果讓《浮林》的構造分開、將來也有機會做到十來個單元,就會有點像樹林。另一方面,作品參展之後是不是都可以回收、再利用呢?這是我們的理想,而竹子正好是很適合這麼做的建材。
Green Media 而且你們是由團隊自己DIY這些單元,滿特別的。
林柏陽 我觀察,有些竹構需要很多位原本就擁有竹工藝的師傅才能建造,那麼如果有一天師傅不做了,會不會就更難傳承竹建築呢?所以我們這次想試試看回到本質、從零開始自己做。而且我們團隊有男性有女性,大家都一起動手,很早就訂了一批竹子、借用陽明交大另一處基地試做。
正式製作時,我們也一直觀察竹構的變化、找它的缺點、接受風雨測試,再去優化、改善。這些實際施工的的體感與經驗,都會累積在我們身上,別人拿不走的。
────────
浮林
The Float
設計團隊:境衍設計事務所╱建築師林柏陽
結構設計:原型結構工程顧問有限公司╱陳冠帆、張家維
工程團隊:境衍設計事務所╱黃聖軒、王淳宜、許峻韶、何岳璟、林采柔、王韋甯、羅慈英
照明設計:偶得設計有限公司
尺寸:每單元長3.6×寬3× 高4.3m,共4個單元
材質:桂竹、金屬、鋼索、紗網
展示地點:新竹市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新竹市大學路1001號)
2024 第三屆「島嶼構竹」新銳建築展
展會資訊
|展覽期間|
2024年4月11日~4月28日
|展覽地點|
【創作概念展】
新竹將軍村(新竹市東區金城一路69號)
【竹構實體展】
新竹|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展區(新竹市東區大學路1001號)
雲林|斗六糖廠展區(雲林縣斗六市崙峯里糖廠55號)
*展覽免費入場
|參展團隊|
【雲林斗六糖廠展區】
諸野竹木構專門有限公司/游智傑 建築設計師
自然心地工作室/莊逸堯+劉嫈琦 自然建築工作者
【陽明交通大學光復校區展區】
林柏陽建築師事務所+境衍設計/林柏陽 建築師
LEAD事務所(Laboratory for Explorative Architecture & Design Ltd.)/建築師、香港大學建築學院副院長Kristof Crolla(高仕棠)
荻生田秀之+原型結構工程顧問公司/萩生田秀之+陳冠帆 結構技師
森林木人建築室內裝修設計有限公司/郭恩愷 建築設計師
偶然設計有限公司/曾令理 建築設計師
|策展執行|
初樸建築師事務所
|策展人|
葉育鑫
|結構設計|
原型結構工程顧問公司、各團隊
|照明設計|
偶得設計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竹會
協辦單位:國立陽明交通大學、雲林縣政府
媒體協力:Green Media 綠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