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 Architecture ]
【竹構築.台中】花博竹跡館:以自然材料與景觀圍塑,弱化建築的感受
位於豐原葫蘆墩公園第四區的竹跡館,是配合2018年臺中世界花卉博覽會所建造的構築,展覽期間做為提供民眾休憩的開放場域,現則保留於公園原址內,成為市民與遊客停留、觀賞、與自然互動的地方。
構築形體的靈感來自中央山脈與海島的意象,如同種籽從地表長出並被水包圍四周,形成一個半開放的庇護場所。展館表皮則像一片竹林,以不阻擋、不隔絕的方式結合自然,模糊室內與室外的分界。在館內行走彷彿一場竹林之旅,塑造如同在森林中一般的體驗。
竹跡館做為以低碳、傳藝、創新為設計目標的綠建築,取用南投、嘉義的孟宗竹與桂竹,結合建築輕鋼構框架做為主體的結構設計。藉由竹子的韌性與結構性,構築出有別於傳統竹藝與裝置藝術的竹材尺度,呈現出竹構的張力特質。
「竹跡」隱喻著建築的足跡,竹跡館透過竹管與竹片編織當代建築空間,運用最少的建築資源損耗,落實永續環保的設計概念。期許未來能給予下一代更宜居的環境,使用更多永續建材,與周邊環境更協調的共存。
▃▃▃
構築
竹跡館寬9.2 公尺、長度30 公尺、最高處10 公尺,使用約320 根長達三年以上生長期的竹材做為結構,確保纖維結構較為堅韌且較不易發霉脆化。
▃▃▃
編織外牆
以30,000片的竹片編織外牆,結合光影的分析設計與結構性考量,將表面分為下、中、上三等份設計,有進出編與亂編兩種編法。
最底下1/3 處著重於空間的穿透性與結構穩定性;中段1/3高度處設定為進出編,此交錯形式的編織不僅作為連結橫向竹拱型架構的支撐力,展現出竹編帶有韌性的結構連結性,也是空間內主要的光影變化。
最高的1/3 高度處我們設定為亂編,除了主要的遮陽功能,讓較細微的光源如同竹林下的微光撒落,並配合拱形構架塑造出竹跡館與不同時間的日光造影效果,在結構層面上作為穩固建築物的面狀支撐。
▃▃▃
視覺
利用連續性高差拱形的相接,竹跡館在正面視覺上看起來是一體完整的表面,但隨著視角轉移到側面,會發現其透空性將隨著視角而漸變。
▃▃▃
光影設計
利用建築的透空形體,配合區段性的編織型態,將不同時段、不同視角的光影變化做為竹構藝術的表現之一。
花博竹跡館
建築設計:坐設計事務所
主持人:陳羿冲
參與者:陳羿冲、Alvaro Miñé Caloto、莊紫右、翁任均
地點:葫蘆墩公園第四區|台中市豐原區豐洲路2號
竹構書籍推薦
\ 從竹子到竹房子:給所有人的竹構築指南 /
建築真的需要那麼厚重嗎?
尤其在山林裡,我們是不是可以更輕巧地接近土地、更輕巧地與陽光空氣雨水共舞?就像撐一把可以遮陽避雨的傘就好……一本將台灣建築師們數十年來的竹建築技術與經驗,轉化為一般民眾易讀易懂的手冊。從竹子的特性談到竹材處理、竹構的基礎施作,深入淺出地說明從竹子變成竹房子的過程,並輔以國內外精彩的竹建築作品介紹。
▍基礎課!一起先來認識竹子
竹子有什麼特性,如何變成可用的竹材呢?
▍從竹子變成竹房子的過程
竹子變成結構,可以蓋出什麼樣的竹房子?
▍從頭開始蓋一座竹房子!
蓋一座竹房子,需要考量的要點是什麼?
▍這些房子都是竹子蓋出來的
台灣、越南、泰國、印尼有哪些精彩的竹構築?
特別收錄
台灣竹材加工、竹構設計廠商清單
台灣竹構築地圖
新書12月上市,更多訊息,請見專頁:
https://greenmedia.today/events/2020/bamboo-hou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