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建築

[ Architecture ]

建築
首頁永續設計建築【從竹子到竹房子】小論壇會後報導 & 全程影片公開

【從竹子到竹房子】小論壇會後報導 & 全程影片公開

2020.12.18
圖片 - 林美慧
文字 - 編輯部
文字 - 編輯部
圖片 - 林美慧

林務局與社團法人臺灣竹會合作出版之《從竹子到竹房子:給所有人的竹構築指南》,於12月5日下午在實踐大學A棟8樓舉辦新書發表小論壇,邀請行政院張景森政務委員、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李綠枝建築師、甘銘源建築師、企劃撰稿人陳鈺雯小姐以及林務局局長林華慶現場進行新書討論分享,帶領聽眾走進竹子變成竹房子的過程,重新認識竹構築。下半場論壇則邀請建築評論家褚瑞基展開座談,討論台灣竹產業發展及如何鼓勵設計產業運用竹材等議題。

國內第一本竹構手冊出版

《從竹子到竹房子:給所有人的竹構築指南》是國內第一本竹構手冊,以淺顯易懂的文字及圖解說明,讓民眾透過本書完整瞭解從竹子變成竹房子的過程。

從竹子的生長特性,如何在正確的季節伐採,到竹子的保存,以及使用竹子作為建材需要克服的關鍵,還有詳細的竹構施工方法介紹,甚至竹構與其他鋼構、木構的造價比較,以及國內外案例分享,不但是工具書,更是一本健全自然資源利用概念的生活指南。

圖片名稱
《從竹子到竹房子:給所有人的竹構築指南》即日起上市,全臺各實體及網路書店均有販售,歡迎有興趣的朋友們前往購買,收藏完整的竹材運用知識。

台灣竹林面積約18.3萬公頃,竹材高達58種!

行政院張景森政務委員表示,竹子是地球上成長最快的植物,台灣環境適合竹類生長,四年即可成材取用,不像其它樹木動輒數十年,甚至上百年。因為生長速度快,竹材被視為最永續、最環保的自然資材,我們應該要重視這樣珍貴永續的綠色資材。

林務局局長林華慶也表示,台灣竹林面積約18.3萬公頃,竹材58種,有18種為台灣固有種,資源豐富且品質優良、用途廣泛,竹材資源已成為全球公認亟具發展潛力的綠色產業。竹材在人們心中有著脆折、易發霉的既定印象,然而近年隨著技術的進步,透過加工就能克服竹材缺點,可用來替代其他高耗能材料,例如塑膠、金屬、水泥等,是固碳能力優異、質輕抗震、容易搬運安裝的極佳材料。

有了科技的助力,天然材料也能結合千變萬化的設計工法,不但帶給人們舒適的空間體驗、獨特的美感經驗,更能結合自然地景,營造出融入周遭地景的建築風貌,是台灣道地的建築語言。

圖片名稱
論壇現場座無虛席,愛竹人踴躍參與討論。


從竹子到竹房子|小論壇
全程影片觀看 

圖片名稱

觀看列表:
https://greenmedia.pse.is/3afpgp

 甘銘源 - 從木構到竹構的困難與突破
https://youtu.be/2xFLAfRqpQQ 
② 李綠枝 - 從大藏團隊經驗走出來-建立Open Source及人才培育
https://youtu.be/eAEBbjJY_gM
③ 陳鈺雯 - 竹構手冊導讀
https://youtu.be/WISle39lCH0
④ 陳冠帆 - 竹行動展覽館影片分享
https://youtu.be/hsRYo5CtNFU
⑤ 許倍銜 - 浮。竹 TensFlow影片分享
https://youtu.be/5sx7jyGaj1U
⑥ 單世瑄 - 高山上的建築課影片分享
https://youtu.be/f3g647RFL74
⑦ 座談會Part 1
https://youtu.be/3VkfV6uFXqo
⑧ 座談會Part 2
https://youtu.be/iurbVCJXcSs
⑨ 座談會Part 3
https://youtu.be/vhFwnRIBvq8
⑩ 座談會Part 4
https://youtu.be/w3WCR9rDvd4


 從竹子到竹房子:給所有人的竹構築指南 

圖片名稱

建築真的需要那麼厚重嗎?

尤其在山林裡,我們是不是可以更輕巧地接近土地、更輕巧地與陽光空氣雨水共舞?就像撐一把可以遮陽避雨的傘就好……一本將台灣建築師們數十年來的竹建築技術與經驗,轉化為一般民眾易讀易懂的手冊。從竹子的特性談到竹材處理、竹構的基礎施作,深入淺出地說明從竹子變成竹房子的過程,並輔以國內外精彩的竹建築作品介紹。

▍基礎課!一起先來認識竹子
竹子有什麼特性,如何變成可用的竹材呢?

▍從竹子變成竹房子的過程
竹子變成結構,可以蓋出什麼樣的竹房子?

▍從頭開始蓋一座竹房子!
蓋一座竹房子,需要考量的要點是什麼?

▍這些房子都是竹子蓋出來的
台灣、越南、泰國、印尼有哪些精彩的竹構築?

特別收錄
台灣竹材加工、竹構設計廠商清單
台灣竹構築地圖

新書12月上市,更多訊息,請見專頁:
https://greenmedia.today/events/2020/bamboo-house/

圖片名稱
圖片來源: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憨人書院、Vo Trong Nghia Architects、IBUKU STUDIO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