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
[ Architecture ]
島嶼植物|太研裏山研究室: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野派風格的禪宗庭園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一方庭園映射出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靜止不變的石可以是山是島是人;白砂是海洋是河流是宇宙。看似靜止不變的石、沙元素搭以色彩會因四季而變換顏色的樹,是常也是無常,簡單的形式與符號創造壯闊波瀾也呈現深邃的侘寂寧靜……
以島嶼植物打造台灣式的禪宗庭園
景觀設計評論家蘇孟宗曾經這樣描述景觀設計師吳書原的作品:「令人想到十八世紀英國如畫美學(the picturesque),在英國園林中做假廢墟的浪漫主義,他們對於暴風雨過後的殘破覺得有一種美,那個美介於秀美和壯美之間,有點崇高,有一點迷路、沒有秩序感的感覺……。」從台中花博、水交社文化園區、台北松菸「不只是圖書館」、台北西區三井倉庫、嘉義美術館等,那既秀美又壯美的吳書原式「荒野」風、「野草」植物景觀,讓台灣過去鮮少被關注的景觀設計在近年成了風風火火的焦點。無論是公共景觀的設計,抑或商業建案,都可以顯見這股荒野風潮帶來的影響,甚或說影響了台灣近年對景觀設計的美學呈現。而這樣的風潮推進,2022年吳書原又帶來什麼新的觀點、新的設計?
我們在2022年五月走進陽明山甫開幕不久的裏山Merci咖啡,吳書原剛協助裏山Merci咖啡完成戶外庭園景觀設計;不過裏山Merci其實是苗圃園區,園區主人沈映仁長年經營自家進口的日本庭園樹木、盆栽苗圃以及兼營日本古道具。Merci咖啡的另一側約200坪場域,則是吳書原實踐對禪宗庭園想像的「太研裏山研究室」。
他在這裏提出大膽的想法,想要述說關於具有島嶼植物野派風格的禪宗庭園,他說:「過去我們講到日式庭園就會提到兼六園、桂離宮,但我這次想要用臺灣自己的植物去創造有點日本味道的庭園。」什麼是禪宗庭園?13世紀中國大乘佛教禪宗宗派傳到日本,沒想到開啟了日本歷史上特有的佛教禪宗系統,影響所及,日本禪宗寺院將常有池塘樓閣的庭園改以石頭、白沙、苔蘚和樹木呈現,反映禪宗所追求的自律和苦行,這樣的禪宗庭園被稱為枯山水,一方庭園映射出每個人的內心世界,靜止不變的石可以是山是島是人;白砂是海洋是河流,靜止不變的石、沙元素搭以色彩會因四季而變換顏色的樹,是常也是無常,極簡的形式創造壯闊波瀾也呈現深邃的侘寂寧靜。這樣的禪宗意境吳書原要如何詮釋與轉化?
回收的碎石、玻璃膏營造侘寂的寧靜
我們走進以碎石子鋪陳的蜿蜒路徑,腳底的沙沙聲在這靜謐的一方天地裡,特別鏗鏘有力,然,遠看白淨的石子路,過去是建築廢棄物、是拆房子後的殘磚片瓦,細眼一看,被打成的碎石有的還交雜著紅磚、仍找得到浴室的磁磚貼面。
吳書原用這樣的回收碎石塑造出一條有點像台灣野溪的意象,野溪旁常見的大石頭則採用專做回收玻璃之「春池玻璃」的玻璃膏來呈現,那樣的透空性與反射,對他而言也是在碎石子野溪路徑中呼應台灣曾經的冰河地形,某程度詮釋了禪宗庭園常用的形式象徵和隱喻。細問才明白,此玻璃石是將回收玻璃粉碎後送入窯爐熔融後再次成為製作原料,而此階段的玻璃膏可運用多種工藝技法轉化出水紋、結晶、氣泡等自然形態。這也提醒了我們,在這個物質氾濫的年代,信手拈來使用的回收石、玻璃膏如何成了此庭園重要的元素與視覺焦點設計。
野派風格的島嶼植物
除了幾棵由園區主人陳映仁自家進口的日本松樹、紅楓,吳書原也栽植了好幾棵銀杏樹,讓這庭園在季節流轉中有相當豐富的色彩變化。樹下則點綴數以千計的銀葉菊、鐵線蕨、茵陳蒿、白色仙人掌、鼠尾草……,再搭以日本庭園元素的石燈、殘木、松樹、碎石(回收)、充滿現代性的玻璃石造景(回收玻璃)等;而茶室則將原來的鐵皮屋倉庫重新整理後,以回收的木棧板抬高鐵皮屋並創造可坐的「緣側」(簷廊,介於室內與庭院的過渡空間),三面牆體則塗上灰泥,營造斑駁的時間感,再加上黑色屋前一株斑葉金龜喬木,也成為營造禪意畫龍點睛的存在。
────────────「其實我是想要做一個實驗,不要再去抄別人已經幾千年的庭園,別人是有底蘊的,我們根本沒有那樣的文化底蘊卻硬是抄襲。我們不能夠再去模仿人家做日式兼六園、還是法式凡爾賽宮,我們要走出屬於台灣島嶼風格的體會。」────────────
於是,並不是形式的致敬,而是用自己的植物來講述具有島嶼風格的禪宗花園。那帶點野性自由,帶有質樸、寧靜與孤寂感,吳書原不斷在混植的物種實驗與形式中探索,而呈現了一次異常美麗而絢爛的庭園展演。
♢ 延伸閱讀 景觀設計師吳書原:從台灣森林島嶼出發的荒野美學景觀設計
|核稿編輯:陳又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