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生活在他方:新住民的心場所

[ Life is elsewhere ]

生活在他方:新住民的心場所
首頁專題生活在他方:新住民的心場所【文化交流】王麗蘭印尼語課堂的寫生簿:深入印尼街,拉近異文化間的距離

【文化交流】王麗蘭印尼語課堂的寫生簿:深入印尼街,拉近異文化間的距離

2021.02.08
圖片 - 各組學生
文字 - 王麗蘭與課堂學生
文字 - 王麗蘭與課堂學生
圖片 - 各組學生

在台灣進行印尼語的教學已經邁入第10年,為了讓學生能夠跟母語人士直接對話,我把我的期末報告拉到教室外、直接進入印尼街裡去實踐!無論是學習一個學期或兩個學期的學生,大家都以分組的方式、帶著小抄直接跟印尼朋友對話。同時也安排了一個小任務,就是希望他們走進印尼餐廳,嚐嚐印尼的料理。

以下是學生的心得:

 

▍沈同學:
帶著自己做的「我愛印尼」小海報,與印尼姊姊一起席地而坐

圖片名稱
白色頭巾是阿茲斯,粉紅色頭巾是蘇帕尼。他們都來自東爪哇。

今天是台灣大學印尼語課程的期末訪談時間,王麗蘭老師為我們開的作業,是以學習了兩個學期的印尼語,去訪談在台工作的印尼朋友。說是訪談,其實比較像聊天,而聊天的內容不外乎詢問姓名、年齡、來自甚麼地方、有甚麼興趣、家裡的狀況等。在實際訪談之前,我們已經在教室裡練習了很多次,跟著老師和助教模擬了好幾次;同時,麗蘭老師也提醒我們,為了看起來不像是「FBI式的審問」,我們也必須適當的時候說說自己的狀況。對於才學習了兩個學期的內向害羞的大學生來說,這真是非常「壓力山大」的任務啊!

我們這一組帶著忐忑的心情來到台北車站。經過討論之後,我們的策略是,去搭訕兩人一組的姐姐,最好還是戴著頭巾的姐姐,感覺非常的溫和(笑)。雖然我們已經是學習了第二個學期的印尼文,但是感覺還是非常緊張,帶著我們做的小海報,上面寫著「我愛印尼」,希望可以稍微降低一下印尼姐姐們的戒心。果然,他們看到我們的小海報之後,露出了燦爛的笑容,這也給了我們很大的鼓勵,馬上跟他們一起席地而坐,開始了我們已經滾瓜爛熟的開場白:「Selamat siang, Kak. Kami mahasiswa yang sedang belajar bahasa Indonesia.」(中午好,姐姐。我們是正在學習印尼語的大學生。)

兩位姐姐一開始還有點緊張,一聽到我們開口說印尼語之後,馬上變得熱情開朗,點頭答應讓我們練習印尼語。白色頭巾的姐姐名字叫阿茲斯,已經來台北三年了,她來自東爪哇,平常的興趣是騎腳踏車,別看他這麼年輕,已經有了一個兒子,兒子的興趣是踢足球。另外一位粉紅頭巾的姐姐是蘇帕尼,流利的中文讓我們不敢相信他來台北工作只有10個月的時間,她一樣來自東爪哇、喜歡騎腳踏車,也有兩個女兒。

 

▍何同學:
與酷酷的印尼男性們,一起唱了印尼歌!

圖片名稱
拜訪了外表看起來兇悍,實際上內心很溫柔的印尼男性。

記得上一個學期我們這一組去參訪的時候,都是訪問印尼籍女性移工,於是這一次,我們決定突破極限,勇敢地往男子團體前進。印尼的男子外觀上看起來很兇悍,穿著皮衣、皮褲、還帶著墨鏡,看起來酷酷的,但我一直記得老師說,他們只是外表看起來是這樣,但實際上內心是很溫柔的!好在我們這一組也剛好都是男生,於是就用非常破爛的印尼語,開始跟他們進行對話。萬幸的是,他們稍微有聽懂我們的一些單字,於是我們就這樣雞同鴨講地用單字慢慢地溝通。

最後,總算彼此有了一些理解。在台的印尼男性由於通常都在工廠工作,而工作環境中也很少台灣人,因此中文普遍上並不太流利,有的話也大部分是工作上所需要用到的中文。所以我們也沒有辦法偷懶用中文來溝通,這正好可以讓我們來練練印尼文!

訪談到最後,我們大家還一起唱起了印尼歌,只見其中一位印尼朋友拿起了手邊的吉他,就幫我們伴奏了起來。我們才驚覺,他們其實不只是「移工」,他們也是一個喜歡聊天、有朋友、喜歡唱歌、會彈吉他的一個人。

 

▍李同學:
好多沒看過的食物,以為來到了雅加達!

圖片名稱
周日中午的台北印尼街,讓你彷彿身處在印尼。

我來自屏東,因為常常需要搭車回家,台北車站是我經常會去的地方,如果不是這個作業,我也不會知道,原來台北車站的附近有這樣子的一條印尼街。一開始老師還說,只要一走進台北天成飯店後的這條街,馬上會感覺你來到了印尼,我本來也半信半疑,沒想到這一次真的讓我大開眼界!從烤沙爹到印尼歌曲的卡拉OK聲音,以及攤位上賣的各種各樣我所不熟悉、根本沒看過的食物,我真的以為我來到了雅加達!

參訪完之後我最大的感想是,因為疫情的關係,大家都不能出國,我認真建議大家可以來一趟印尼街,有一秒出國的感覺。我們這一組吃了烤沙爹(Sate)、肉丸湯(Bakso)以及印尼炒飯(Nasi goreng),整體感覺是香料的味道很濃重,跟台灣的飲食習慣非常不一樣,就以第一次吃的感覺來說,我覺得我非常能接受。坦白說,這裡的食物價格並不便宜,比我平時吃的學生餐還貴,但是我想,印尼朋友們不只是在吃飯,他們吃的是鄉愁吧!

 


王麗蘭印尼語課堂的寫生簿
台灣學生 × 在台印尼人

18歲從從馬來西亞來到台灣的王麗蘭,長年於大學與社區進行印尼語和馬來語的教學工作。每學期的期末她帶領約200位學生到印尼街,要求他們找印尼朋友聊上幾句,並將他們的生活寫成一篇生命故事。
 


王麗蘭

長期關注東南亞社會族群議題,特別是印尼和馬來西亞,對兩國的國族建構、族群關係和傳統建築深感興趣,目前從事印尼語和馬來語言與文化教學,以及社會文化研究。在台教學多年,並曾獲107年度台灣大學教學優良獎。

(擷取自瑞蘭國際《印尼語輕鬆學》作者簡介)

 


【綠媒體專題】生活在他方:新住民的心場所

圖片名稱

遠從東南方飄洋渡海,生活在台灣這個「他方」,這些移入的新住民,之於我們這群在地者,又是否開啟了跨越語言與文化、不同以往的空間與風景?一起從另一個角度,探索台灣的東南亞風景。

專題文章持續上線中,敬請期待!

深入專題:https://greenmedia.today/article_category.php?cid=52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