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21構竹林鐵:台灣竹構設計浪潮

[ New Wave of Taiwanese Bamboo Architecture ]

2021構竹林鐵:台灣竹構設計浪潮
首頁專題2021構竹林鐵:台灣竹構設計浪潮【構竹林鐵10|專訪】王銘顯建築師:竹軒.天井,利用光線與高低差的地勢,打造日式陰翳美學

【構竹林鐵10|專訪】王銘顯建築師:竹軒.天井,利用光線與高低差的地勢,打造日式陰翳美學

2021.12.03
圖片 - 構竹林鐵新銳展|攝影:朱逸文(原間影像工作室)
文字 - 馬萱人
文字 - 馬萱人
圖片 - 構竹林鐵新銳展|攝影:朱逸文(原間影像工作室)
────────
在夜間宛如外星飛碟降臨於地面,在白天又如斗笠般存在著並望向藍天,這是王銘顯建築師設計的「竹軒.天井」。利用懸臂結構的單邊出挑,與槓桿原理的平衡原則來完成單一構件單元的設計,之後利用單元連續環繞的手法建構起這優美的竹結構原型;也透過內部拉力環 的串連,彷彿每個人手拉手串在一起一樣,穩定了彼此!
屋頂採用竹瓦是高難度的挑戰,正反的互相扣合讓頂部造型活潑了起來;特殊質地的竹紋理,為整個結構罩上了一頂質樸的帽子。站在竹崎站的高處,是足以彰顯森林鐵路的一個絕美景點!難怪據說在裡面拍照的建築師會得「傑出建築師獎」,不是沒有道理的!
——策展人/陳冠帆
────────

Program
竹軒.天井
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

9.36m×7.48m(配置範圍)
鍍鋅鋼板基座、桂竹、桂竹瓦
嘉義竹崎車站

圖片名稱

⌕ 𝐂𝐨𝐧𝐜𝐞𝐩𝐭
以斗笠做為整體造型的發想,由車站月台的懸臂系統,利用竹子搭接轉化成為環形主結構,作為草坡上的竹亭。光線映射竹材構架繁複線條沒入在簷下陰影,透空天井形成戲劇性的光線張力,讓內外的交界模糊化進而相互滲透,創造層次的表現手法。藉此呈現日本式的陰翳美學,從暗處往外可見光景層次之美,獲得心理的安全感,卻體現不融入世俗的距離美。(文字提供/王銘顯)

建築設計師們DIY竹屋頂,由身體直接練習

「這是一次非常慘烈的血汗經驗。」

建築師王銘顯參與「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的感言如上。他的作品《竹軒.天井》其實是最早開始施工,卻最晚完成,因為他選擇了較少人走的路徑。「我希望事務所同仁能親手完成部分構築,在過程中真實了解竹子的美感與特性。」

包括剖開竹管做成竹瓦等工序,他們都親自動手,「大約花了四、五天,總共剖了3000片。」另外在施工時,屋頂的竹瓦多多少少會不斷偏斜與下沉,無法只照著設計圖與施工圖來做。王銘顯解釋,有經驗的竹作師傅應該都知道這些狀況,懂得邊做邊調整,他們這群素人就得花費更大工夫。

最後,他們多花了好幾天、甚至重做才竣工,但那藉由身體直接練習的竹子心法,誰也拿不走。

圖片名稱圖片名稱
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的設計師們親自參與施工,多花了許多時間才完成。(設計圖面由王銘顯提供)

挖空的天井,產生虛實空間的結合

王銘顯先前雖然也設計過兩次大型竹構,但都混合了木材、鋼材等;這回,除了一些基礎桿件外,他想挑戰全竹材,但這麼一來就更需要應對竹子的彈力。然而主結構完成之後,是能夠讓事務所兩位同仁爬上去鋪設竹瓦,足以證明它的堅強。

基本上,這件作品的主結構仍由專業團隊「與木製研」建成。設計木構造非常有經驗的王銘顯,本想創作一組竹的斗栱,是由下往上擴張、堆疊竹管的梁柱系統;後來修正為參考火車站月台的棚廊,竹製列柱上方的支架彷彿弧形鐵軌,依然有往兩側外伸的感覺。

原來發想自斗笠的造型則維持,但屋頂中央挖空。這讓它月台似的場域轉為環狀,創造了不同於真正火車站的直線空間,別有奇趣,更是使設置於竹崎車站的《竹軒.天井》其中的隱喻不言而明。

圖片名稱
《竹軒.天井》的造型發想自斗笠。

屋頂四層鋪面,各有結構、耐候與造型意義

那些親手剖的竹瓦,還只是最表面的一層,在此之前得先有為提高耐候性而精心設想的三層鋪面。王銘顯說,這座竹構至少要放一年,所以屋頂必須有效保護下層主結構。最後,王銘顯團隊原定三天能鋪完的屋頂,延到十天才完成。

圖片名稱
為了提高構築的耐候性而為屋頂設想了三層鋪面,且需要四、五道工序。(設計圖面由王銘顯提供)

他們有點自討苦吃地,想了個需要四、五道工序的屋面鋪法。首先,在最下層放射狀架設竹管,間距在20公分之內,因為接著要鋪上的竹片、剖半的竹瓦比較軟,必須先有這層支撐;接著,鋪設每片大約20公分寬的竹片,這素材可就沒法由王銘顯團隊自己來了,製作竹片必須先剖開竹管,再打斷幾個適當之處、處理一番,才能攤平為竹片。這是來自南投竹山「悅山工坊」的專業產品。

竹片上方加了防水層,最後才會以釘槍釘上竹瓦,成為外飾材。「我們覺得半剖的竹管有凹有凸,鋪成一大片又有點魚鱗的感覺。」為了讓《竹軒.天井》擁有這款拙趣,王銘顯不計成本。

圖片名稱

陰翳美學之外,也是令人安心的沉靜空間

無論如何,他們選擇手感滿滿的辛苦工法並非單純為了炫技,王銘顯希望能在已經非常安靜的竹崎車站環境中,再創一個更安靜的空間。「讓人由外而內,也能由內而外地沉浸於竹構築的陰翳美學之中。」

外觀讓《竹軒.天井》擁有了第一眼的陰翳印象,而它的空間更是直接讓人體驗幽微。這座裝置於斜坡的構築,四方屋簷皆比人的身高低一些,想走入必須彎腰鑽進;內部能直立之處只有天井下,因此躺平在中間的草地,可能是最佳姿勢。

這是日本茶屋的謙卑哲學,「你半蹲著移動,視線都是看在比較低的地方。」王銘顯描述。然而,在這樣的陰翳空間之中、在謙遜之餘,人們卻又是被易於親近的竹包覆著、溫暖著……。

圖片名稱
這座裝置於斜坡的構築,置身其中彷彿被竹子溫柔地保護著。


 

\ 同場加映 𝐐&𝐀  /
王銘顯建築師針對竹結構的理解
────────

Green Media 《竹軒.天井》的屋頂曾重做一次,請問原因是? 
王銘顯 一開始屋頂的竹管有些曲度太強,烤彎時失敗很多次。所以我們與施作團隊決定剖開一點竹子要彎的地方,讓它有些鋸齒狀缺口,比較好做。不過結構技師等人在施工途中看過之後,建議重來。原來因為就算只有一些缺口,還是會破壞竹子本來的結構,擔心將來會折斷。因此重做時我們換成細一點的竹管,比較好彎,現在的屋頂結構安全沒問題了。

Green Media 您曾經合作設計嘉義美術館增建的木構造等,運用木材經驗豐富。這次挑戰全竹構,兩種材料的差異是?
王銘顯 木頭運用在大型建物的歷史比較久,先進木構多使用很強的膠合材,國外甚至能蓋成大廈。不過樹木至少要30年才能製材,生長快的竹子則能迅速取用;而且像我們這樣沒做過竹構的人只要學習一陣,也多少能搭出個有樣子的棚架。雖然竹構無法像木構保存那麼久,但是我覺得可以先努力讓竹構至少有10年壽命,如此也足夠應用在不少種類的建物上了。

────────

 

圖片名稱

竹軒.天井
設計團隊:王銘顯建築師事務所/王銘顯、呂浩任、陳柏迪
結構設計:原型結構工程顧問/陳冠帆、蔡詠成、權唯一
燈光設計:偶得設計/陳怡彰、張昕荷
工程團隊:與木製研、實式木造
燈光施作:承逸照明企業
尺寸:9.36m×7.48m(配置範圍)
材質:鍍鋅鋼板基座、桂竹、桂竹瓦
展出地點:嘉義竹崎車站

 


[專題]

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
台灣竹構設計浪潮
New Wave of Taiwanese Bamboo Architecture

⌖ 開展時間:2021.10.22
⌖ 實體展區:阿里山林業園區/每週三至週日09:00~20:00(特別開放夜間時段至2022.1.10)
嘉義竹崎車站/每日09:00~21:00
⌖ 竹構模型展 & 臺灣竹.潮:承億文旅桃城茶樣子/每日09:00~21:00(展期至2022.01.10)

更多文章請點擊下圖

圖片名稱
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竹會
協辦單位: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承億文旅集團
媒體協力:Green Media 綠媒體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