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構竹林鐵:台灣竹構設計浪潮
[ New Wave of Taiwanese Bamboo Architecture ]
【構竹林鐵新生代02】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構築浮雲,竹子領路進入阿里山的雲、霧與山澗
────────────臺科大組以探索「現代竹構」為起點,尋找合適營造工法與工業構件,發揮竹材特有的工作性與力學,以求呈現大自然中「竹」的本性。他們所想像的現代竹構經驗,就如旅客搭乘阿里山林鐵,來回晃動徐徐而進,不知不覺,已入雲霧山巔。────────────
○ Program
構築浮雲
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長8.8m×寬1.7m×高2.4m
桂竹、粗麻繩、萬向活扣、錏管
⌕ 𝐂𝐨𝐧𝐜𝐞𝐩𝐭
希望呈現大自然中竹叢隨風搖動,曲而不撓的特性;並回應旅客搭乘林鐵,來回晃動,一路進入雲鄉的旅程。竹構經過烘烤彎曲,以未收邊的流線型量體,懸於空中,模糊反映山林間飛禽、游魚、浮雲的樣態;金屬扣環將竹構固結,以阿里山特有「之」字型鐵道線條排列,在禽魚身上,刻劃入山之路,寫意天地滋潤眾生。(文字/國立臺灣科技大學建築系)
從「一個人坐不了的竹椅」開始
參與「2022構竹林鐵新生代展」的6組建築或室內設計系師生,去年4月先參加了一場「竹構工作坊」,以免對竹材過於陌生就跳級打造構築。那次工作坊,最後並以「快速設計竹椅」來檢視所學。
臺灣科技大學組的作品概念是,「這是一張一個人坐不了的椅子,兩人才能坐。」
指導該組的臺科大建築系教授邱韻祥事後評語:「學生膽大,但手工還沒到。」他直言,以他們當時的手藝,那竹椅的接頭做不出來。因為竹管是圓的,綁繩與下竹釘等都要100%穩固、不能滑位,兩張椅子才能好好靠著。
先習作竹椅,再循序建竹構築
無論如何,邱韻祥並未阻止學生行動,而是直接讓他們試一次,嘗試過就會明白傳統竹藝師傅厲害在哪了;況且竹椅就算不成功,對他們在新生代展裝置「構築浮雲」也有大助益。
學生羅凱謙首先說明了這件作品的主要設計概念:要飄。展覽地點竹崎車站群山環抱,山頭常有霧,他們由此展開聯想,想創造一件懸吊式竹構,輕盈漂浮在月台旁的平甲車上。
不過同學們也承認,最初方案比較偏裝置藝術,而且是一大塊堅實量體,沒有在建築上理應學到的空間感。經過老師邱韻祥與總策展人許倍銜提點之後,學生拉寬了竹子縫隙以帶來蓬鬆感,眾竹管像是在構築中央,包覆了一處虛空間。這樣的穿透,也讓觀者能在竹之間瞥見群山。
彎竹創造漂浮感與空間感
然而「構築浮雲」每層竹子都有專屬弧度,考驗著學生彎竹技術。邱韻祥解釋,就結構而言,中空的竹子擁有很有效的斷面面積,抗拉力與抗壓力都在竹管邊邊,順著它的性子很好發揮。不過如果以處理其他材料的方式來運用竹子,就容易做不好,例如烤彎或烤直竹子需要練習到一定的程度,否則加熱時就會聽到爆竹聲了。
此時,「竹構工作坊」師傅親授的心法派上用場。學生鄭筑云分享了心得,她說她本來是滿害怕用火的人,剛開始點燃瓦斯噴槍時比較緊張;但是想起師傅有教過:烤火時得控制轉動竹管的幅度,不要集中在某一個點,耐心地烤軟竹子纖維再來彎曲它,就會容易成功。因此鎮穩了原本略微不安的心。
正式組裝作品又是一項挑戰。越上方的竹子越彎,串連竹管的金屬萬向活扣所容許的間隙程度變小,因此越難組裝。學生曾健倉說,剛起步時鐵件扣得亂七八糟;但是逐步往上,他們慢慢將扣件依序調整出V字形,與原住民文化中常見的圖騰頗為相似。竹子與金屬、傳統與現代,恰恰共同塑造了結構、功能與造型合而為一的新樣貌。
鷹架用扣件與在地圖騰巧妙結合
邱韻祥補充,金屬扣件由一個V字形擴散為兩個V字形上下相接,也象徵著阿里山森林鐵路的之字形鐵道。「『構築浮雲』的立面一開始只是樣式,後來建構起來,發現與在地文化的空間結構更融合了。」
關於結構,新生代展並未像較常設的姊妹展「2021構竹林鐵新銳展」一般,作品皆有經過結構技師精密計算。那麼,會飄的「構築浮雲」如何確保結構安全?
「我們站上去,確認它會不會垮掉。」邱韻祥給的答案是直接以體感確認,簡單有力。學生每做到一個階段便會如此檢查,完工後還有人踩到頂端、搖個幾下,確保整個裝置不會太晃。這樣的測試,對於放在寬1.8公尺、長10公尺平甲車台上的竹構造而言,基本上足夠了。聊到這兒,回想起傳統竹屋興建時,其實也是沒有結構師的。
邱韻祥帶領臺科大建築系學生學習自然構築已經6年,實作經驗相當豐富。他盡力將竹子、木頭等建材與工藝融入當代建築教育,期許賦與自然建築新的意義,而不是從頭發明新的事物。有朝一日若能讓竹構工業化,更是他與志同道合的建築教育者一致的心願。
\ 同場加映 𝐐&𝐀 /
不熟悉材料的人也可以入門的方法
────────
Green Media 學生從參與「竹構工作坊」到參展「構竹林鐵新生代展」,時間不到一年。請問如何完成難度不低的「構築浮雲」?
邱韻祥 正式組裝作品時,參加工作坊的部分同學還遇到期末評圖,所以我們是在學校工坊先完成七成工序,再由另一組學生到竹崎車站組裝,學生到了現場必須接手、彼此互助。老實說,製作竹構的確需要反覆練習,聽起來很難,但藉由這樣的合力與練習,之前學得的工法都能傳承,這也正是竹材可DIY的優點!當它工業化的技術更成熟,竹構是有可能以不那麼難的方式接續下去的。
Green Media 為了讓非建築人也有機會做竹構築,請問還需要哪些條件?
邱韻祥 「構築浮雲」都使用現成材料,就是為了這個目的,讓不熟悉材料的人也較好入門。「金屬萬向活扣」是搭鷹架本來就用的構件,中間支架也是容易訂購的方形鐵料,確定尺寸即可裁切。我們想發展的竹工藝,希望是一般的好工匠或有sense的建築學生就能做出來,畢竟大師級手藝無法廣泛教學。這一切都為了將來有人想自己蓋竹構時,可以大量複製、大量運用。
────────
構築浮雲
指導老師:邱韻祥
助教:郭政芳
設計團隊:羅凱謙、張詠固、鄭筑云、呂京樺、林郁珈、張宇蒨、張藝薰、曾健倉
施工團隊:羅凱謙、張詠固、鄭筑云、呂京樺、林郁珈、張宇蒨、張藝薰、曾健倉、廖廷翰、 洪詠凡、關宇君、李宜璋、湯鈞霖、馬躍晉、黃厚澍、蔡太平
尺寸:長8.8m×寬1.7m×高2.4m
材質:桂竹、粗麻繩、萬向活扣、錏管
2022構竹林鐵新生代展
New Generation
展出時間|2022年2月1日~2022年3月15日
展出地點|嘉義竹崎車站
策展人|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建築研究所副教授/許倍銜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
主辦單位|社團法人臺灣竹會
協辦單位|阿里山林業鐵路及文化資產管理處
更多【構竹林鐵】專題文章:請點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