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餐桌的食農關鍵字
[ Keywords of Food Education ]
【#食農關鍵字】陳玠廷:在每一次的消費中多想兩秒鐘!食農教育下的「相對好」哲學
作為一個將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連結重新縫補起來的工具,食農教育讓消費者得以更有意識地做選擇,在一次一次的消費中,將我們所關心的事物推向更好的發展。
什麼是食農教育?這年頭人們對「吃在地、食當季」的觀念並不陌生,但讓我們打開家裡的冰箱看看,比起本地量產的香蕉、鳳梨,是否充斥著更多來自世界各地的水果?再看到餐桌,比起生產於生活周遭的稻米,是否更常出現以國外原料製成的麵食與加工品?
在這個任何需求都可以被國際貿易滿足的年代,更多時候我們成了無意識的消費者,不知不覺間早已習慣買得到任何食物的消費方式。全球貿易頻繁與技術改良的成熟,讓我們難以意識到龐大的外部成本,一旦察覺到異常時,通常已是亡羊補牢的階段。該如何避免這樣的「後知後覺」,就是食農教育的意義與目的。
當每個人都做出「相對好」的選擇
這兩年來新冠肺炎打亂全球貿易的節奏,加上臺灣二○二一上半年本土疫情爆發,「糧食短缺」這件事,對民眾來說突然變得相當有感。不論是進口食材不再唾手可得,還是國內蔬菜箱搶購一空,到二○二一年底物價飛漲,人們開始意識到一個國家的糧食要能自給自足,才能在各種因氣候或物流鏈極端狀況下免於陷入國安危機。長期研究臺灣農業與鄉村議題的陳玠廷認為,這樣的危機意識也可說是為食農教育起了個頭,因為食農教育不是強制的教條或政策口號,而是要讓消費者明白支持小農與本土產品的原因,並體認到每一次的選擇不只是應援小型生產者的經濟,更是足以影響國家安全的決定。
進一步來說,食農教育像是培養消費者「生活選擇」的素養,它不是要求消費者怎麼做,而是引導消費者怎麼去做選擇。陳玠廷說,這個選擇題沒有標準答案,而是讓消費者可以在每一次的消費過程中,多花一點時間去思索背後的脈絡,並做出一個當下「相對好」的選擇。不是要消費者放棄經濟考量、做一個百分百有機採購的決定,而是綜合評估後採取一個相對好的選擇。
當每一個人、每一次相對好的選擇集結起來時,就會形成一股力量,足以推動整個消費環境與政策往好的方向發展。例如二、三十年前,我們很難想到有一天買雞蛋會去顧慮母雞快不快樂,但今日賣場標榜動物福利蛋的品牌已越來越多。以前無法也不敢去想像的事情,藉由許多消費者的支持趨向,有一天它就水到渠成,變成理所當然。
消費者是最強大的政策推動者
由此看來,食農教育也可說是一個解決問題的工具,怎麼說呢?過往當人們意識到農業、環境與飲食等問題時,總是寄望以一個大刀闊斧的政策或手段即刻解決,然而一個問題背後牽涉著許多複雜脈絡與糾纏不清的因素,若無治本之方,病灶一時半刻也難以根除。此時,食農教育就是治本方法,因為是藉由消費者觀念的改變,去引導生產者觀念的改變。
日本《食通信》創辦人高橋博之曾說,這幾十年來的經驗讓他明白了一件事,那就是當消費者參與、了解農業生產的狀況,他們就會成為生產者的一環,因為這群人會形成一個強大的力量、形成一股市場商機,某種程度就會推動生產者做出改變與行動。換句話說,當某些價值觀漸漸成了眾多消費者於消費過程中不假思索的觀念,商業嗅覺敏銳的產業界自然會往市場風潮去生產,而出現了過去沒有標榜過的低碳、無添加、公平貿易等商品。
陳玠廷表示,若走到這一步時,政府就無須花費太多氣力由上而下去推動永續農業的相關政策,因為當消費者認為有機、低碳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時,生產者不用輔導或補助,他們自然就往趨勢走。這也是日本在小學就推動食農教育的原因,為的是將下一個世代的消費者,從小就養育成具備永續發展、支持國產農業的觀念,有朝一日當他們長成社會上最主要的消費者時,他們已然養成的消費習慣就會改變整個產業的結構。
食農教育就是讓消費者願意多想兩秒鐘
再舉生活中的例子來說,如果當賣場裡出現一樣品種的兩把菜,價格相差不大,一把是慣行農業,一把則是產銷履歷或裸賣形式,此時消費者若願意多想兩秒鐘後再做決定,陳玠廷認為,這「多想兩秒鐘」就是食農教育的價值所在。因為食農教育不是看消費的結果,而是看消費的過程;不是讓每一位消費者餐餐選擇有機產品,而是讓他們會多花幾秒鐘去思考做決定。
尋找做決定所需要的資訊,就會讓消費者去關注原本不會留意到的農業面向,以及一個產品背後眾人投入的努力。一旦消費者開始注意這些事, 將前因後果連起來,那麼我們想要解決或改善的問題,就有機會往期待的方向推行。也許很緩慢,但至少會開始啟動。舉例而言,唯有當消費者關心手中作物的耕作環境與栽培方法,開始在意這是否永續友善、田間生態是否豐富等等,生產者才可能朝這個方向改變。
消費者每一次的選擇,很大程度會決定農業發展的動向。而如何讓消費者每一次都能多想兩秒鐘,做出一個相對好的選擇,則有賴於食農教育的推動。作為一個將消費者與生產者的連結重新縫補起來的工具,食農教育讓消費者得以更有意識地做選擇,在一次一次的消費中,將我們所關心的事物推向更好的發展。
────────────
陳玠廷 /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
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臺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博士。長期關心臺灣農業政策、永續發展、鄉村地域振興等議題。
番紅花的行動建議
臺灣是產米大國,種米的技術在全球首屈一指,但好的米也需要好好地煮,才能盡顯好米的香甜與口感。煮出一鍋好吃的米,不一定需要多昂貴的鍋具,只要掌握訣竅「輕柔的洗淨、適當的水比例、先浸泡三十分鐘」就對了!小朋友都很喜歡洗米、量內鍋水位,學會煮飯帶給孩子高度自信和成就感,自己煮的飯,孩子會高興地一碗吃光光。
本文節錄自《每日餐桌的#食農關鍵字》
出版單位: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
企劃執行:Green Media 綠媒體
01
《每日餐桌的#食農關鍵字》限量免費拿取地點
A|好土:home to
一間關於地理. 人文. 食物及記憶的小書攤,一個向社區及人群涵容的活動場域。當然也有好喝的咖啡、茶飲和慢慢增加的小點心。
每週五、六、日12:30~18:30營業|台北市中山區中山北路二段72巷20號1樓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E5%A5%BD%E5%9C%9F-home-to-107108154445359
B|淺山綠植物書店
開在鄉間的植物主題書店。書/ 植物講座/ 植藝課 / 親自然課。供應咖啡,茶飲,低消150元。
週六日11:00~18:00營業,平日預約,早午餐需預訂|google導航:苗栗縣苑裡鎮南勢里93號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PlantsCreateLife
C|水木書苑
在蟲鳴鳥叫花香樹海還有不少汪星人和喵星人的清大校園裡,在書香縈繞的氛圍中,在藝文活動訊息充滿的空間。還有更多視角,等待你發現。
平日9:00~19:00、週末10:30~19:00;7、8月暑假營業時間同週末|新竹市光復路二段101號清華大學風雲樓一樓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NTHUBOOKS
D|水花園有機農學市集@新店IKEA
一群連結著土地、生態、農夫、餐桌的社群所建立的有機人文新市集。
尋常每週六在台大蒲葵道開市,疫情後目前每月第二和第四週在新店IKEA與您相見。
每月第二和第四個週六日早上11:00-18:00|新北市新店區中央路159號4樓 (小碧潭捷運站旁)
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organicfarmersmarket/
02
留下你的食農關鍵字,書直接郵寄到你家!
(活動已結束)
① 於Green Media 此篇貼文 底下留言:「我的食農關鍵字是 #(自行填入)」
② 填寫收件資料於此份表單:https://forms.gle/EE1NwcTCHwm9v9XFA
③ 等待郵差將熱騰騰的《每日餐桌的#食農關鍵字》送到府!
⠀⠀⠀⠀⠀
◪ 什麼是「食農關鍵字」?
任何你對食農的想像、實踐食農教育的方式、對吃的堅持、對土地的愛護,都可以是你的 #食農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