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揭開產業文化資產的面紗

[ Cultural Heritage ]

揭開產業文化資產的面紗
首頁專題揭開產業文化資產的面紗【專題】揭開產業文化資產的面紗,重建糖業文化路徑的探索

【專題】揭開產業文化資產的面紗,重建糖業文化路徑的探索

2022.05.18
文字 - 編輯部|資料提供:台糖、常民居構築工程
文字 - 編輯部|資料提供:台糖、常民居構築工程

臺灣的糖業發展自十七世紀,十九世紀末正式進入現代化的生產與管理體系,二十世紀初期,民間製糖株式會社陸續興設,正式開啟臺灣近代化製糖事業的蓬勃發展歷史。雖然在歷經百餘年發展之後,終究面臨式微與轉型的狀況,但也在全臺各地留下許多歷史性的糖業設施,許多歷史性的工廠、廳舍、宿舍、倉庫、車站、橋梁、鐵道等設施分別獲得保存,形成一個豐富而完整的主題性產業文化資產體系。

這些散置於全臺各地的糖業文化資產,不僅見證了臺灣日治時期以來的糖業經濟歷史、製糖工業技術發展歷史,也見證了近代宿舍建築、交通設施、附屬生活設施的營建發展,更是連結了糖廠鄰近城鎮的發展歷史,也成為鄰近居民重要的集體記憶之所在。除了糖業以外,在臺灣其他發展百年以上的林業、茶業、鹽業、石油業、礦業等產業發展歷史上,也可以見到這些珍貴的文化資產價值。

而綠媒體此次「揭開產業文化資產的面紗」專題,除了探討台糖產業文化資產對現代社會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也透過論壇產官學界的公開討論,希望找到如何打開糖廠圍牆、讓人重新看見糖廠的文化路徑,並有機會成為居民的生活場域的所有可能性。

 

聚焦觀點

01
地方創生×重建糖業文化

從高雄舊港活化新生的案例看到產業文化資產的底蘊轉化為特有的港區文化與產業新興的能量;台糖承接台灣數百年糖業史,是昔日的產業龍頭,糖廠、糖鐵與周邊的農場也是糖鄉居民的日常,如何從教育扎根、從地方創生的角度來重建糖業文化路徑?

02
建築修復×木業人才培育

從嘉義舊監到嘉義木都,透過大眾教育、專業者培育重建構築文化與當代生活的關係;台糖文化資產豐富,具有公共資產的使命、又有私有資產的靈活性,後續修復工程可否具有人才培育的內涵?除了公共工程發包方式,是否有彈性的開發方式?

03
經營思考×歷史空間活化

斗六糖廠13.3公頃範圍留存的三十餘座地景元素(建築),有行政區簡潔的國際樣式建築、宿舍區的木造日式建築、有倉庫區粗獷的產業建築,除了修復中的第一期工程,何者是再利用的觸媒?如何啟動?再利用的營運方向有何可能性?

 

專題報導

01

 

 

圖片名稱

 
他山之石
嘉義市有六千多棟木造建築,「以修代租」是門好生意?1921矯正塾,如何成為木業人才的培養皿?

02

 

 

圖片名稱

 
教育篇

農業教育×台糖土地再利用
糖廠能否成為建立農業人才培育的實驗基地?

03

 

 

圖片名稱

 
地方篇

地方創生×文化資產保存
如何重建糖業文化路徑,喚醒產業文化遺產的靈魂與魅力?

 

04

 

 

圖片名稱

 
他山之石

高雄港2號碼頭歷史建築×棧貳庫
沈妙姿如何以文創展覽45%、餐飲55%的經營比例打造棧貳庫人潮熱點,還能有盈餘上繳國庫?

05

 

 

圖片名稱

  斗六糖廠×教育‧文化‧產業的創發基地
斗六糖廠文化景觀如何活化?《產業文化資產論壇》報導!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