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種子生活節・芋
[ 2024 Seeding sustainability: Taro ]
【前言】芋之島
在蘭嶼,芋頭超越了食物的角色,是文化與生活的縮影。從跨島起源到一田多品的智慧種植,蘭嶼婦女以精湛技藝保存多樣品種,展現與自然共生的哲學。然而,隨著現代生活衝擊與離島潮流,這份珍貴的芋頭文化正面臨消逝危機。「種子生活節:芋」特展帶我們重新認識芋頭,探索文化根源,也為氣候變遷與糧食安全尋求解方。
芋發源於熱帶印度與馬來半島,隨著南島語族的遷徙,迅速傳播到亞太島嶼、乃至非洲與加勒比海地區,是南島語族最重要的農糧食物。
在臺灣幾乎沒有族群不吃芋頭,但「芋仔番薯」形成族群偏見與誤解,比番薯更本土的芋—古老的南島語族與閩客漢人的芋品種,隨著歲月嬗遞,逐漸消失,剩下少數商用品種。
芋是種子生活節中的農糧大遺珠,沒有人用種子保存芋頭,球莖或芋柄的交換,是傳統社會重要的品種來源,不同節慶與日常生活食物,更讓芋頭與文化息息相關,從芋頭米粉、芋粿巧、芋籤粿、佛跳牆中閩客漢族芋頭,到一般人比較不認識的排灣魯凱族的芋頭乾、吉拿富與醃酸肉,蘭嶼的芋頭糕,皆採用不同品種。
2024種子生活節|芋之島|展,旨在重現芋頭傳統品種的多樣性與飲食文化,除了展示閩客漢人與西拉雅族傳統的芋,更收集了蘭嶼的水芋,以及排灣漢魯凱的小山芋,這些傳統品種,是台灣面對氣候變遷衝擊的利器,旱澇並存的傳統作物,卻面臨文化與品種上的雙重消失。
芋不僅是一種食材,更是一部承載著遷徙與融合、記憶與創新的文化史。我們希望通過這次展覽與專題報導,拋磚引玉喚醒大家對傳統品種保護與飲食文化傳承的重視。無論您是否是芋頭控,都歡迎您探索芋頭的無窮魅力與其背後豐富的文化故事。
在2024年11月30日~12月1日於台北客家主題園區展開的「種子生活節:芋」暨全國種子交換會,第一次展出台灣超過三十個品種的[芋之島臺灣傳統芋頭品種]特展,帶領我們跨越島嶼,探索芋頭這個在傳統文化中扮演重要角色,卻在現代生活中漸漸淡出視野的農作物[芋]。
本次展覽策展團隊重要的成員,綠媒體與台大農藝系郭華仁名譽教授、農業部林業試驗所植物園組組長,同時也是植物學家董景生博士,聯合蘭嶼高中陳淑貞老師、秀明農法陳惠雯老師以及台中農改場羅英妃副研究員等,透過芋論壇、芋頭活體展,現場導覽與芋頭品評,帶領我們深入探索芋頭的多樣化世界。
這次「種子生活節:芋」特展,共同見證這些正在消逝的品種與文化如何延續,展覽的詳情與亮點都收入在 綠媒體【芋之島專題報導】,歡迎透過專題內容,深入了解芋頭如何承載遷徙記憶與文化傳統,與我們一起守護這片土地的珍貴遺產!
◍芋之島專題報導◍
01 |
|
|
由島至島:蘭嶼芋頭的跨島之旅 |
02 |
|
|||
客家芋仔,我們遊走在光譜的兩端 |
▎風土醞釀的風味探尋 ▎
從土地開始醞釀的美味,總是特別動人。在這裡,我們邀請到飲食作家徐仲,從子芋和母芋的品種差異談起,帶領我們認識台灣各地的芋頭特色。從面對東北季風的金山跳石芋,到自然環境考驗的金門烈嶼芋,再到中台灣的泛公館與泛大甲產區,每一個地方都因為其獨特的氣候土壤,孕育出不同特色的檳榔心芋。
03 |
|
|
飲食作家徐仲|閔芋頭紀事 |
04 |
|
|||
好吃到忘記自己名字的排灣族經典家常菜 飲食記憶不僅包含了傳統料理的味道、料理的形式,也蘊藏著每一道料理背後族人們的情感連結。芋頭在來義系排灣族人的生活中,是糧食來源,也是文化象徵。經典家常菜「芋頭花生搖搖飯 (tjinada)」、節慶與活動常見的「芋頭粉粽 (cinavu)」、精緻點心「山芋麻糬 (cinu’ulj)」等等,這些傳統料理不僅延續著祖先的智慧,也蘊藏了族人對土地的深厚情感。
|
▎原鄉芋頭的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路 ▎
從部落到星級餐廳,芋頭不只是食材,更是文化的載體。本次種子生活節匯集了飲食達人徐仲、米其林綠星主廚Wes與植物學家董景生等專家,共同探討原鄉芋頭的多樣風貌。從魯凱族巧妙的混作制度,到排灣族順應節氣的農事曆,再到達悟族獨特的芋頭命名文化,每個部落都以自己的方式與芋頭對話。透過廚師的創新詮釋、學者的田野觀察,以及年輕一代的文化傳承,我們看見原鄉芋頭從部落廚房走向更寬廣的未來。
05 |
|
|
「部落的芋頭根本不是大家想像中的芋頭。」2024種子生活節的原鄉芋頭運用與微型產業論壇上,植物學家董景生博士一句話,打破了大眾對芋頭的刻板印象。這場匯集了飲食達人徐仲、米其林綠星主廚Wes與植物學家的對談,不只探討原鄉芋頭的多樣性,更探討部落文化傳承與當代餐飲創新,原鄉芋頭如何從部落家庭廚房走進大眾的視野中?
|
06 |
|
|||
不只是糧食:與土地及生命共舞的原住民族芋頭文化
「年輕人都要上班上課,種植芋頭的人愈來愈少...我們的芋頭文化面臨嚴重的失傳。」在2024年種子生活節論壇上,來自蘭嶼高中的同學迫切地說明蘭嶼面臨到的文化危機。然而,這樣的狀況不止發生在蘭嶼達悟族;來自排灣族的屏東大學文化發展原住民專班學程郭東雄主任也提到,在部落裡頭,幾乎已經沒有年輕人種植芋頭。在這場種子生活節論壇中,來自排灣族、魯凱族與達悟族的研究者及學生們,分享各自族群獨特的芋頭農食系統,並討論交流芋頭文化的當代保存與傳統維繫。 |
[專題]
點擊下圖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