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揭開產業文化資產的面紗

[ Cultural Heritage ]

揭開產業文化資產的面紗
首頁專題揭開產業文化資產的面紗【文化資產活化05】斗六糖廠文化景觀如何活化?《產業文化資產論壇》會後報導

【文化資產活化05】斗六糖廠文化景觀如何活化?《產業文化資產論壇》會後報導

2022.05.27
圖片 - Jimmy Yang
文字 - Green Media 綠媒體
文字 - Green Media 綠媒體
圖片 - Jimmy Yang

2022年5月20日在雲林斗六糖廠竹構綠建築戶外場地,一場「產業文化資產論壇」激盪了精彩的多方對話。由文化部文化資產局與台灣糖業公司雲嘉區處共同主辦,廣邀當地關心文化資產的學者專家、經營高手、地方人士與民意代表等,不預設立場討論共商斗六糖廠的大未來。
 

前言 Intro

斗六糖廠過去是生產基地,為了管理,圍牆高築;如今停產閒置多年,卻也封閉多年。許多斗六居民期待斗六糖廠能夠開放居民共享,不只是第一期工程的建築再利用,更希望廠區可以開放成為文化空間,讓更多人知道糖業文化與雲林的發展脈絡,成為在地的榮光。

同時與會者也提到,關於斗六糖廠的再利用,後續會有什麼方式可以進駐成為經營團隊?若業者沒有辦法承租一整區的建築、也不擅長整體經營行銷,台糖公司可以招募平台商、再串連有意願進駐的業者嗎?此外,有什麼更靈活的策略讓文化資產活化?可以適用政府的《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嗎?尤其要如何鼓勵可以培植人才的團隊進駐?例如租金的優惠、以修代租等辦法?

論壇除了有實際參與文化資產活化運動的學者無私分享經驗,與談人與聽眾的回應更是灼見與創意連連,而且喚起許多人對糖業文化的共同記憶與綿密連結。這讓保存工業景觀類的國家文化資產增添了情感成分,有機會能紮根更深、走得更遠。

Green Media 綠媒體整理了眾專家建議以及與會者的意見,歸納出初步的共同觀點與Q&A紀錄。
 

圖片名稱
當地關心文化資產的學者專家、經營高手、地方人士與民意代表等人共同參與「產業文化資產論壇」。


◆ 台糖產業文化資產對現代社會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
如何打開糖廠圍牆,讓人重新看見斗六糖廠,成為居民的生活場域?

虎科大戴守谷教授 我想談的是:過去的記憶如何變成未來的想像,不妨從幸福感談起。我想先問問大家,現在到這裡有幸福感嗎?在斗六糖廠這座由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改造的竹構空間中,有上帝的冷氣,這是在疫情底下一種幸福的風。回頭說到糖,「Sugar High」在生物體內的化學反應就是幸福感的來源。所以情人節不會送苦茶,是送很甜的巧克力,吃完之後就愛著了。糖在我們的共同記憶裡從小時就愛,那何不愛到老呢?這看起來很遠,但是大家可以先天馬行空,從幸福感開始談起台糖的文化資產保存。

────────────
接著我想提出的關鍵字是:生態系統。糖廠有沒有可能成為生態博物館?像是斗六糖廠這一座竹構造、每一間活化的舊工廠、過去的痕跡,都是展點。勾起百年回憶跟思考,就能成就一座生態博物館。
────────────

糖業文化還能延伸到農業、農村的生態系統,甚至能延伸到城鄉之間的關係與台灣的共同記憶,進入大家的生活圈。雲嘉地區就是跟農業息息相關,糖業發展更是過去的重點,光是雲林就有四座糖廠。(編按:斗六、虎尾、北港糖廠仍存,龍巖糖廠已拆。)所以我認為一個孩子若在雲林出世,就應該讓他知道糖業文化,而且一直持續到各階段教育,包括社區共學和終身學習。有一天,大家能帶著孩子與長輩一起來斗六糖廠,學習竹構造、木藝還有很多元的糖業文化歷史,這是不是個美好的想像?

雲科大蘇明修教授 19世紀末,英國都市學家霍華德(Ebenezer Howard)提出了「田園城市」(Garden Cities)理論。這是什麼樣的城市?不妨從台糖這一類近百年前興建的糖廠來看。這些當年的新式糖廠整體配置除了生產基地,同時也有非常好的生活環境空間。這種組合事實上是很厲害的,簡單說就是將工業、農業與員工居住空間整合,變成既能工作、又能生活的地方,可謂是幸福的企業。

此外,以斗六糖廠為例,它跟斗六市民的生活也有連結。這座糖廠裡從前有個公園名叫「斗園」,我認識的一位長輩,他說他從前就在這裡散步談戀愛呢。這意思就是說,斗六糖廠有很多能與市民互相連結的機會,今天就有不少糖廠周邊的鄰居、團體來參加論壇。而廠區中有些建築也開始整修了,我覺得應該趁這個機會打開這片場域,讓社區的人進來參觀、安排導覽,讓大家知道糖廠現在在做些什麼。

范特喜公司鍾俊彥董事長 完全認同蘇老師說的田園城市,因為家族裡有長輩是糖廠廠長,我小時候常在他們日式大房子的宿舍過寒暑假。我對產業內容不了解,但是在糖廠園區有很好的生活經驗,當時還可以搭五分車進糖廠,好喜歡。

此外,我的長輩和很多的糖廠叔叔伯伯都是早期外派的農耕隊,回國之後就分派到各糖廠繼續工作,是非常專業的農業專家。我感覺這群糖廠人非常團結、社區非常緊密,是很有意思的社群。這個特質可以講很多故事,應該有機會再運用,不一定只能講土地開發等等。

圖片名稱
斗六糖廠園區內,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改造的竹構空間,本次論壇於此舉辦。

雲林溪文化聚落聯盟總召張妙祝 我是斗六太平老街的居民。我覺得今天談糖廠的發展脈絡,必須從歷史的角度來看:斗六在清末成為雲林縣治所在,日據時期則是從太平老街與中正路開始發展;1920年代,糖業也開始跟斗六城鎮連接起來。

所以整體思考糖廠的活化時,我滿讚同參考陳正哲老師與團隊的理念,他們的「木都2.0」不是單獨保存某一棟木屋而已。同理,斗六現在已經有二十幾個有形文化資產,糖廠是其中一座,如果我們用「再造歷史現場」的概念來看這個園區,我想斗六的城市治理應該匡列這個地方、一起思考未來。 

────────────
如果我們只用糖廠的思維來討論它的定位,它就會跟斗六城區分離了;但如果我們以斗六的城市願景去看整體的發展,打開糖廠,就等於是讓它成為城市的後花園。
────────────

在糖廠做教育也是一個再利用的好方法,之前已經有一些相關課程在這裡舉行,光是中山路這條軸線,就有好幾所學校可以合作。

總之,很高興能有這場論壇,關於糖廠,這一類綜合對談還不多,包括斗六舊城區都很少有這一類整體規劃的座談。將我們的城市治理用文化治理的角度來思考、將城市與糖廠鏈結在一起,再訂出願景,接著提出5年、10年、15年等等的規劃,我覺得這個大方向很重要。斗六,畢竟是雲林縣治所在。 

斗六糖廠子弟林三璋 我就是在斗六糖廠出生的,對糖廠真的非常有感情,很希望有機會回來為它做點貢獻。不過我們要承認,這個行業已經逐漸沒落了,大家必須換個角度去思考它的未來。

我先提一個比較另類的想法,就是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將退休或已退休的人勢必會比年輕人多;但是健康的長輩還有生產力,怎麼樣讓這群人參與斗六糖廠未來的開發?例如,糖廠可以試試看成為青銀共創的基地,附近有虎科大、雲科大、環球科大,不妨讓這些學校或是對開發產品有興趣的人進駐,讓這裡成為創業基地。有經驗的長輩可以提供經驗,就算擔任糖廠導覽員都好,周圍社區很多人都住過斗六糖廠宿舍,對這裡相當熟悉,參與度會比別人高。

至於讓地方參與糖廠再生的時機,我建議從現在的建築整修期間就可以開始了,告訴左右鄰居這裡已經動起來了!我關心這個話題已經很長一段時間,終於看到斗六糖廠開始修復,更重要的是,修好之後能如何再利用?今天聽了很多的文化資產活化案例,都很有意義,帶給我們相當多的啟發。

圖片名稱
陳正哲老師的團隊推出了老屋卸妝(立面美化計畫),並且在整修立面時把雨遮、電線、招牌等都一併打理乾淨,讓木造房子顯露出來,夜間再打上燈光。(圖片提供/陳正哲)

◆ 如何從教育扎根、地方創生的角度來重建糖業文化路徑?
從高雄舊港活化新生的案例,看到產業文化資產的底蘊轉化為特有的港區文化與產業新興的能量;而台糖承接台灣數百年糖業史,是昔日的產業龍頭,糖廠、糖鐵、周邊的農場、居民等如何連結?

范特喜公司鍾俊彥董事長 沈妙姿董事長分享的高雄棧貳庫再利用的空間設計太有趣了,真的有導入視覺的美感。我到那裡參觀時站到二樓,從連續的大片落地窗看海,非常漂亮,好像在看一幅會動的畫;當時還有很多人走在港區堤防邊,他們在看海,然後我在看他們,是很多層次的視覺享受,是和海洋互動很高的空間。而我認為根據沈妙姿董事長的分享,高雄土開公司之所以能有如此成績,是從上游的都市規劃就必須開始參與。我想,在這階段地方政府的角色非常重要。

以我經營范特喜微創文化公司的經驗來說,我們活化的部分民宅空間,早已結束都市計畫,然而沒有這麼多時間和成本再等都市計畫變更,所以不管范特喜拿到的空間模樣如何都得接受。但是在大區域的活化過程中,政府、地主事業單位以及未來進駐的投資者,這三者之間的互相協力、法規調適甚至妥協,就非常關鍵了。

圖片名稱
高雄棧貳庫重新修復後的美麗模樣。(圖片提供/高雄港區土地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嘉義大學校長林翰謙 我非常贊同王新衡老師所說的,遊客不是我們應該關注的唯一對象,而是「在我們的土地裡將文化景觀注入產業發展」,這件事的影響力才是值得擴散的;戴守谷老師也提到了文化資產的生態系統,既然是生態系,就不能只做自己微小的事。今天見到斗六糖廠周邊的里長、居民都來參加論壇了,這是非常棒的開始。同時我認為台糖糖廠與周邊大學的關係應該也要串聯起來,很期待嘉義大學未來能有機會跟雲科大、虎科大一起努力活化台糖文化資產,將影響力進一步擴展到雲嘉南――我們台灣最大的穀倉。

虎科大戴守谷教授 我認為大學的能量,可以在文化資產的再生運動中,推廣學習型的生態系統。雲嘉地區在地的大學,無論是虎科大、雲科大或嘉義大學,都在大學社會責任方面著墨很深。虎科大也很感謝台糖公司樂意與學校合作,以虎尾糖廠附近的台糖農地為基地,開發了大約200公頃的「虎尾馬光有機農業循環園區」。除了在園區中專業栽培農作,我們也希望將理念拓展到社區,讓這一帶形成有機村,計畫還包括整治新虎尾溪。

我也認為想把共同記憶變成產業,必須以人為本。以虎尾馬光農場的經驗來看,團隊將糖廠周邊區域再利用為有機農地,邀請年輕人一起永續務農,他們將在本地慢慢變老,會在在地老化得有價值、有尊嚴,最終可以三代同堂。我們是想把糖廠的幸福感延伸到家庭的重建,希望這裡的人口不要再外流、鼓勵青年回來,台糖各糖廠就是好基地。

圖片名稱
虎尾科技大學農業科技系主任戴守谷,以農業師徒制延續有機產業,邀請年輕人留在家鄉一起永續務農。(圖片提供/戴守谷)

◆ 歷史建築身為再利用的觸媒,如何啟動?再利用的營運方向有何可能性?
斗六糖廠13.3公頃範圍留存的三十餘座地景元素(建築),有行政區簡潔的國際樣式建築、宿舍區的木造日式建築、有倉庫區粗獷的產業建築,除了修復中的第一期工程外,未來還有哪些計畫?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局長陳濟民 我在論壇開始之前,先花了一個早上在斗六糖廠走一大圈,很有感覺。這一片10公頃左右的文化資產園區,看起來好像沒有什麼特別紀念物,但是其中建築群的構件、裝飾還有造景等,都很可以反映糖廠當年生活機能周全的形態,以及與社區居民的關聯。

────────────
我想,未來這區文化資產的活化,如果沒辦法跟歷史或生活上的這些脈絡連結,它會是一座孤島,想發展是不太容易的。
────────────

今天論壇的重點,就是想聽聽文化資產再利用經驗豐富的學者專家,以及經營歷史空間的產業界建議,提供給台糖與委託設計的建築師團隊參考後續整體發展該如何規劃。不過我想提醒的是,這些經驗不一定能完全照單複製,預設成為教育或產業的基地也還需要討論,必須針對斗六糖廠的定位做些彈性調整。但產官學界活化經營文化資產的理念與願景,是絕對能參考的。

台糖公司黃進良副總經理 很多與會者都提到,糖廠要跟地方連結,這是一定要做的。我之前已經請各地經理一定要常常去周邊鄰里走動、支援社區辦活動,聽聽大家有什麼想法。以斗六糖廠為例子,它一定要和斗六市連結在一起,將來開放才會吸引人走進來。

目前斗六糖廠有六棟舊建物正在整修,但是蓋好之後有什麼商業模式?這才是最需要費心的。今天舉辦這場論壇,就是我們跟進駐這座糖廠十年多的大藏聯合建築師事務所一起討論的結果,應該要先舉辦公開的論壇聽聽大家建議,以做為將來該如何出租、招商等的參考。先有策略,之後的執行才會有效率。

圖片名稱
目前斗六糖廠有六棟舊建物正在整修中,期待未來各種再利用的方法。

台灣鐵道觀光協會理事李宜修 我在2016到2018年是文化部部長室副主任,有一些我們當初補助「再造歷史現場」專案計畫的經驗想跟大家分享。從前台灣維護文化資產多半只是留住有歷史意義的漂亮房子,而不是保存一座大工廠或是城市,所以大家其實還沒有大尺度保存文化資產的概念。

這個狀況現在看來,在法律上或補助上有點捉襟見肘,所以政府才會提出再造歷史現場計畫,以大範圍來保護文化資產群,例如台糖糖廠。而且文化部會輔導以專案經理的制度來進行再生,後來還修法讓國營事業也能受補助,目地就是為了活化這一類大量體的資產。 

────────────
從這個脈絡看來,整修古蹟建築,相對於再利用文化資產的總體空間規劃,策略剛好相反。前者是手法越細膩、越個案越好;後者從空間規劃、招商、法規、財務等等都得計畫,越大規模看數據才是越好。
────────────

雲林有三個那麼大的糖廠工業文化遺址,活化之前、進行空間規劃的時候,建議就要整個配套一起想像。不該只將修房子這件事跟它們的未來綁在一起,這樣會造成建築師很大的壓力。最重要的是,保護文化資產並不是要讓每個地方都變成博物館,而是,這些歷史空間應該讓人民都能繼續使用它。
 

圖片名稱
保護文化資產並不是要讓每個地方都變成博物館,而是應該讓人民都能繼續使用它。圖為雲林地區四座糖廠在日治時期的面貌:虎尾糖廠、北港糖廠、斗六糖廠,以及現今已關廠的龍岩糖廠。(圖片提供/王新衡)

◆ 文化資產除了公共工程發包之外,是否有其他彈性的開發方式?
從嘉義舊監到嘉義木都,透過大眾教育、專業者培育來重建構築文化與當代生活的關係;台糖文化資產豐富,有公共資產的使命、又具備私有資產的靈活性,後續修復工程可否有人才培育的內涵?

雲科大蘇明修教授 陳正哲老師在執行嘉義「木都2.0」計畫之前,先調查了嘉義的都市特質,這件事很重要。他萃取出嘉義有「兩座山(編按:一為阿里山,一為充滿木造建物的嘉義市)」的概念,這除了能讓文化資產未來的發展有策略,也提供了願景讓大家想像、認同。我是「木都2.0」的評審,從頭到尾我非常佩服陳老師所做的事。雖然他的計畫是在城市場域而且跟政府相關,與糖業類型不一樣,但不少作法是值得作為台糖活化文化資產的參考的。還有一個重點:陳正哲老師的團隊無論是修復國定古蹟——嘉義舊監龐大的宿舍群,或是之後的民間木屋修繕,都跟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不管是從都市再生或是文化資產保存與發展的角度來看,這都是很好的出發點。

────────────
有些人可能覺得,有文化資產身分的建築或景觀好像動不得,會比較避諱。其實人類與自然長期互動之後所創造的場域,就是文化景觀,所以文化景觀本來就是變動的。
────────────

而李綠枝老師提到斗六糖廠出現了環頸雉[註],這就證明了人與環境的關係是移動的。糖廠關閉二十幾年,人減少了,大自然進來,就變成另一種生態環境。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大家其實可以有點彈性地來活化文化資產。

台糖公司黃進良副總經理 台糖公司也正在擬定老舊建物提供認養之處理原則,準備提董事會。例如,糖廠的日式宿舍如果有人想認養,該怎麼做?陳正哲老師的嘉義「木都2.0」計畫,用「以修代租」的方式修繕和再利用老木屋,也許是台糖處理老建築時可以參考的好方法。

圖片名稱
南華大學建築與景觀學系副教授陳正哲老師,提出「以修代租」的方案,招募各種與木相關行業的小公司進駐,用民間小型資本修繕的方式抵10年租金,讓經營者能安心在此開展事業。(圖片提供/陳正哲)

綜合結語 Epilogue

立法委員蘇治芬 我覺得應該要很感謝大藏建築師事務所這10年來租用糖廠空間,還整理了這麼好的竹構場域,很久沒有那麼自在輕鬆坐在這樣的半戶外空間,有細微的陽光、有風,非常享受。

站在都市治理的角度,綜觀雲林縣現在有三座糖廠,是不是要把三個糖廠都串在一起,或是說純粹就把焦點放在斗六糖廠?就我個人的經驗來說,我們都知道斗六糖廠是國營,又涉及文資的身分,而文資涉及到文化部,我認為要三方都達到共識朝向一致的路徑是相當困難的。所以這件事我一直都鎖定中央的資源,並站在以斗六市社區的觀點來看,一方面擔心場域弄起來太商業化,另一方面又擔心空間整理好了,結果縣府沒有編預算無法營運和管理,我們都知道要養一個營運團隊很不容易。我也想到當年的雲林虎尾故事館(虎尾郡守官邸),一開始的時候實在是很辛苦,幸好是有豐泰企業陪他們走了三年,才能讓故事館可以獨立經營繼續走下去。

所以我也在想,是不是可能有科技大廠或公司願意進來糖廠,把這裡當作企業的形象基地,也許是建構綠能形象的基地?不僅可以建立綠色形象還可以拿到綠色憑證,也可以解決他們的綠能問題或碳權等等,在這樣的文化現場期待他們再造以及盡到企業的社會責任。

如果有企業願意進駐,透過建築師的整合,也能把光電景觀帶進來(當然是要透過設計呈現美感),這樣的情境是否可能發生?大家可以透過光跟太陽的一個路徑進來這樣的歷史建築裡。我想這就是我的具體建議:引進產業,也希望帶入人流和金流,這樣才能好好地去運營這個地方。

圖片名稱
蘇治芬委員認為,讓企業進駐糖廠基地,把綠能的概念引入,活化在地資產的同時也建立企業綠色永續形象,打造雙贏。

立法委員劉建國 剛才有斗六市民期待斗六糖廠能跟城鎮連結成為斗六的後花園,我倒是有另一個角度:這裡其實可以成為斗六的門戶。從北二高接78號東西向快速道路下交流道,往北一點點就是斗六糖廠,然後條條道路通羅馬,再繼續走仁義路、中山路就到斗六市區了,這有某種程度的力道。

斗六糖廠是開闊舒服的地方,六棟老建築預定在明年秋天修好,後續計畫是什麼?大家都很期待。之前曾經有學者建議以「大糖盛世―活力糖都」的概念來串聯發展雲林的斗六、北港與虎尾三座糖廠,這是很好的建議。無論如何糖廠一定要盡快打開、迎向未來,而且必須跟地方有關連,這些建設都需要經費,我一定會協助向中央爭取。

台糖公司黃進良副總經理 立委和文化資產活化的相關專家都有提到或許可以找一家大企業進駐糖廠、合作經營的建議,我認為與適合的企業合作也是可行的方式,台糖會盡力嘗試。我小時候也有追著五分車抽甘蔗、到糖廠大澡堂洗澡的經驗,相信很多人有關於糖廠的共同記憶。不過無論如何,今天的糖廠營運要運用現代的模式,各糖廠不能一再重複推出五分車體驗等等來吸引遊客,這樣真的會慢慢地沒落。

戴守谷老師、王新衡老師都有提到,台糖從前在雲嘉南地區有很全面的五分車鐵道,或許可以轉型為輕軌,成為這一帶的公共交通路線,重現虎尾到斗六糖鐵的路徑、找到在地文化的連結與城鄉的關係,也帶出在地的特色。跟各位分享,台糖目前已進行由蒜頭糖廠既有鐵道向東延駛至嘉義高鐵站之工程,將來還有機會由蒜頭糖廠向西延駛至故宮南院園區。我們會努力與地方人士一起達成這個理想!

圖片名稱
本論壇相當多斗六糖廠的鄰居踴躍到場,彼此交流對地方文化資產再生的知識,並不吝分享他們的感想與建言。

 

編者後記 Afterword

以眾人對歷史糖廠的共同情感出發,來發想擁有幸福感的再利用方式;而在提出營運計畫之前,札實的田野調查是必要的,才能擬定定位清楚的策略與執行方式。尋求適合的大企業來合作經營也是可能模式,在這之前甚至要有更上位的都市規劃;以斗六糖廠為例,就牽涉到雲林縣政府,甚至國家對土地開發的整體方針。

座談中反覆提及的關鍵成功因素,則是鼓勵在地大學、民眾與社區團體一起參與糖廠活化,共創美好生活願景。這一點,本論壇已經開始實踐,相當多斗六糖廠的鄰居踴躍到場,不吝分享他們的感想與建言,並展現高素質公民精神。同時也樂見未來斗六糖廠在產官學研的共同努力下,找的新的方向與可能性!

[註] 斗六糖廠停閉了二十幾年,後來大藏建築師事務所在這裡做全區規畫時先進行生態調查,發現廠區出現了環頸雉等稀有動物,尤其是在宿舍區跟後方溪流的地方。

 


點擊下圖閱讀更多文章

圖片名稱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