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食宣言運動
[ Green Dining Action ]

永續餐飲的 8 大誤解!哪些常見觀念可能讓你走入盲區?

Little Kid Girl Having Fun with Food Vegetables at the Garden@beaveraphotos
「營養與永續無關?」「可持續發展只看碳足跡?」「當地食材一定更環保?」「回收包裝就是最好的選擇?」揭露餐飲業者與消費者最容易忽略的關鍵真相!
可持續性發展已成為現代餐飲業不可忽視的趨勢,但許多業者與消費者仍對其存有誤解。英國永續餐廳協會(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 SRA)針對這些常見迷思進行剖析,揭露被誤解的關鍵觀念,並提供更完整的實踐指引,幫助餐飲業在真正的永續道路上前行。這 8 大誤解,你中了幾個?
❶ 當地食品總是更低碳?
大多數人想到食物的碳足跡時,可能會想到「食物里程」,事實上這只是複雜的碳拼圖中的一小部分。確實,長距離運輸(特別是空運)可能會顯著增加碳足跡,但從整體來看,食品的碳排放主要源自生產過程。
研究顯示氣候條件對生產模式的影響不可忽視。例如,即使加上運輸成本,英國本地能源密集型加熱溫室生產的番茄,其碳足跡仍可能高於在地中海陽光下自然成熟的番茄。
然而,可持續性的概念不僅限於碳排放。它還涉及土壤健康、用水效率、廢棄物管理、污染控制,以及對動物福利與工人權益的保障。當地食品雖然不一定總是碳排放最低,但具有其他重要優勢。
例如,較短的供應鏈在氣候衝擊或國際事件中表現出更高的韌性。本地採購也能有效支持小型農業和地方經濟,減少中間環節的供應鏈風險,同時為消費者提供更為新鮮的當季產品,其價格通常也更具競爭力。
此外,本地食品還有助於社區發展。透過支持本地農戶,企業不僅能與社區建立更深的連結,還能鼓勵消費者對其所選菜餚的來源有更深的認同感。這種價值不僅提升了餐飲業的品牌形象,還能推動整體食品系統的 可持續性發展。
❷ 取得可持續性認證是否值得?
公平貿易和其他可持續性認證機構(如雨林聯盟、MSC藍勾認證、有機認證等)雖然在運營和管理方面存在高成本和高門檻的挑戰,卻在確保供應鏈透明性與降低風險方面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不僅保障生產者獲得公平待遇,還推動環境友善的農業與漁業實踐,提高供應鏈的整體可持續性。
然而,實施這些認證過程常需要額外的管理與成本投入,可能會為小農帶來沉重的負擔。為解決這一問題,企業或餐飲業者可採取創新的合作模式,例如承諾購買小農在達到認證標準的過渡期間之作物,提供經濟支持來協助其達成認證標準。
此外,對於某些高風險食材(如酪梨、辣椒、可可、咖啡、棕櫚油等),第三方認證機構的價值更顯得重要。這些食材的供應鏈中常包含環境破壞、工人權益受損等固有問題,如果處理不當,可能對企業聲譽和財務造成重大風險。借助這些認證機構提供的標準與支援,餐飲業者不僅能有效管理這些挑戰,還能在顧客心中樹立對品牌負責任形象的信任感。
雖然第三方認證並非完美解決方案,但提供了一種有效的方式來確保供應鏈的可追溯性和透明性,尤其是在企業缺乏資源或專業知識進行深入審核時。隨著消費者對食品來源與可持續性透明度的需求日益高漲,這些認證也日漸成為建立品牌信任與顧客忠誠度的關鍵工具。對餐飲業者而言,透過這樣的努力,不僅能 可持續性發展領域穩步前行,還能為全球供應鏈注入更健康、更綠色的價值,並進一步鞏固品牌形象與市場競爭力。
❸ 營養與永續能切割嗎?
營養與永續發展密不可分。根據EAT-Lancet委員會(由來自16 個國家的37 名科學家組成,在人類健康、營養、經濟、農業、政治科學和環境永續發展領域工作),在2019 年制定適用於全球的健康飲食和永續糧食生產目標,這表示健康的飲食與永續的食品系統是一體的兩面,對地球有利的事物也對我們的身體有利。
更永續、更多樣化和富含植物的飲食模式,讓氣候、生物多樣性和公共衛生都會受益。多樣化的飲食對我們的健康更好,也有助於減輕特定作物和動物的壓力,保護生物多樣性,並使我們的糧食系統更具彈性。
與以肉類為主的飲食或含有大量超加工食品的飲食相比,富含水果、蔬菜、豆類、堅果和全穀物的飲食對環境的影響要小得多。除了釋放大量溫室氣體外,生產肉類還需要大量的水和土地,導致森林砍伐,污染水道,總體而言,是一種資源效率極低的養活人口的方式。
同時,在精煉、烹飪、包裝和保存等過程中,超加工食品的生產需要大量能源,通常依賴化石燃料。這就是為什麼「讓人們吃得飽」成為「FOOD MADE GOOD」標準的十大支柱之一 ,根據 EAT-Lancet 委員會和 WHO 制定的國際科學準則,SRA鼓勵餐飲企業創造和推廣美味、健康、營養的菜餚,可以教育客人更好的食物和飲料選擇,實現雙重永續效益——改善公共健康並保護我們的地球。
❹ 可回收包裝是最永續的外帶、外送選擇?
回收固然很重要,但它不應是首要策略,避免浪費才是關鍵。你知道嗎?約75% 的塑膠在技術上可回收,但實際上只有9% 被回收。這常常因為缺乏合適的回收設施或沒有適當的清潔;工廠不會回收裝有食品的包裝。即使食物垃圾污染了一件或兩件物品,整批可回收材料也可能因此被認為不合格,被送往垃圾掩埋場或焚化廠。
在處理非有機廢棄物時,我們應優先考慮減少浪費。廢棄物層次結構提供了最佳行動方案,其中最重要的是從一開始就避免造成浪費──是否有可能完全不使用這些物品?在做出任何購買決定之前,我們都需要問自己「我真的需要這個嗎?」使用物品時,也要考慮它們是否真的會成為「廢物」。優先尋找重新利用和重複使用物品的方法(目標是盡可能長時間地使用它們)比單純依賴回收更有效,且具有更大的長期影響。
例如,不提供吸管或僅在要求時提供餐巾紙、鼓勵顧客自備餐具、外帶食品容器或循環餐具租賃計畫,能進一步減少一次性用品的需求,為環境帶來更長遠的影響。
如果必要提供外帶包裝,則應尋找不需要回收的可生物降解選項。例如:Wahaca 生產的可堆肥玉米餅盒。Wahaca團隊與 Biopak 和 Deliveroo 合作,為其玉米餅開發了經過認證的可堆肥包裝,使用專門設計的BioCane 托盤,不含塑料,由快速可再生的甘蔗漿(製糖工業的副產品)製成。
這些外帶包裝可以在數月內自然分解——甚至可以把它埋在後花園裡!當然,回收仍然可以發揮重要作用,但我們可以透過更聰明、更有效的方法來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❺ 永續發展僅關乎碳足跡?
當談到永續發展時,許多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環境影響,例如減少碳排放、改用再生能源、減少污染、降低用水量,或是消除食品供應鏈中的塑膠使用。然而,真正的永續發展遠比碳足跡來得更廣泛,特別是對於餐飲業而言,單靠碳排放指標無法完整衡量企業的永續性。
餐飲業的永續發展需要更全面的 360 度策略,涵蓋環境、社會與經濟層面。我們必須打造以人為核心的進步且具韌性的企業,確保它們能夠在未來持續運作並負責任地發展。另外,永續採購是永續餐飲企業的核心組成部分。例如,透過負責任的採購,廚師可以創造對更佳農業與漁業實踐的需求,進而推動整體供應鏈的正向變革。
此外,社會永續性同樣不容忽視。隨著環境問題的迫切性日益增加,ESG(環境、社會與治理)中的「S」往往被忽略。然而,餐飲企業如何對待其員工、供應商和社區至關重要。從薪酬公平、多元與包容、員工福祉,到職場安全與反霸凌政策、以及對騷擾零容忍,這些都應該是任何永續發展計畫的一部分。
總體而言,永續發展不僅僅是減少碳排放,而是建立一個兼顧環境、社會與經濟韌性的系統,使企業能夠長久發展並為社會帶來積極影響。
❻ 永續發展應由消費者驅動?
將推動永續發展的責任完全歸咎於消費者似乎合情合理,但研究顯示,真正的變革必須由產業領導。消費者的選擇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尤其是可用性、價格、便利性及市場行銷方式。換句話說,即便個人願意做出更永續的選擇,如果市場上缺乏可行的替代方案,或是價格過高,那麼行動仍然受限。
餐飲業者在這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他們不僅能夠在店內影響消費者的即時選擇,也能透過菜單設計與食材選擇,在長期內改變消費者的飲食習慣。例如,提供更健康、永續的餐點選擇,並確保這些選擇在價格與口味上同樣具吸引力,能有效地引導消費者朝向更環保的飲食方式。
此外,餐飲業者也應承擔確保食品供應鏈符合永續標準的責任,例如優先選用符合公平貿易或環保標準的食材。透過這樣的努力,餐飲業能夠在整體食品系統中發揮關鍵影響力,確保每個人都能獲得健康、可負擔、環保的食品選擇。
❼ 永續發展是小型企業無法負擔的奢侈品?
許多小型餐廳業主認為,永續發展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因此難以實施。然而,實際上,許多永續策略不僅有助於環境,還能為企業帶來直接的商業效益,包括降低成本、提高品牌忠誠度,甚至提升利潤。
例如,減少食品浪費可以大幅降低食材成本,而透過更有效的水資源與能源管理,企業能進一步減少營運開支。同時,智慧、永續的菜單設計(如增加植物性選擇)通常能提高餐點的利潤率。支持本地採購則能縮短供應鏈,減少運輸成本,同時提升食材品質。
此外,研究顯示,現代消費者更願意支持具有永續發展承諾的企業,這對於品牌形象的提升至關重要。更重要的是,具備明確永續政策的企業在招募與留住員工方面更具競爭力,因為越來越多的勞工希望為對環境與社會負責的企業工作。
隨著環境法規日益嚴格,採取永續策略的企業將能夠更輕鬆地適應未來的市場變化。換句話說,永續發展並非奢侈品,而是一種能夠確保企業長期競爭力的必要投資。
❽ 我的飲食選擇對生物多樣性無影響?
工業化食品生產極大地限制了全球飲食的多樣性。儘管我們的選擇看似豐富,但實際上,人類現今主要仰賴極少數的作物與動物品種作為食物來源。根據聯合國糧農組織(FAO)的數據,人類歷史上曾食用約 6,000 至 7,000 種植物,但現在我們攝取的熱量中,有 50% 來自於僅僅三種作物:稻米、小麥與玉米。
這種高度集中的食品生產模式導致土壤退化,並大幅降低自然生物多樣性,使糧食供應更容易受到害蟲、疾病或氣候變遷影響。此外,過度依賴單一作物也會對人類健康產生負面影響,因為多樣化的飲食對於提供均衡營養至關重要。
餐飲業者可以透過選用多樣化的食材來促進生物多樣性。例如,使用傳統品種、古老穀物、海藻類食物,以及不同種類的海鮮,甚至引進對生態有害的入侵物種作為食材來源。這不僅能夠支持永續農業與漁業,也能夠帶來更豐富的風味與營養價值。
透過積極採取這些策略,餐飲業者不僅能夠提升自身品牌的永續形象,也能在全球食品系統中發揮重要作用,幫助保護生物多樣性並促進更健康的飲食文化。

-------
這些觀念顛覆了許多關於永續發展的常見迷思,也突顯了餐飲業者在推動更健康、更環保食品系統中的關鍵角色。透過理解並實踐這些原則,業者不僅能夠提高競爭力,也能為未來的環境與社會帶來正面影響。
資料來源/The Sustainable Restaurant Associ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