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餐桌上的地方創生

[ From Green Dining to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

餐桌上的地方創生
首頁專題餐桌上的地方創生【餐桌上的地方創生01】八斗邀友善餐廳戴秀真:繁星點點匯集成光,凝聚基隆八斗子的在地力量

【餐桌上的地方創生01】八斗邀友善餐廳戴秀真:繁星點點匯集成光,凝聚基隆八斗子的在地力量

2022.12.29
圖片 - 戴秀真
文字 - 戴秀真
文字 - 戴秀真
圖片 - 戴秀真
(攝影:黃名毅)
(攝影:黃名毅)

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發掘更多隱藏版的友善店家、友善消費者並且開始串聯。吸引力法則讓彼此聚集也惺惺相惜,八斗邀似乎長成一種能量場,光源從四面八方匯集後成為大把光束,更為發亮。

當有機會介紹自己是八斗邀主理人時,大部分會得到的反應會是:「我知道!要記得預約才能吃飯!」也有另一票人會回答:「八斗邀辦的活動好多!」很明顯後者是比較長期關注八斗邀動態的粉絲。只要瀏覽一下八斗邀友善餐廳的粉絲團,真的鮮少介紹自家餐點的菜色,活動宣傳倒是沒停過。

進入餐廳會看到右手邊的牆上掛著一張青澀照片,佐一段文字寫著:「立足八斗子,與在地生活超連結的共創空間,一個對環境認同有意義的場域。」自2017年開始經營八斗邀到現在,累積將近100場的活動,超過20位料理人輪流來辦週五主廚夜、還有固定進行的「週三吆喝跑」、「週四不吃塑」、「邀獸牆說書」等活動。有時候想想我真的都在不務正業,不太好意思稱呼自己是一個餐廳經營者;還是說,本業其實是活動企劃,餐廳是副業才對。

圖片名稱
戴秀真自2017年開始經營八斗邀友善餐廳到現在,累積將近100場的活動。(攝影:黃名毅)

一旦開始奔跑,就不輕言停下

起初,辦活動的契機是想要活用這個場地,沒有人預約的假日午後,空間空著也頗寂寞的;另一原因是開始經營餐廳之後,很多好玩的活動或講座都無緣去參加,那不如就把講師通通請來八斗邀好了!便開始一連串策畫,安排活動主題與邀約講師。前幾年的規畫多半跟著節日進行,例如過年開飛魚卵蘿蔔糕的手作課、母親節來編織廢布桌墊送給媽媽,或是剛好知道某個漁村媽媽的手藝很好,情商她來煮飯給大家吃。

不論活動型態、大小,都希望能夠場場爆滿。最怕宣傳效果不彰,學員參與人數沒有預期的多,對講師會不好意思,也沒有下次再來的慾望;也常發生因為人數不足,課程因此取消的情況,失落感不在話下,曾認真地考慮取消籌辦活動。當時有個好朋友鼓勵:「活動只要持續辦,就會被看見,而且大家也會期待下一次的活動內容。」也陸續有客人來詢問:「這次因為時間有衝突,活動能不能更動或再加開?」好啊!既然有人許願了,我就繼續辦下去吧!

就這樣,「每個月都要準備活動」的開關被開啟了,沒有客人用餐的日子,手裡握的從鍋鏟換成滑鼠,寫文案、邀約講師、規畫下個月甚至下一季的活動,主題都會圍繞著友善環境相關。規畫與聯繫的過程有時候很漫長且細節瑣碎,心情卻異常愉悅,雀躍的是能有機會與講師們暢聊,更期待他們的分享帶來許多火花!

圖片名稱
戴秀真每個月規劃活動、聯繫講師、辦理工作坊等。

凝聚友善的生態圈

基隆其實很小,即使行業別不太一樣,大概都知道各團隊正在做的事情。或許個性使然,很愛互相牽線,聽到A講師想做的事情,馬上盤算B單位可以合作:朋友的活動需要某類型的講師協助,我常常雞婆地很快給予口袋名單。漸漸發現,看似投資報酬率很低的事,其實正在建立一個龐大的人力資料庫。用「事業媒婆」來形容稍微有點誇大,不過各講師們的專長、配合度,甚至連他們哪個時段比較容易接收訊息,習慣早上開會還是喜歡邊晚餐邊討論、急件可以找誰幫忙……,枝微末節的喜好,我幾乎瞭若指掌。
  
陸續有不同的單位來邀約策展,像是循環經濟、海洋廢棄物再利用等主題,只要有能公開曝光的場合,必會把各家友善的產品與理念大力推廣。八斗邀也開始接洽更大場活動,比方說協助好鄰居海科館辦理無塑市集,顧名思義就是不得使用一次性包材販售商品的市集。強制大家都不使用包材,不論對攤主或是消費者都是極大挑戰,2018年第一次舉辦的時候,只有十家好朋友願意出攤;直到今年(2022)已經連辦了三場,每場招商都能順利又快速地額滿。與攤友間彼此也養成了默契,只要是八斗邀協助辦理的市集,絕對不會出現一次性塑膠製品。

圖片名稱
連續三年協助好鄰居海科館辦理無塑市集,與攤友間彼此也養成了默契,只要是八斗邀協助辦理的市集,絕對不會出現一次性塑膠製品。

在基隆要倡導友善、環保議題,著實很難,這與基隆人的飲食文化、消費型態有很大的關係。「俗又大碗」是基隆美食的特色之一,所以想推動高成本的友善餐點或是訂購鐵盒便當,不是太容易,能自備餐具或水壺已經是很棒的永續習慣。這幾年開始出現年輕創業者來與我洽詢,如何經營所謂的友善店家?他們有其堅定的立場,想保護的信念,都憑藉一股傻勁,持續不斷地往理想的方向前進。我非常樂於看見這些閃閃發亮的決心,也會不斷協助思考資源能否對接。
 
今年讓另一個副品牌「不塑鬼放出來」展開,規畫一連串帶大家吃遍基隆美食,又兼具不使用一次性容器的美食帶路人活動。我們從基隆人的廚房——孝三路,吃進田寮河附近,再到網紅們最愛的正濱漁港。不過是個帶大家要自備容器打包吃喝的行程,原想一般民眾會嫌麻煩,沒想到得到相當踴躍的回饋。這個計畫成果也即將要在正濱漁港,與在地的星濱山-正濱港町藝術共創、無用學堂等團隊共同策展。不僅讓友善漣漪漸漸擴張,蒐集到許多想法與資訊,且能提供將來要繼續推動無塑方案的有力數據。

圖片名稱圖片名稱
副品牌「不塑鬼放出來」,規畫一連串帶大家吃遍基隆美食,又兼具不使用一次性容器的美食帶路人活動。

我不是燈塔,只是心中有光

地方創生或產業開發,這幾個名詞前些年熱熱夯夯,每每被問到做活動有沒有帶來經濟效應、增加多少就業人數、為地方帶來多少人潮,老實說,我不擅長回答這類的數字問題,總覺得自己做的事情沒有產出商業模式或金錢流動。要我闡述事情發生的經過,倒是洋洋灑灑:有個手作老師來八斗邀開課之後,展開社區大學的課程;來過無塑市集擺攤的攤友,也開始環保友善之路;在主廚夜試菜的料理者,在他的店裡也開始販售新產品。

記得在某個場合的分享會上,有人舉手詢問:「如果就在八斗邀對街的巷口,也開了一家友善餐廳,請問八斗邀的優勢是什麼?」我想都不想就回答:「go ahead!越多越好!這世界才會更美好啊!」6年過去,不僅友善的餐飲業者數量增加,日常用品像是裸賣的洗髮餅、餘物再利用的手工飾品、觀光景點使用不鏽鋼便當盒供餐、基隆市內機關團體或學校也開始願意訂購友善便當,最令人感到興奮的是2020年6月舉行的基隆城市博覽會,許多展區都提供餐具可租借。

圖片名稱
戴秀真希望環境友善餐廳、綠色餐廳能越多越好,不怕互相競爭。

環保議題的發酵,很難一蹴可幾。對我來說最重要的是,發掘更多隱藏版的友善店家、友善消費者並且開始串聯。用抽象一點的角度來看,吸引力法則讓彼此聚集也惺惺相惜,八斗邀似乎長成一種能量場,光源從四面八方匯集後成為大把光束,更為發亮。

太多故事能夠侃侃而談,每個互挺互暖的關係,都感恩在心。我就像媽媽桑,帶著藝人們出場,總是自嘲說:「我有很多『臍下薏仁』,因為我是薏仁公司啦!」人與人之間的情感,在無形之中相乘壯大,已經堆疊出無比厚實的能量,我想是很難用金錢衡量的吧。

圖片名稱

|核稿編輯:陳又瑄|


[專題]
點擊下圖閱讀更多文章

圖片名稱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