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上的地方創生
[ From Green Dining to Regional Revitalization ]
【餐桌上的地方創生04】紅氣球書屋:不只是獨立書店,以閱讀和飲食串起在地小農的地方創生
飄向天空的紅氣球,穩穩地繫在南台灣的土地上,如同紅氣球書屋不僅以閱讀為媒介,也以書屋為載體,串起在地友善小農與店家,讓書店不只賣書,而是深入這塊土地,有多方的連結。
從民宿到獨立書店,將閱讀融入生活成為陪伴
紅氣球書屋創辦人郭德慧與林彥廷,過去分別是在觀光與影像產業工作,移居恆春後,一開始經營的是與本業相關的民宿,但當地的民宿遍地開花,最不缺的便是民宿。營運過程也讓兩人思考可以做些什麼,能讓外來客深入認識恆春,又能對地方產生助益?
喜歡閱讀的他們,發現恆春白天很好玩,但晚上沒有什麼活動,只有7-11可以逛、可以買書,「那我們來開間書店好了!」這樣的想法在心中醞釀,最後以實際行動將民宿轉型成為書店,並受侯孝賢導演的電影作品《紅氣球》的啟發,將書店取名為紅氣球書屋,期許能將閱讀融入生活,成為大人小孩的陪伴,用文字和影像建構一個溫柔的角落。
探索恆春挖掘在地,「這麼有趣的事,不能只有我看到」
以區域性劃分外與內,以主題性劃分靜態與動態,德慧與彥廷在這四個象限中勾勒書店的樣貌。轉型為書屋後,陸續邀請導演、作者、文化工作者、部落聲音保存者等創作者,來到紅氣球書屋演講、演奏等,在創作者與閱聽者之間搭起一座橋梁,也為地方注入不同的文化與資訊分享。紅氣球書屋的「駐春計畫」,更無償提供創作者數個禮拜的住宿,居住期間再以講座、工作坊等形式做為交換;讓創作者來一趟恆春,不是只為了一個活動短暫停留幾小時,而是能夠好好地在恆春生活、認識南國的風土。
德慧與彥廷移居恆春七年的期間,一邊挖掘探索當地的歷史文化、自然地景,店裡的選書自然離不開恆春,除了向來店的客人介紹恆春,也有旅行社邀請德慧帶領旅客走讀導覽恆春。此外,紅氣球書屋編輯發行《琅嶠食通信》,走入食材產地與農夫互動,深入報導描述生產者的故事,並與恆春餐飲業者合作,運用在地食材開發設計食譜。希望能透過食通信,串聯閱讀與食物,將每一位農人對世界、生命與土地的體悟,分享給大家。
多方連結企劃共好,所有的事情都能放在書店
因為《琅嶠食通信》而深入產地的德慧,發現恆春半島的友善農業有其優勢,但農友的年齡層偏高,不擅長行銷,好的農作只能在路邊攤便宜販售,無法加值也無法增加農民收入,甚為可惜。因此,紅氣球書屋將在地的農產做為店裡甜點的食材,也將恆春的原生種黑豆茶、港口茶華麗變身,一改過去的傳統包裝,加入設計巧思,行銷在地食材也增加農友銷售產量。
今年紅氣球書屋更在合作的農場,舉辦小農見面會,成功媒合十位農家與二十組飯店民宿和餐飲業者,見面會中,有五星級飯店因而計畫在飯店開設小農市集,也有餐廳主廚與小農交流廚藝與農作,共同發想創新料理。而後更舉辦針對一般消費者的食農活動,帶消費者直接到農場體驗並認識農夫。德慧目前也在積極尋找合作夥伴,希望這樣的活動可以繼續辦下去,讓更多人看見在地友善小農與風土產物!
書店也跨域開展不同的合作,將行動書車駛進民宿的戶外空間,舉辦閱讀市集,甚至受邀參與泳池電音派對,把書本帶入電音派對,竟有意外的驚喜結合!去年紅氣球書屋也舉辦「採半島的土,編心中的風」的駐春編採營,帶領學員認識恆春,共同編輯產出一本刊物。
過去經營民宿時,同業之間難免會互相競爭,但轉型為書店後,紅氣球書屋不但變成當地民宿推薦前往的地點,也成為旅客認識恆春的入口。德慧分享道「所有的事情都能放在書店」,無論是透過選書、刊物、導覽、活動還是食物,紅氣球書屋皆希望能與地方共好,將國境之南的美好,分享給來到這或尚未來到這的人們!
|核稿編輯:袁瑋辛|
[專題]
點擊下圖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