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建築師與他的街

[ The Architects, The Blocks, And The Memories. ]

建築師與他的街
首頁專題建築師與他的街【專題】建築師與他的一條街

【專題】建築師與他的一條街

2023.02.02
文字 - 馬萱人
文字 - 馬萱人

築師或造型藝術家,最常見的作品是單一建築物或藝術裝置。但是總有些建築師、藝術工作者,不只在意自己與業主屋裡或是展覽範圍的事,而會打開門、走出去,看一看附近的街巷、社區、鄉鎮發生了什麼,並做些什麼。這群人實踐的內容也許不大或者剛起步、籌畫中,譬如再利用老舊街屋、準備友善地都市更新、策劃與當地相關的展覽、提供食材健康的餐飲等等。雖謹小慎微,但可是與地域高度連結的、大大的公民參與。

以台南市「和光接物建築.環境.設計」在府城開山路的最新作品—「小轉角」共享空間為例,從他們整修這棟原為糯米粉廠的木屋開始,即引來了歷代鄰居貢獻非常多相關的場所故事。留住這棟百年建築,等於也存下了開山路的共同記憶。

「和光接物」繼而自己再利用這處舊空間,綠色餐廳、各式展覽、講座、親子共學等活動陸續推出。專研歷史建築的「和光接物」共同創辦人、建築師鍾心怡說,「我們團隊在建築理論與實際之間,在『小轉角』有了更實際的融合與操作。」

勇敢地同時設計老屋軟、硬體的團體,還有台南鹽水的「禹禹藝術工作室」。共同創辦人陳禹霖、陳禹廷與夥伴年年參與近年聲名鵲起的「鹽水月津港燈節」,他們多半運用竹材的大型裝置量體與結構逼近建築,往往令建築人驚嘆。工作室燈節之外的作品更是蔓延於鹽水街區,而且深深與在地人與環境相結合。

譬如他們與建築師黃仁志合作、分三階段整修、呈現的「舊一銀老屋裝置計畫」(現為「赤兔製造所」餐飲藝文複合空間),打開了人們對老屋與鹽水的想像,隔鄰的鎮南宮也跟著整理空間,鹽水越來越不一樣了。「禹禹」只是名為藝術工作室,所做之事遠不只純藝術。

「楊紹凱建築師事務所」理想中的、北市大安區通化街的一件都市更新案,雖然還在基地模型階段,但背後有著建築師讀得懂通化街紋理與老屋居民的心。楊紹凱工作室即利用了這群老屋的其中之一,而單是他們整修空間時順手打掃周邊環境,已經帶來善的影響。楊紹凱認為,都更「不一定只有先拆光老屋、然後鋪上草坪這種儀式性做法。」

「房子不是因為老而值得存在,而是因為屋內曾產生的美好故事與精神。」「和光接物」的一句話,也為以上建築再生運動下了美好的總結。


 

【建築師與他的街】

01

 

 

圖片名稱

 
河就在我們的腳下,河從未消失

02

 

 

圖片名稱

  小轉角 Artdecorner×開山路
將百年老屋轉化為擾動社區的溫暖場域

03

 

 

圖片名稱

  赤兔製造所×鹽水老街
不只活化空間,也活化人們對自己所在街區的熱情與想像

04

 

 

圖片名稱

  都市更新×通化街區
體貼鄰居的心意,老空間活化的可能

 


|本文轉載自《實構築》季刊 vol.12〈綠場所〉|
〈綠場所〉企劃:Green Media 綠媒體

實構築季刊期許自己是一本如鏡子般的光滑潔淨、足以將真實如實地反映出來的刊物。由此理念出發,《實構築》創發出自己獨特的編輯風格,以具有穿透力的方式報導和評論作品,以及論述建築。它是季刊,每三個月發行一期,內容中英文並置,且紙本與網路實虛形式並行,讀者可以實體整期閱讀,也可以透過網路介面動態地收看到最新報導,同時也讓國外讀者可以輕易地接觸到。

官方網站:https://archi-tec.com.tw/
Facebook:實構築季刊

 


[專題]
建築師與他的街

圖片名稱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