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Life ]
《鹽選島滋味》│海島澎湖鹹:日曝、風和醃漬,濃縮鹹味的島嶼飲食
被海包圍的澎湖群島夏季酷熱、冬日冷冽,地表上每年都循環交替著烤晒和強風的激烈考驗,海面下因為有黑潮支流和眾多島嶼之間潮水的撞擊,帶來豐富的海洋資源。被海養大的澎湖人,則把烈日、寒風以及在冬日飄散空氣間的鹹水煙等嚴苛的氣候,轉化成大自然的烹飪工具。
海島人們懂得運用「曝乾」(pha̍ k-kuann,晒乾)、「剾風」(khau-hong,吹風),發展出晒魚、晒小管干、石鮔干(章魚乾)、高麗菜乾、花椰菜乾等保存食,不僅能保鮮,濃縮後的海鮮、蔬菜鮮味明顯,入菜烹煮後更滲透出釅香來。
在這被海水環繞的海島上,物產及料理手法幾乎與台灣本島不同,至今留有鮮明的地方飲食文化輪廓。如果來到澎湖,可以透過社區營造團隊「深耕文化工作坊」安排客製化餐旅行程,有機會跟著「澎湖嚐鮮」或「秋芳媽媽私房手作」等在地居民走逛市場、了解海菜鹽炒製,或跟地方媽媽一起用海砂炒花生、做「高麗菜酸」……,這些穿行在產地及日常的飲食活動,是帶有時間感的風土文化,讓島嶼更立體。
用鹽封存島嶼風味
澎湖資深「海女」許秋芳, 經常在傍晚退潮時提著簍筐, 走進潮間帶撿拾珠螺、厚殼仔等螺貝, 從少女到阿嬤, 這輩子的生活都依海為生, 她的年齡有如座標,標識出她對家鄉澎湖飲食文化的深度及廣泛的理解。採集海鮮、摘採蔬菜後的她,用鹽封存了島嶼風味,她親手做的「珠螺膎(kê,指鹽漬的食物)」、「高麗菜酸」、「臭肉膎」,還原島上的古早味,她的日常餐桌家常樸實,一日三餐正好拼湊成澎湖飲食原味直接的特色。
走進馬公市區的北辰市場,攤子上的石老魚、珠螺、石斑、臭肉魚、四破魚、澎湖絲瓜、紅新娘仔、紅魚仔、珠蔥、仙人掌果實、海菜等海鮮蔬果十足「澎湖風格」,海島限定的物產別處少見,除有生鮮食材,攤上還有經鹽水煮過與晒乾的各式魚乾、發酵酸瓜和日晒花菜乾等。來一趟北辰市場,有如欣賞一座建置山裡土壤、潮間帶到海洋的菊島生態模型。
結束忙碌的市場採買行程,許秋芳回家快手煮出一鍋「金瓜小管米苔目」,先剝下臭肉魚乾、小管一夜干入鍋煸香,倒入切塊的金瓜(澎湖南瓜)炒過,加入高湯、米苔目,起鍋前再加上新鮮小管,小管一轉成粉紅色要立即熄火上桌。熱騰騰的金瓜湯,有了魚鮮乾貨日晒濃縮滲鹹的風味助拳,滋味濃醇甜香。
酸瓜仔、高麗菜酸和臭肉,保存食物好過冬
澎湖資深「海女」許秋芳, 經常在傍晚退潮時提著簍筐, 走進潮間帶撿拾珠螺、厚殼仔等螺貝, 從少女到阿嬤, 這輩子的生活都依海為生, 她的年齡有如座標,標識出她對家鄉澎湖飲食文化的深度及廣泛的理解。採集海鮮、摘採蔬菜後的她,用鹽封存了島嶼風味,她親手做的「珠螺膎(kê,指鹽漬的食物)」、「高麗菜酸」、「臭肉膎」,還原島上的古早味,她的日常餐桌家常樸實,一日三餐正好拼湊成澎湖飲食原味直接的特色。
走進馬公市區的北辰市場,攤子上的石老魚、珠螺、石斑、臭肉魚、四破魚、澎湖絲瓜、紅新娘仔、紅魚仔、珠蔥、仙人掌果實、海菜等海鮮蔬果十足「澎湖風格」,海島限定的物產別處少見,除有生鮮食材,攤上還有經鹽水煮過與晒乾的各式魚乾、發酵酸瓜和日晒花菜乾等。來一趟北辰市場,有如欣賞一座建置山裡土壤、潮間帶到海洋的菊島生態模型。
結束忙碌的市場採買行程,許秋芳回家快手煮出一鍋「金瓜小管米苔目」,先剝下臭肉魚乾、小管一夜干入鍋煸香,倒入切塊的金瓜(澎湖南瓜)炒過,加入高湯、米苔目,起鍋前再加上新鮮小管,小管一轉成粉紅色要立即熄火上桌。熱騰騰的金瓜湯,有了魚鮮乾貨日晒濃縮滲鹹的風味助拳,滋味濃醇甜香。
酸瓜仔、高麗菜酸和臭肉,保存食物好過冬
島嶼氣候乾燥少雨、岩盤地質多沙, 由於土壤多是由玄武岩風化崩解覆蓋成土,「園肉」(意指菜園裡的土壤)薄薄一層,雖然礦物質豐富,但作物生長艱困緩慢,在地蔬果澎湖稜角絲瓜、蘆薈及仙人掌、白膜花生等都因為生長緩慢、累積儲存養分,而有風味濃郁的滋味。
早期的島民「生食都無夠」, 但還是要儉腸凹肚(台語,意指縮衣節食、省吃儉用),勤快地保存食物好過冬。從酸瓜盛產的五月份開始以鹽醃漬「酸瓜仔」、「高麗菜酸」,許秋芳說:「高麗菜大出(盛產)時,價格就跌,為了不要辜負農民辛苦栽種的食物,醃製好的高麗菜三週後可以開吃,也因耐放可慢慢吃,一點都不浪費。」她把帶梗切塊的高麗菜放入土甕,在放涼的米泔水中加鹽調勻,再澆進甕裡完全蓋住葉菜,發酵漬熟的蔬菜沁出酸香的汁液,用來燜煨魚塊、炒肉絲或燉煮成海島系的酸菜白肉鍋,鮮酸津潤,使人胃口大開。製作酸瓜時,要用筷子把食材塞進寶特瓶裡,發酵後蔬果會把瓶子撐得鼓鼓的。許秋芳千萬交代,取用時不要直接開瓶,要先刺一個小洞洩壓,以免開蓋時「酸瓜氣爆」。
澎湖還有一種快要消失的「豉膎」(sīnn-kê,醃漬品),做法是在夏天時,把盛產的生臭肉魚、丁香加鹽入罐,等待冬日開甕時「臭香」撲鼻,撈出來已熟透的臭肉魚色澤胭脂粉紅,味道濃鹹下飯,剩下的鹹魚汁也是寶,可以用來沾花生、蔬菜,用法類似潮汕地區或越南的魚露調味概念。可以吃上一整年的「臭肉膎」,也是零浪費的全魚料理,正好迎上永續飲食的風潮。
Shop Info
店家資訊
❀ 澎湖嚐鮮 ❀
創辦人傅靜凡,以澎湖綠金海菜炒製「海菜鹽」,研發出澎湖在地特色的風土鹽,推動無農藥契作,
增加產品價值,展開保存澎湖飲食文化。(電話:0931-974667)
❀深耕文化工作坊❀
深耕文化工作坊長期投入澎湖的社區營造工作,以「深耕、活力、新視野」的自我期許,推動各項社
區工作。(電話:06-9923713)
❀秋芳媽媽私房手作❀
秋芳媽媽1957年生,製作一手屬於澎湖的好味,如高麗菜酸、珠螺膎、福冬卷,其對食材的堅持、品質的講究讓人感受到職人精神。(電話:0912-779742)
※全文、圖摘自遠流出版《鹽選島滋味:7種鹽漬風土物產 × 8位職人用鹽心法× 10處鹽場在地故事》p.44-51
✿
鹽,是料理最常使用的調味料,
但往往得消失無形,才能成就一道美味,
讓人們常忽略了它的重要。
其實鹽不僅有鹹味,
還有與酸、甜、苦、鮮等加乘堆疊的風味,
能放大我們的味蕾感受、豐富人類的飲食世界,
鹽,真正可說是風味的領航員。
《鹽選島滋味 :
7種鹽漬風土物產 × 8位職人用鹽心法 × 10處鹽場在地故事》
蔡炅樵、林嘉琪、沈錳美、陳靜宜 著
遠流出版,2024/09
★本書透過「風土滋味/技藝復興/料理美學」三大方向,
採訪各領域的頂尖鹽職人,重新定位「台灣鹽」的在地價值
召喚讀者走進五感體驗的鹽味殿堂。
|核稿編輯:梁程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