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生活

[ Life ]

生活
首頁永續設計生活苦盡柑來,一起遇見北投大屯的酸柑甜

苦盡柑來,一起遇見北投大屯的酸柑甜

2025.05.16
圖片 - 山禾苑工作室
文字 - 編輯部
文字 - 編輯部
圖片 - 山禾苑工作室
拍攝/山禾苑工作室
拍攝/山禾苑工作室

——用這篇充滿果香的文,送給每一位努力生活的人

近韓劇《苦盡柑來遇到你》紅遍社群,其中經典台詞深刻在許多人心中:「人生的境遇無法預料,除非你繼續往前走;如果中途放棄,就太可惜了。」這句話有如平凡的人生雞湯,其實也是大屯桶柑的境遇。

從草山柑到桶柑,一場金色的奇幻旅程

早在民國五十年,就流行這麼一句話:「北有草山、南有員林」,代表北投草山柑與中部椪柑並駕齊驅的輝煌時代。草山柑生長於陽明山火山土壤與山泉水交會之地,氣候穩定、日照充足,在果農悉心照料下,在山頭上洩下一片片金黃瀑布。草山柑果肉細緻、飽滿多汁、酸甜濃郁,不論是熬果醬、融入調味、做成果乾或麵包內餡,這裡出產的草山柑,總比一般柑橘多了一分層次風味。

直到某年,在宜蘭的大春農場,意外發現草山柑產生了「自然芽變」,結出外型更為碩大、色澤明亮的新果種—這,就是我們如今熟悉的桶柑。桶柑的產季落在每年一至四月之間,果形飽滿、色澤橙紅討喜,恰逢年節時分,成為春節送禮的熱門選擇,也因此被親切地稱作「年柑」。

桶柑(左)個頭大、為送禮熱門選擇;草山柑(右)小巧、香氣濃郁,積極復育中。(拍攝/山禾苑工作室)

約在1980年代,大屯山區曾經歷一場嚴重蟲害,讓草山柑元氣大傷,產量銳減。為求生計,果農們不得不陸續改種外觀佳、較易銷售的桶柑,自此,草山柑便逐漸淡出主流市場。然而,即便銷量隨之提升,許多老饕仍念念不忘草山柑獨有的風味,常說:「桶柑雖大而美,草山柑的香氣與層次,是難以取代的記憶。」於是現在,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農人與夥伴,正在大屯社區的角落默默復育草山柑,盼它再次回到我們的味蕾與記憶中。

充滿苦澀的2024年,果量直落七成

距今四五十年前,桶柑的市價非常好,在那個小學老師的月薪只有兩百塊台幣的年代,一袋一百斤的桶柑可以賣到四百塊錢。但如今隨著時代演變,桶柑的市價不如往昔,老一輩的農民們也陸續退休,許多果園也因為沒有後代接手,產量銳減。

而2024年,對農民來說格外艱辛。

從7月底到11月初,3個颱風接連來襲,再加上野生山豬、猴群、白鼻心和松鼠肆虐,導致今年桶柑收成損失高達七成;有些原本被認養的果樹,今年甚至無果可採,農民心疼又無奈。種種原因,使得這份美味也越來越少人有機會能品嘗,欠收的時候即使想預定桶柑,也不一定能夠保證訂得到。但是,他們沒有放棄。依舊努力地在自家的橘園,將這些美味傳承下去,也寫下了許多生動的農家故事。

圖片名稱
野生山豬、猴群、白鼻心和松鼠肆虐,導致今年桶柑收成損失高達七成(左/山禾苑工作室拍攝;右/張天恩里長提供)

曾成發大哥的橘園為了阻擋風災對果樹的侵擾,連夜以大片帆布包覆果樹,因此成功留下果實,成為里上少數幾位損害較少的農家之一。而陳水珍大哥的橘園因為動物肆虐而頭疼,但他不想要用捕獸夾,便和政府申請架設電網。結果有趣的是,電網在風災那年停電了,導致猴子和白鼻心都進到果園裡!等恢復供電以後,只有白鼻心逃不出去,但又抓不到,他只好無奈地笑一笑,讓白鼻心一家人一起住在果園裡了。

為了有效防治介殼蟲、蚜蟲等害蟲,陳水珍大哥選擇以友善環境的物理方式守護果樹。他細心地在柑橘樹枝幹上輕繞噴有黏膠的彈性膠帶,阻絕害蟲上樹的路徑,減少煤煙病菌的滋生,穩固樹勢、提升產量。對於不噴灑農藥的堅持,不僅呵護了果樹的健康,也悄悄為這片土地點亮了一道溫柔而堅定的友善之光。

圖片名稱
陳水珍大哥堅持不用農藥,選擇友善作法與生態共存。(拍攝/山禾苑工作室)

一口咬下柑橘的甘甜,品味大地的生機

大屯山因為是火山土質,種出來的桶柑滋味酸甜、味道濃郁,有著別處沒有的特殊風味。再加上這裡的氣候適宜,經過冬天的寒冷淬鍊過的果實,色澤也特別紅潤,一口咬下去、不只滿足了味蕾,也是視覺的饗宴。這片土地上,也有許多人默默地推廣,用這些風味獨特的柑橘,製成既健康又有創意的美食,將這份在地的美味傳向四面八方。

陳水珍大哥的橘園有開放認購桶柑,以及認養桶柑樹,於是小到幼稚園,大到八十幾歲的長輩也來體驗採收柑橘的樂趣,大家一邊快樂地採收,一邊接觸和柑橘相關的知識。

大屯桶柑園的廖宗良大哥很注重食安,將自家栽種的桶柑送農改所檢驗,被認定農藥幾乎是零檢出,才對外販售。為了延長食物的壽命,更將桶柑製作成桶柑醋,為食客帶來不同的酸甜體驗。陡峭的山坡上建置了軌道方便運輸桶柑、灌溉的肥料等,成為獨特的景觀;考驗腳力的山坡仍在盛產時吸引大批民眾來訪體驗採橘子的樂趣。他熱情地和來訪客們分享大屯開墾的歷程、如何挑選好的桶柑。此時一條碩大的蚯蚓竄出,同學們一聲驚呼,牠的出現除了為果園帶來生機,也為大哥對土地和健康的心做了證明。
 

圖片名稱
廖宗良大哥在用心經營果園,觀光客雲集橘綠相間的山坡上。(拍攝/山禾苑工作室)

從烤箱端出的柑甜,延伸山坡上的美味

普羅旺斯烘焙坊的老闆娘陳心絨,是土生土長的北投小孩,也是個厲害的麵包魔法師。在她的巧手之下,許多如地瓜葉等當地的新鮮食材搖身一變,成為風土創意料理。她將北投大屯的桶柑做成了酸甜美味的麵包、蛋糕、果醬,但這還不夠。既然有甜的,那自然也要有鹹的,所以她還發揮創意,做出了桶柑辣椒醬,甚至是桶柑酒。曾經有客人喜愛桶柑美食的味道,一口氣搬了四五十瓶果醬走,到處分送給親朋好友。身為草山柑的愛好者,近期與大屯農友、北投雲集食農教育勞動合作社的社員共同積極復育草山柑,希望能量化來自這塊土地濃郁的酸甜滋味。

圖片名稱圖片名稱
普羅旺斯烘焙坊的老闆娘陳心絨積極將在地物產的滋味融入烘焙,深獲好評。(拍攝/山禾苑工作室)

北投地區以火山硫磺聞名,於是陳心絨便想,不如來做一個不亞於鳳梨酥的在地美食「硫磺磚」吧!一顆顆黃澄澄飽滿的金磚,外層餅皮揉入薑黃粉和竹炭粉,交織出早期重要物產「硫磺磚塊」的特有橘黑紋路,內含著採集自大屯里,自家熬煮的柑橘餡料,共舞出酸甜又清爽的美好滋味,也打響了在地美食的名號。不過,她並不打算止步於此,將來仍持續發展各種北投在地伴手禮,例如用四種顏色的果醬,來代表這塊土地的四季變化。

就像《苦盡柑來遇到你》劇中那句話:「中途放棄就太可惜了。」從種植、教育推廣到美食,儘管面臨嚴重動物侵襲、風災和人力斷層,這群人選擇繼續耕耘、繼續照料每一棵果樹,將這份愛與香氣擴散出去,因為他們相信:只要一步一腳印的前行,再苦的境遇,終能長出甜美的果實。

桶柑(左)個頭大、為送禮熱門選擇;草山柑(右)小巧、香氣濃郁,積極復育中。(山禾苑工作室拍攝)

🍃 未來的每一個春天,邀你一起遇見北投大屯的柑甜滋味:
✓認養果樹|由農民幫你細心照顧一年,春天親自來採果,一起擁有專屬你的柑橘樹。
✓採橘體驗|北投捷運站開車10分鐘,來趟山林小旅行,帶孩子、親友親手摘下這顆從土地長出來的祝福。
✓購買桶柑|直接將大屯火山的陽光與果香,送到你的餐桌上,也支持每位堅持土地的人。



想嚐嚐桶柑美好的滋味?🥰
歡迎支持小農、到農村走走!
https://reurl.cc/xpdXK5
 

|核稿編輯:梁程穎|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