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生活

[ Life ]

生活
首頁永續設計生活【做田人】龔哲敬:從戶頭剩不到5萬到年收330萬的24歲青農|建立台灣最大友善農業代耕產銷協力團隊

【做田人】龔哲敬:從戶頭剩不到5萬到年收330萬的24歲青農|建立台灣最大友善農業代耕產銷協力團隊

2020.05.04
圖片 - 陳志成
文字 - 林柏虎|本文由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提供
文字 - 林柏虎|本文由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提供
圖片 - 陳志成

18歲那年自學取得廣州中山大學企管學位,19歲起從一個農業門外漢,開始從事自然農法耕作營運不到5年,合作代耕友善農法夥伴超過一百五十位以上,田區面積超過100甲;個人收入也從四年多前戶頭不到5萬元到年收330萬,而他現在才24歲。

圖片名稱

一切都從19歲那張單程回台機票開始

小時候在中國長大,因父親刻意給他許多的磨難歷練,例如不去台商學校而是讓他每天走路一小時就讀當地人的學校,從小也因為所謂的「台胞」背景被欺負;十幾歲便開始熟悉父親的事業,從原本做木材倒賣、封邊條、日本祭祀用燈籠,接手之後來不斷創新,研發出天然蠶絲木皮、鑲鑽木皮、孔雀羽毛木皮壁紙,銷售到杜拜等許多頂級飯店。即使如此,在別人眼裡是人生勝利組的他,卻開始感覺人生失去方向,19歲那年,買了一張單程機票便隻身返台。

當年回台時一個人也不認識,就開始先環島一周,因緣際會在一場研討會上聽到一位農夫分享的故事:「一甲地只要留有一分田種給小鳥吃,小鳥就不會吃他其他的作物」,他當場覺得在騙人,與對方槓了起來,後來農夫要他來現場眼見為憑,親眼見到自然農法實踐的力量後,龔哲敬相當佩服,便一腳踏進從未想過的農業生涯。龔哲敬父親老家在新竹,聽到自己兒子放著大好江山竟然要務農,直接說可以在新竹買一座山給他,但他只想靠自己,便回絕了父親。

圖片名稱
放棄家族企業投入農業的龔哲敬,選擇落腳到宜蘭員山。

密集自學自然農法,針對痛點找方法

從宜蘭員山鄉三公頃的自然農法水頭田開始,龔哲敬密集研究自然農法,頭一年沒什麼收入,但兩三年內便實踐自家留種、自家育苗、完全不使用任何當地外來有機肥料與苦茶粕等資材,且創造出自然農法水稻耕作的高績效。實力展現不僅獲得當地更多地主的信賴,紛紛願意把土地租給他耕作,龔哲敬也協助指導更多有志一同的青農8、9位(堪稱友善農業的新農社群),一起協力耕作約十幾公頃,創造第一圈自然農法耕作的核心團隊。

圖片名稱
宜蘭縣員山鄉多年來聚集了一群友善耕作的青農,形成一個友善水稻的生產聚落。

為了要同時抑制雜草與福壽螺,龔哲敬發揮他過去工廠經營背景講求精密生產的精神,實施水稻田的精密耕作。例如:「田要耕耘得很平,田區四周邊開深溝讓水順利地進出,常態地下田除草,需要頻繁地輪灌,先淹水淹灌到每棵秧苗,插秧後18天以前採取輪灌的方法(淹到秧苗然後立刻排乾),18天之後淺水淹灌,以利分蘗。」

龔哲敬強調,「這時候一定把福壽螺撿拾乾淨,一個福壽螺一天可以吃20叢秧苗,正常而言一平方公尺約有50個福壽螺,若沒有撿拾乾淨,秧苗一定就被吃光的,因此插秧前初步翻土時就要每天拖著臉盆撿拾乾淨,確實移除。今天少撿拾100顆螺卵就會造成後續極大的生態差異,每一個階段都要很精準。

重點在每年三月和十一月是繁殖期,一坨螺卵可以生8,000隻福壽螺。」再加上龔哲敬選地一定要山邊水頭沒有鄰田的場域,已經營五年的田區,可以看到福壽螺已經變少了,草相也很健康,「蝦蟹鰻回來,原生種的螺類回來,福壽螺就會受抑制。」龔哲敬娓娓道來他以自然農法防治福壽螺的實務心得,一點不含糊。

圖片名稱
春分時節美麗的秧苗們,但一定要落實把福壽螺撿好撿滿,收割季節到了才能稻米豐收!

在試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他也發現了友善小農最深刻的經營痛點,包括零碎沒有規模效益的土地、代耕資源與種植技術交流、經營銷售、加工資源的缺乏等等,於是他開始試圖直接建立起整個代耕與產銷服務體系,成立耕作品牌「埊」(ㄉ一ˋ,這是武則天造的字,代表天長地久)。

不到五年,從一個人到十來人,從最先進的插秧機、收割機、耘田機、烘穀機、碾米機、貨運、倉儲、加工、行銷整合平台生態圈的協力夥伴一應俱全。現在這群代耕團隊共服務150幾位友善農業夥伴,光在宜蘭縣就超過100甲。雖然龔哲敬笑說一年有一半以上的時間都在顧別人的田、分享理念與種植技術,然而在我們看來這也是龔哲敬擁有過去產業經營的背景,擅長時間與經營的管理,才能做到。

圖片名稱同時協助新農進場、協尋耕地、提供種源、分享生產經驗;此外也和夥伴成立農產公司,致力於協助農友們銷售,提高品牌辨識度等等。 

宜糧號=自然農法×社群協力×產業規模×經營策略

近兩年開始,龔哲敬也直接參與知名友善農青吳紹文的「宜糧號」經營,更進一步延續擴展了他的理念:以小農為本的服務業,而非只是代工業。因為友善耕作的小農欠缺經濟規模,又有許多不同的理念想法,因此若要以小農為本,就需提供更具有彈性的客製化服務。例如本來安排好要插秧,小農一看下雨,不想插秧就不插秧,得要有很大的彈性。而其實友善小農多半不是以農業為經濟基礎,一半以上只種幾分地,務農並非專業,只提供耕地與代耕資源是遠遠不夠的,沒有人可以詢問很容易失敗。

宜糧號2019年賣最好的「辣椒醬」,不僅是獨特的友善農友契作辣椒,加入了大紅袍花椒、洲南鹽場的鹽、台糖二砂、主婦聯盟合作廠商源順油品和雲林蒜頭,獨特的風味與在地友善農業的訴求,光是在小英總統競選總部就賣了一萬瓶,其餘包括豆瓣醬、豆腐乳、米醋、豆油等每個都是家常必備的友善特色風味產品。

圖片名稱
宜糧號推出的豆瓣醬、辣椒醬、米醋、友善米等。

現在的快樂,是真實的!

除了自身的研發與產銷服務的投入外,宜糧號更積極與各個外部單位多元合作,創造產業生態圈,包括宜蘭大學食品加工系、全興食品加工廠、美福行等,不僅合作,未來產量大後還考慮投資夥伴。龔哲敬說,「我們要自己走入主流大眾市場,而非只是在小農經濟的框架,要跳脫同溫層。」

從爾虞我詐競爭剝削的中國商場,轉換一個心境,回到真正的家鄉台灣,踏實地在土地上以友善的自然農法耕耘大地,龔哲敬創造友善土地、友善農夫、協助農友與夥伴創業、友善消費者的健康生態圈。龔哲敬說,現在他非常快樂,從那失去生命方向感、對什麼事情都無感的日子,一路到透過付出與協助更多的人,找回自己生命的動力,現在的他,才是真正的人生勝利組!

圖片名稱
上/龔哲敬也辦理針對學校師生的食農課程,帶領眾人從整地、育苗、田區整備到選苗、劃線、定植等面向認識自然農法。(圖片來源:龔哲敬臉書)下/宜糧號的夥伴們!(圖片來源:宜糧號粉專)
圖片名稱
遠離中國商場回到台灣務農的龔哲敬,開拓了小農的新路線,也找回了自己生命的動力。 

 

埊 - MrL 

圖片名稱

成立於2017年,
使命為為子孫修復滿目瘡痍的大地母親,
致力於推廣與落實自然農法,協助指導青農,並提供友善代耕服務。
不定期舉辦示範課程及食農活動。

Facebook:埊- MrL 

 

圖片名稱



本文刊載
 

此教材以農業為主題進行教材設計與推廣,期望藉由此系列的出版,抛磚引玉,將我們推廣的經驗分享給有志於農業主題教育推廣的學校教師、生態農場、公部門及非政府單位之教育工作者,未來共同集思廣義將此教材更加圓滿活化,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出版單位: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
更多資訊:https://bit.ly/3drIsqK
訂購網址:https://bit.ly/35Nh1oN%E3%80%81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