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Life ]
【綠色餐飲 × 蒲公英|綠色餐桌計畫01】TU PANG 地坊的說菜之道 讓餐桌成為食材的伸展台
今年中秋,臺東慢食節以採集為主題策劃限定饗宴「月光下的山林野宴」。綠色餐廳地坊主廚張皓福也前進臺東,採集與氣味為主旨設計九道料理,展現臺東山林與海洋交織的風土氣味。
從森林到餐桌
在張皓福主廚的想法裡,料理不只是味道的組合,也是一種記錄地方的方式。
永續飲食對他來說,並非只在選擇友善食材,而是從採集、烹調、使用的器皿,到用餐後的清潔,都與土地的節奏相呼應。
這場「山林野宴」以小米、刺蔥、鬼頭刀與野菜為主軸,結合海與山的食材。
像是用海水醃漬的山野菜、以臺東菸葉煙燻的鰻魚、用荖葉包裹 Ricotta 起司的檳榔,或以 Siraw 調製的鬼頭刀醬汁,每一道料理都帶出地方物產的氣息。
甜點小米布丁與海膽也呼應了季節交會的時節——小米收穫與海膽盛產的時間重疊,象徵山海共生的循環。
❝
對他而言,無論在台中或台東,料理的出發點都是相同的:
從產地出發,與農民、漁民、部落合作,讓食物的旅程回到它最初的地方。
❞
永續的故事,從「說菜」開始
而用餐前,地坊擁有一段重要的儀式:「說菜」。端上桌的不只是料理,還有它的來歷~來自哪裡的小農、採用什麼樣的耕作方式、如何與環境共生。
一道前菜,背後可能是農友的堅持;
一份甜點,可能是一種減少浪費的實踐。
當人們理解食物的來歷,就會開始在意它的去向。
永續飲食,從理解食物開始,張皓福說,他希望料理不只是味道的呈現,而是一場「關於理解」的邀請。每一道菜背後,都有食材的來源與人情的連結,開始理解食物與土地的關係,這頓飯就成了一場關於自然的學習。
離開廚房,走進山林與海邊,與部落、漁民、農友一同採集、討論、創作,主廚的角色,不只是設計味道的人,更是傳遞故事的人。當他在菜裡放入那些土地的氣息時,也讓餐桌成為食材的伸展台——讓人透過吃,看見環境、看見產地,也重新思考自己與食物之間的距離。
【綠色餐廳X蒲公英|綠色餐桌計畫,循環理念隨風傳播】
.png)
|
|
為推動更全面的綠色生活,綠色餐飲指南聯合全台100家綠色餐廳,攜手擁有環保標章、FSC森林驗證及碳足跡三項綠色認證的品牌——蒲公英環保家庭用品,共同展開綠色餐桌計畫。 蒲公英以「不砍樹、低污染、省資源」為核心理念,產品連續16年通過環保標章審核,更是象徵對環境永續的長期承諾。 合作餐廳於店內導入蒲公英環保衛生紙、洗手露、洗碗精等產品,實踐從「餐飲端」到「消費端」的全方位減碳行動。綠色餐飲指南希望將環保行動延伸至每一次用餐與清潔的選擇,讓永續不只是一種理念,而是可被感受到的日常實踐。 點入綠色餐桌計畫網站,探索更多綠餐與商品資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