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
[ Life ]
【專題】做田人:三位非典型青農的故事
乍暖還寒的春分時節,細雨紛紛,我們到宜蘭的員山看龔哲敬正在插秧,這裡是宜蘭縣員山鄉雪山山脈水源頭,像是一處僻靜的世外桃源,他駕著插秧機在水田裡劃出一道道弧線,像在天地裡寫詩。
而那日早上,我們才剛參與了方子維的宜蘭菜市場國際導覽團,一群來自英國的觀光客,在他的英文導覽與帶領下,穿梭在宜蘭傳統菜市場。原來「愈在地愈國際」,方子維返鄉後自己耕田、種菜,然後從世界的觀點找回家鄉的文化力量。
這讓我們想起在貢寮從事友善耕作的黃宇君,在她的山居筆記中這麼寫著:
「農務是一種生活方式,如同手作染布、釀造醃漬一般,連結我與自然的日常。」她一期一會環島送米,與穀友相會,已經成為每年必做的事情,所有農耕日常,是自然萬物與她共創美好空間的過程。其山居筆記一字一句意境之美,令人嚮往。
他們三個,在世俗的眼裡,年紀輕輕。「做田」這件事,被他們實踐得像是農地裡的文學家,精采極了。城市裡的我們啊!若能在閱讀當下,也心安於那片美好天地,或也能獲得救贖。
【Green Media 會客室】
田田有意思-第一本「農業議題」的教具、教案設計與推廣
三位非典型青農的故事,來自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與Green Media合作的《田田有意思》vol. 01-「做田人」的特別企劃。關於新一代斜槓青農的代表,如何在後疫情年代帶來不同的土地視野,我們來看看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有意思的觀點。
Green Media(以下簡稱GM) 當初企畫這個題目,一起討論尋找新一代青農時,人禾是如何思考這件事?
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以下簡稱人禾) 人禾基金會深耕宜蘭已久,民國104年起有感於宜蘭農地興建農舍課題對在地生態、文化等面向之影響甚鉅,遂啟動「田田有意思-深耕土地價值環境教育計畫」,結合在地環境教育、保育團體之農地倡議,規畫一系列符合生態農業、農地多元價值的環境教育課程方案,至今已出版十套教學模組及教材,提供學校教師、班級、親子團體、成人研習等不同群體深入探索農地主題的多元面向。
在探索農地主題的過程,最大的收穫是結識一群在地深耕踏實務農的好朋友,他們身體力行腳踏實地的農務生活,在農村中以傳統農事智慧為基礎,結合青年的創意與行動力,帶著探究的精神與科學的頭腦,一步一腳印,印證農村生活也是一種值得尊敬與投入的生活型式選項。
以自身的特長實踐對農業的多元想像
宜蘭的青農比較不一樣?
GM 這三位特別的非典型青農,他們具備怎樣的特色和共同特點呢?
人禾 龔哲敬(員山自然農法,青年返鄉,自備大型農機具兼職有機代耕業者)、黃宇君(貢寮山裡的梯田小農,兼職友善生活小舖)、方子維(音樂米,高學歷+多語文青年返鄉,最近的菜市場走讀活動夯到國外去),盤點了一下,覺得有故事性的小農都「非典型」……很斜槓!
在他們身上也會看到傳統農業的新型態呈現。傳統的農事工作往往以重勞力的形象呈現在眾人面前,但在他們身上,農業不僅是腳踏實地實踐友善環境的具體作為,更突顯出農業的價值與樂趣,同時也映證了投身農業能開創的多元收益與經濟價值。
GM 我們知道黃宇君曾經是人禾基金會教育推廣的外聘講師,也一直努力實踐自己想過的生活;而龔哲敬年紀輕輕24歲創造了全台第一個自然農法代耕團,方子維也實踐了在地就能國際化,都顯示了新一代青農創新實驗、前浪推後浪的力道,這三位在宜蘭、貢寮的青農似乎有些不一樣?人禾長期深耕宜蘭在地怎麼看待這股力量?
人禾 當然是樂見其成而且大力支持。台灣務農人口平均年齡高達65歲,農村的人口老化對台灣農業的發展影響甚鉅,青農的投入為台灣的農業帶來了不一樣的新希望。宜蘭又具有許多先天優良的環境條件,環保立縣的基礎,加上潔淨的水資源以及距離人口密集都會區的位置優勢,讓宜蘭的青農能夠在大環境的條件支持下,以自身的特長實踐對農業的多元想像,是很令人振奮的發展。
結合眾多領域學科
運用多元智能的學習方式設計教案
GM 除了這三個非典型農青,這一冊的《田田有意思》裡面有四個教案,分別是農田裡的文學家、誰為農民服務、地主選擇題、基改高峰會,其中誰為農民服務的「做田人日報」無論插畫或內容都太有趣、太好笑了,可以談一下這系列的策劃和教學時的玩法嗎?
人禾 《田田有意思》第一冊共有四個教案,「基改高峰會」是我們把很艱澀的基因改造議題,運用國際會議的角色扮演,引導參加者思考基因改造作物的優缺點以及可能造成的影響,同時也結合素養導向的能力培養精神,引起參與小組共同討論、尋找策略聯盟,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
「誰為農民服務」則是以回鄉務農的大米為主角,讓不同的農業單位協助大米解決農事問題,藉此讓參加者閱讀關於農事服務單位的相關報導,增加大眾對農業產業鏈的理解。其實農業可結合的領域學科十分多元(例如數學、歷史、藝術、國文等),而在教學方法的運用上人禾也運用多元智能的學習方式,結合藝術表演、閱讀、討論、遊戲、計算、新聞閱讀等方式進行,不論何種對象都能找到合適的主題與學習方式。也希望更多大眾在參與體驗農事之餘,能獲得更深刻的學習省思與討論。
運用教材配合真實的農地體驗
關心農業的社會參與方式
GM 也就是說,《田田有意思》是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以農業為主題進行教材設計與推廣的教材,目前看來在台灣似乎只有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針對「農業議題」進行教具、教案的設計與推廣,為何你們覺得這件事很重要?
人禾 《田田有意思》是人禾環境倫理發展基金會以農業為主題進行教材設計與推廣的「深耕土地價值環境教育輔助教材」,共有三冊。第一冊主題為「做田人」、第二冊「食在好味道」、第三冊為「我的農夫朋友」。
每一冊除了主題報導、專欄,都附有教案內容和教具的設計,完整呈現教案示範操作與討論、實作練習等,將農地知能、土地的多元價值以教學模組的方式呈現,鼓勵參與者運用此教材配合真實的農地體驗,讓有志於農業主題教育推廣的學校教師、生態農場、公部門及非政府單位之教育工作者,在深入引導下更了解腳下土地的重要性。
《田田有意思》不僅是一套教材,也是我們關心農業的社會參與方式,我們將持續累積發展新教材並進行實作及分享,當然也期待各界夥伴協力共生、共襄盛舉,將遍地開花的農地主題推廣教學經驗與心得跟有興趣的大眾分享,營造未來更友善的農業環境。
【做田人:三位非典型青農的故事】
01 方子維 |
|
|
要讓逛宜蘭菜市場比紐約博物館更深刻 |
02 黃宇君 |
|
|
藉由我彎腰的身體,也連結了你們與土地之間 |
03 龔哲敬 |
|
|
從戶頭剩不到5萬到年收330萬的24歲青農 |
田田有意思 vol. 01|做田人|
團報預約:https://bit.ly/2Wn1mJA
購買教材:https://bit.ly/3cryCoE%E3%80%81
人禾FB:http://bit.ly/3cl28w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