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農夫市集

[ Farmers' Market ]

農夫市集
首頁綠色餐飲指南農夫市集【逛市集】一場來自土地的邀請:彎腰農夫市集

【逛市集】一場來自土地的邀請:彎腰農夫市集

2020.03.17
圖片 - 郭瑾燁、廖宣雅、林寬宏、白可心
文字 - 李濃
文字 - 李濃
圖片 - 郭瑾燁、廖宣雅、林寬宏、白可心

走過十一個年頭,儘管一個月只有一次, 彎腰農夫市集仍成功地把各地小農、 關心農業的草根組織與NGO團體,緊緊繫在一起。 在這裡,每月一次的農集, 也是一場溫柔堅毅、持續進行中的生活革命。

一起彎腰吧!向土地致意

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的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每個月的第三個週日,就會化身成宛如嘉年華的菜市場。古樸的紅磚建築,襯著一頂頂白色帳篷,攤位上陳列著各式各樣友善無毒的蔬果,以及充滿手感的工藝織物與日用品。小小廣場上,琳瑯滿目的樸實商品,伴隨著一旁垂掛的醒目標語——非核家園、農地農用、人地共生——這一天的博物館前院,是專屬於農夫與消費者的場子。

已經運作十一個年頭的彎腰市集,雖然一個月只有一次,卻總能在一方之地將台灣各地的小農、關心農業的草根組織與NGO團體匯聚起來,一邊販售友善無毒的農產品,一邊倡議土地環境議題。每年更會舉辦一年一度的「彎腰生活節」,結合土地音樂會、食農教育論壇、手作坊與產地小旅行等活動,將彎腰市集的核心關懷擴大發聲。

市集取名為「彎腰」,是因為這是農人辛勤耕耘的形象,也是一種向前人學習、向土地學習的謙卑態度。許多來到這裡的攤友都說,自己曾是「農業最熟悉的陌生人」,然而現在,他們都在務農的過程中,重拾與土地的緊密關係,感受到生命中的踏實與熱情。

圖片名稱
紅磚與老樹交織,市集所在地是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
圖片名稱
無思農莊的活鹽麴與活味噌,原料採用市集友善小農的真食材,可攜帶自家容器來購買喔!
圖片名稱
以自然農法種植的當季水果。

農夫說故事,交個遠方的朋友

相較於其他市集,彎腰的內涵顯得更具議題性,但你若是停下腳步與攤友交流,會發現這些訴求,仍舊是回歸人與人之間的那份溫暖情誼。「其實彎腰就像我們生活的地方,我們是懷著與好朋友分享的心情,不只是賣東西給你。」花田厝的攤友游麗花說。

在這裡,比起買賣,更重視價值的傳遞;而比價值更重要的,則是人的感受。因此一個月一次的市集,總讓消費者引頸期盼,來現場除了買菜,更常常與攤友們交流近況。不少第一次來的顧客,聽著這些務農故事入了迷,就此成為農夫市集的死忠粉絲。

除了農夫,彎腰市集還有不少倡議與販售生活工藝品的攤位。例如苑裡掀海風,原是從反對大型風力發電機不當設置的環境抗爭開始,抗爭結束後年輕人不願就此轉身離開,而開始推廣苑裡傳統的藺草編織並協助友善小農推銷農產品。綠兔子工作室則有小啄木與Miffy夫妻手工製作的各種自然民具工藝品。

圖片名稱
市集現場的食農講座,帶領民眾品嚐台灣咖啡的滋味。
圖片名稱
平方家使用非基改油製成友善環境的清潔用品,更提供無包裝的購買方式。
圖片名稱
孩子們吃著自己親手做的梅子飯糰。

彎腰生活節,與農相遇的N種方法

你也許會好奇:如此倡議又如此溫柔的彎腰市集,是怎樣聚集在一起的?起初,一群關心台灣農業與環境的台大師生與一些民間團體,在台大蒲葵道上舉辦了第一屆的彎腰生活節,藉由各種不同類型的特色活動,包括:演講、音樂會與市集,進一步將相關議題開展出去。往後,生活節陸續得到台灣農村陣線、浩然基金會等不同單位的支持,歷經多次的變革與遷徙,逐漸演變成現在每月舉辦一次的常態市集,以及一年一次的彎腰生活節。

彎腰生活節在每年秋天舉行。活動當天,小小南門園區的廣場,聚集了農夫、農村工作者、作家、學者、律師、學生、藝術創作者……在昏黃燈光下,台下觀眾專注聆聽著客家、閩南與原住民歌手,獻上來自土地的真摯歌聲。更有系列的電影放映、講座與工作坊等豐富活動,讓城裡的人們也能透過不同的方式與管道,有機會與土地及農業重新產生連結。
 

圖片名稱
二○一七年彎腰生活節的彎腰土地音樂會。
圖片名稱
來自土地的聲音,讓現場民眾十分有共鳴。

農友會議,市集的凝聚氛圍

這樣的背景,也使得彎腰市集除了是農夫在都市的據點外,更是農業議題的策動基地。市集夥伴們以實際行動,為這片土地盡一份心力,例如「小農復耕計畫」,就以台東縣金峰鄉的歷坵部落、高雄市桃園區的勤和部落、雲林縣北港鎮與水林村的幾位農友,做為自然農法的復耕點,一同合作改善台灣小農的發展。

而要怎麼樣才能成為這個凝聚力強大的市集成員呢?由「生鮮」、「文創」、「議題」等攤位推派代表籌組的「市集共管會」,會針對報名者做一份初期評估,並透過包括產地拜訪在內的一連串嚴謹檢核,選擇出理念相合的夥伴。

加入彎腰的成員,也對市集的品質與發展相當關心,所以每當市集尾聲,你可能會看到一個有趣的現象:市集夥伴們圍成一圈,開始討論市集大小事,這就是行之有年的「農友會議」。對內營造出共同的革命情感,對外才能給予消費者最誠信的交流。

圖片名稱
市集角落時不時會有相關議題的連署平台。

農夫市集Q&A

什麼是小農復耕計畫?

 

何謂小農?

由浩然基金會所發起的計畫,起因於二○○九年的莫拉克風災重創南部多個農村社區與原民部落,希望藉這個專案,以輔導陪伴與經濟支持的方式,協助重建區的農民進行產銷管理的轉型,來改善農民的經濟情況並修復自然環境。

  誰是「小」農、誰是「大」農,不是從耕作面積來定義的,更大的區別在於面對生產、生態與文化上的價值差異。一般而言,被認為是「小農」者,多以家戶為單位,為了滿足生活需要而小規模生產,不過分耗盡地力;通常,也更能有意識地維護在地糧食與耕作文化,種植上盡量維持作物的多樣性。小農彼此之間的社群協作,也為農村帶來新活力。

 


圖片名稱


彎腰農夫市集

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台北市中正區南昌路一段1號)
每個月第三個週日10:00-17:00
攤位數:約20攤
商品:小農生鮮蔬果、小農加工品、手作工藝品、友善理念推廣
Facebook:彎腰農夫市集

 

*本文部分圖文改編自:《逛市集:全台農夫市集的綠色玩耍地圖》,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作者群,悅知文化,2018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