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農夫市集

[ Farmers' Market ]

農夫市集
首頁綠色餐飲指南農夫市集【逛市集】做個幸福的「友善食農職人」:合樸農學市集

【逛市集】做個幸福的「友善食農職人」:合樸農學市集

2020.03.26
圖片 - 合樸農學市集、林宜璇、世豐菓園、施雜貨、冶綠生活服飾、樂果村香菇農園、藍雅萍
文字 - 林柏虎
文字 - 林柏虎
圖片 - 合樸農學市集、林宜璇、世豐菓園、施雜貨、冶綠生活服飾、樂果村香菇農園、藍雅萍

合樸是台灣第一個農學市集,在理念上,也是台灣走得最前面的市集。農夫市集「讓農夫與消費者面對面」的單純邏輯背後,從市場定位、財務運作到農產素質,如何帶領著市集夥伴一同前進,是經營常態市集的永遠課題。 來到合樸,看到的不只是市集的買與賣,更是一場社會企業與生活型態的理念實踐。

城市裡的真實桃花源

台中市福林路走了一.五公里的轉角處,一方不起眼的所在,沒有大張旗鼓的旗招看板,有了地址也不容易找,即使靠衛星定位的座標協助,若不是有心尋找,恐怕還是會路過錯過。可一進到這方園子,綠意盎然的草原、荷花池、大樹、涼亭環繞,還飄盪著悠揚卻不搶戲的音樂。草皮上、樹蔭下幾處各有四、五頂帳篷錯落著。人群熱絡、親切地相互照應,攤位裡除了熱情分享著根莖瓜果葉稻茶的農友們,還有許多呼應著天然質樸生活理想的手作加工食品、有機棉、純天然的手工染布織品、手工皂、似顏畫教學等攤位,靠近建築的簷廊下,幾個年輕外國朋友身著茶人服,安靜地設置意境深遠的茶席,稍遠處水池邊的涼亭裡,還有一群樂手演奏著清雅的吉他與民歌。若要說這是現代城市中隱藏的真實桃花源, 相信只要曾經來過這個市集的,沒人會反對。

市集裡,感覺沒有陌生人,志工熱心地說明食器出借的做法,老農夫靦腆而懇切地介紹手中碩大的南薑,來到這裡的人們拿著碗,看著煎鍋上滋滋冒煙的豆芽菜煎豆之味生豆包,香極了。

圖片名稱
台中合樸是全台第一個農夫市集,隱身在清幽的綠草莊園裡。
圖片名稱
從苗栗來到台中擺攤的樸食小舖,帶來了一整箱的食農書刊與獨立雜誌;逛到肚子餓時,還可以來一顆老麵貝果或餐包。

電機博士的農夫之路

市集的創辦人陳孟凱大哥從遠處人群走來,露出充滿活力的微笑歡迎。這位留學美國的電機博士,畢業後於美國就業工作,曾是人人稱羨的科技新貴。然而,因身體不適,健檢時,醫生警告他若不改變飲食和生活習慣,對健康將會有嚴重傷害,加上當時至親飽受病痛之苦,於是舉家自美返台。孟凱大哥從改變自身與家人的飲食開始,一步步走上了截然不同的道路,並從二○○七年起,開始經營台灣第一個常態舉辦的友善農學市集—合樸農學市集。

圖片名稱

維繫市集的關鍵在於信任

市集的核心,是一群想一起「好好務農、好好吃飯、好好工作、好好生活」的人。原本不善表達推廣的小農,與擁有共同理念的消費者在市集相遇,一起撐起了市集,共同學習。孟凱強調,市集和市場並不相同:市場是透過交易達到利潤極大化的目標;而市集卻是透過社群的相互支持,而得以永續。

維繫市集的關鍵在於信任。這樣的情感共識,讓農友間以協力取代競爭,生產者與消費者也有機會成為同一經濟體中的夥伴,這個運作模式類似人類學中的「禮物經濟(Gift Economy)」,聽說現在還有個時尚的名詞,叫做「團結經濟」。

社群間的信任從何而來?答案就是彼此間的互動相處、支持與合作。孟凱大哥曾為夥伴們設計賽局理論的體驗遊戲,讓大家體會如何在互助與互動間創造雙贏。而每次市集結束的合樸夥伴慶生月會、每週邀請農友與志工、消費者分享生活經驗的「沙龍」活動,以及一同煮食的「共同廚房」等,都是為了凝聚感情、分享共學的活動,也成為持續促成社群相繫的力量。

在市集初創的前幾年,合樸農學市集以社群協力與志工群的共同參與,開創了台灣第一個社群支持型農學市集。

圖片名稱
渴了來杯茶或咖啡吧!
左/透過公平貿易的雨林咖啡,實踐了對環境與人的關懷。右/市集裡有個傳統簷廊設有一方茶席,以靜心隨緣的方式為每一位朋友奉上一碗好茶。

部落、社群貨幣與樹合苑

社群支持穩固了市集,下一步會是什麼呢?在合樸農學市集,有了取名「部落」的社群協力創業、社群貨幣的出現,以及「樹合苑」的誕生。

「部落」因為大家的共同理念而誕生,雖然不是為了賺錢而存在,但為了存在,也必須賺錢。在合樸農學市集裡,有市集經營部落、務農部落、大豆部落、釀造部落、台灣米部落、社群貨幣小組、物流部落、預購取貨部落、公平貿易咖啡部落與學員志工部落等,每一個部落有著各自的熱情與專業分工,也有獨立營運的能力。

有了搏感情的志工與夥伴,還是難免有分工不均產生。市集專用的社群貨幣V幣應運而生,只要付出勞務或參與市集事務,便可賺得V幣,在市集中購買農產等實際使用。除了讓長期投入的志工獲得穩定回饋,也積極鼓勵夥伴參與市集的公共事務。

「樹合苑」的成立,則是另一個理想的體現。在合樸夥伴孫崇傑的帶領下,樹合苑耗時一年多,以樸門設計工法、協力造屋的模式出現。在這個老屋改造的綠空間裡,有豆腐坊、雨林咖啡、手作生活小舖、部落e購與廚藝教室,除了熟食小吃,各部落也以此為基地,舉辦體驗活動或固定課程,讓生產者與消費者可以在這裡共食共學,透過日常參與,將非日常的市集,轉化為生活的所在。

圖片名稱
友善環境、響應環保!
左/利用三桶清水清洗器皿,最後再由志工統一消毒,清潔環保又健康安全。右/重複使用環保袋是很重要的小事。

斜槓青年團結經濟體

對合樸而言,一個月一次的市集不只是表象,一個初步開展的社群支持型農業與食農教育的基本場域,若要更深一層來看,其實更像是在以自然農法的模式,不加肥料、讓根竄地更深,生成多樣性的生態系,長出一個精實的協力社群,一個斜槓青年團結經濟體。在這裡,每個人以自己的專長直接投入自己的熱情領域,以協力模式互助學習,形成有堅實信任基礎的社群經濟,創造出一個不再受限工作賺錢再來購買自身生活熱情的無邊界斜槓生活型態,直接創造自己的「幸福」。

圖片名稱
圖片名稱
刈包或乾拌麵,今天你選哪一道?

農夫市集Q&A

何謂社群支持型農業?   關於自然農法

 

在合樸農學市集和許多農夫口中都會提到的CSA,就是「社群支持型農業(Community Supported Agriculture)」的簡稱。
這個概念是指農民(生產者)與鄰近地區人們(消費者)間產生的連結、承諾與信任:農民以所生產的農產餵養消費者,消費者則以實際購買行動支持農民,甚至共同分擔潛在的耕作風險與收成。
消費者清楚自己吃進肚裡的食物在何處栽種、如何栽種,而農民在為消費者栽種並提供健康食物的同時,也扮演了大地看守者的角色,養人也養土,從而形成並實現永續的在地食物供應體系。

  由日本農學家福岡正信(1913-2008)所提出的耕作方式,基本的實踐原則是不施化肥、不施農藥(含除草劑)、仿自然的耕作方式,相較於一般的農法,更注重土地自然達到的恢復力與生態平衡,並減少人為的過度干預。
1935年岡田茂吉則提出「秀明農法」,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為目標,自家採種、不使用農藥、肥料,僅以枯草與落葉製作草葉堆肥,是難度很高而極度保護土地的農法。

 


圖片名稱

合樸農學市集

台中市西屯區西屯路三段西平南巷6-6 號(法鼓山寶雲別院)
每月第二個週六9:00-14:00
攤位數:30-35攤
商品:小農生鮮蔬果、小農加工品、食農講堂
Facebook:合樸農學市集
貼心小叮嚀:請攜帶(大型)環保購物袋(合樸不提供塑膠袋,如有需要,請自備)、環保碗筷(市集內有農友小吃)。


*本文部分圖文改編自:《逛市集:全台農夫市集的綠色玩耍地圖》,台北市文化探索協會作者群,悅知文化,2018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