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環境

[ Environment ]

環境
首頁永續設計環境石梯坪|地酒釀的土,十年之後:稻浪,海浪共美的文化地景

石梯坪|地酒釀的土,十年之後:稻浪,海浪共美的文化地景

2022.06.20
圖片 - 林美慧
文字 - 整理 | 林美慧
文字 - 整理 | 林美慧
圖片 - 林美慧

「生活在這片土地的人啊!你們要以謙卑的姿態守護山林、海洋,敬畏大地。」

十多年前的石梯坪,荒煙蔓草的地景佐以太平洋海風、藍天與海景壯闊,傻傻不知原來那時民宿以沙漠風情著稱的風景,曾經是港口部落阿美族傳統水梯田所在處。2022年的五月當我們再回到這裡,面向太平洋的森川里海,不同於當年的荒草蔓蔓,金黃色海稻米拔土而出,是台中192、是高雄147、是台梗4號9號,而我們就站在海梯田稻浪間,感受風土的有滋有味……。

踩在稻浪上,明白什麼叫「風土」

沿著種籽設計策劃的野採集、海王子、發酵學三條路線,我們逐階踏下梯田田埂往太平洋走去,走進山與海之間、天與地之間,這世界級的美景不在天涯,近在咫尺。

圖片名稱
面向太平洋的森川里海,不同於過往的荒草蔓蔓,金黃色海稻米拔土而出。

一切還得從十二年前說起,一手推動水梯田復育計畫誕生的林務局局長林華慶話說從頭,約40多年前,還是大學生的他搭客運至東海岸旅遊,當時台十一線還是單線道,交通不便,但水梯田美景卻讓他印象深刻。那時正值台灣70~80年代,因產業和生活型態的變化,台灣社會經濟結構開始往工業化發展,導致港口部落年輕人外流至都市,在老人家無力耕作的情況下,水梯田因此荒蕪,更因東海岸開發,像是盛極一時的民宿業也在這裡如雨後春筍般林立,水梯田的灌溉水道也因無人維護崩塌並失去供水功能,因此而廢耕。

水梯田濕地生態復育石梯坪

2010年林務局因應國際里山倡議趨勢,決定進行三個水梯田復育的先驅計畫,協同港口部落的阿美族人——舒米如妮以及聯手一心守住部落農田的耆老吳明和牧師,推動水梯田生態復育。在族人與耆老的協助下,共同將水源引回田區,當地暌違20年的水稻也試種成功,再加上農業改良場及東華大學等相關單位的陪伴,以「海稻米」作為梯田復耕之稻米品牌,走出另一種永續生活的模式。

圖片名稱
2010年林務局因應國際里山倡議趨勢,進行三個水梯田復育的先驅計畫。
圖片名稱
港口部落族人以「海稻米」作為梯田復耕之稻米品牌,走出另一種永續生活的模式。

地酒釀的土,十年之後

十多年來,復育成功的水梯田面積也不斷消長與改變,部落裡還有許多夥伴一直努力著。在許多生態調查中也都發現水梯田多為水田溼地與森林兩個生態系的交會帶,其邊際效應使其擁有比單一生態系更豐富的生物多樣性,水梯田的荒蕪也代表生物多樣性的危機。這十年多來,也因為眾人的努力,更多人了解港口部落石梯坪這樣「森林—聚落—梯田—溪流」共構而成的農田溼地生態系是多麼的難得,蘊含了部落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是臺灣極具特色的自然人文地景,石梯坪水梯田的保育、復育計畫也希望讓這樣地景的產業可以復甦,帶動部落的生活並保留原本該有的生態。

圖片名稱
「森林—聚落—梯田—溪流」共構而成的農田溼地生態系,大自然與聚落的共生共存。

這次由種籽設計策劃、協同吳美貌老師、聯手一心守住部落農田的耆老吳明和牧師、舒米如妮發表的「地酒釀的土-十年之後」,以舒米如妮採集在水梯田濕地種植的發酵植物大葉田香、野生艾和稻米所釀成的地酒,搭配水梯田的絕美地景,用「28日新酒」、「少女酒」、「7個月老酒」三支地酒,在稻浪間設計了野採集、海王子、發酵學三條路線,15款以三支地酒搭配的部落風土,是來自濕地生態系太平洋海岸邊的滋味,行走其間,想像大地就是走秀的舞台,而我們何其有幸在這品地土山色、品海風鮮味、也品海梯田裡的大地美景。

而這樣的環境展演,也讓我們深思:如果十二年前不做水梯田復育,除了剩一片荒蕪,我們還能留有什麼?

圖片名稱
「地酒釀的土,十年之後」發表會以水梯田的稻浪、太平洋的蔚藍為背景。

石梯坪|地酒釀的土,十年之後

由種籽設計策畫,以15款三支地酒搭配的風土飲食設計,搭配水梯田的絕美地景,在稻浪間設計了野採集、海王子、發酵學三條路線,是環境展演,也是藝術行動。

野採集。葉香 粉紅酒

圖片名稱

野採集。米麴 粉紅酒

圖片名稱

發酵學。森林蜜×乳酪

圖片名稱

海王子。鮮

圖片名稱
圖片名稱


|核稿編輯:袁瑋辛|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