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環境

[ Environment ]

環境
首頁永續設計環境【植物園方舟計畫】串聯歐、美、亞洲國際植物園網絡,暢談重要稀有植物保育行動

【植物園方舟計畫】串聯歐、美、亞洲國際植物園網絡,暢談重要稀有植物保育行動

2023.03.30
圖片 -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文字 - 編輯部
文字 - 編輯部
圖片 - 農委會林業試驗所

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曾訂定目標,在西元2020年前全球受威脅植物須有75%以上完成「遷地保育」(ex situ conservation),人類的未來才能綿延永續,因而「遷地保育」是一項緊急迫切的國際共識。

有鑒於此,林業試驗所自2019年起著手推動「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過去4年來致力於臺灣受威脅植物的遷地保育工作,利用分布臺灣北、中、南、東各地不同氣候條件的6座植物園區作為保種基地,並結合林務局、特生中心、大專院校及社區部落的共同協助,迄今已經成功將臺灣受威脅植物的保種率由22%大幅提升至65%以上,非常接近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設定的國際目標。

本次國家植物園方舟計畫舉辦的國際研討會邀請到跨歐、美、亞三洲的重要國家植物園園長及代表,包含美國康乃爾大學植物園的Christopher Dunn博士、新加坡植物園高級署長陳培育博士、泰國皇后植物園的Piyakaset Suksathan博士、捷克布拉格植物園的Bohumil Černý博士與Rybka Vlastik博士,這些專家在植物分類、物種繁育、民族植物研究利用、傳統文化保存、自然教育與植物園規劃營造等領域都有極高的成就。

圖片名稱
農委會陳副主任委員駿季(前排中)及林試所曾彥學所長致開幕詞後,共同與本次研討會國內外貴賓代表們合影。

▍美國

來自美國康乃爾大學植物園的園長Christopher Dunn博士,在演講時特別強調民族植物學與在地保育行動的連結,當研究人員走入部落社區進行物種調查及保育作為的同時,也會關注到全球各地文化和語言面臨滅絕的危機,同時也導致民族植物學的傳統生態知識逐漸流失的問題,文化和植物息息相關,教育是人與植物的重要連結。

▍泰國

來自泰國北部清邁皇后植物園發展部主任Piyakaset Suksathan博士,本身也是泰國鳳仙花科、菊科、梅花草科和薑科分類專家,他與大家分享泰國植物多樣性及植物園展示手法。泰國北部及東北地區存在大理石、砂岩或石灰岩材質的獨特岩盤,其間孕育了大量珍稀動植物,近年來也遭遇森林大火、入侵種、非法土地利用等棲地流失威脅。為保存這些珍稀植物,皇后植物園與其下所屬4座姐妹園針對濕地、低海拔沙地、高山及歷史文化有關的不同類群進行遷地保育及教育,至今已保存3,000種植物與品系,其中約15%為珍稀物種。

圖片名稱
美國康乃爾大學植物園的園長Christopher Dunn博士,在演講時特別強調民族植物學與在地保育行動的連結。

▍新加坡

新加坡植物園高級署長陳培育博士則介紹了新加坡植物園作為生物多樣性保育的角色,透過全方面調查、保育生態學研究及棲地個體保育與遷地保存等作為,能提供這座土地利用持續成長城市國家,積極且有效的綠化成就;植物園至今能有超過258科、10,500屬、84,500種的巨量活植物收集,其中包含800種瀕絕分類群。此外,2019年新加坡植物園更打造可貯存25,000物種的種子庫。

▍捷克

來自歐洲捷克布拉格植物園2022年底與台北植物園簽署合作備忘錄,並與本所持續交流重要植物種源。本次研討會園長Rybka Vlastik博士等四人專程與會,同時與台北植物園園丁交流不同物候的植物繁育備份技術及經驗。Vlastik演講提及植物園目前保存國外5種野外滅絕的物種,包含原生非洲的盧安達睡蓮在內,而國內則有86種野外滅絕的物種、471種極度瀕絕、357種瀕絕與356易危物種,這些受威脅的植物接近全國物種的一半,而這些物種的救援則有賴於棲地保護及成熟的微體繁殖技術。

 

\ 植物園方舟計畫設計展×鄭培哲工作室 /

圖片名稱

林試所研究人員與鄭培哲工作室持續2年的討論互動及對談後,從受脅植物名單中,挑選出代表各縣市的焦點植物繪製插圖,設計作為方舟計畫植物保育教育推廣之用,期待大家能更認識這些受脅植物的處境,一起為植物保種努力。歡迎有興趣的民眾可以在4月30日以前,前往台北植物園最受歡迎的藝文場所「南門町三二三」參觀!

✦ 展覽日期:2023/03/17~04/30 
周一、周二固定休館,4/5清明節休館
✦ 展覽地點:台北植物園 南門町三二三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