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生態系建築

[ Eco-Architecttural Networks ]

生態系建築
首頁專題生態系建築【專題】生態系建築 實現自然與人類和諧共生

【專題】生態系建築 實現自然與人類和諧共生

2025.01.17
圖片 - 李佳臻建築師事務所/丰宇影像、Koji Fujii /TOREA、Chat Architects
文字 - 編輯部:彭秋分、袁瑋辛、林美慧
文字 - 編輯部:彭秋分、袁瑋辛、林美慧
圖片 - 李佳臻建築師事務所/丰宇影像、Koji Fujii /TOREA、Chat Architects

在現代化與都市化的過程中,人類對自然環境的改變往往帶來生態系統的失衡。然而,隨著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的建築師開始探索如何藉由創新設計,實現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建築理念,這樣的生態系建築不僅將綠色元素融入建築設計中,更透過合理利用當地資源,重視環境永續發展, 為人類和自然創造共生共榮的地景及空間。

生態系建築的核心在於將環境永續理念融入建築設計與施工 的各個環節,實現環境保護和人類需求的平衡。例如,泰國的安西拉海上牡蠣竹亭、日本千葉縣的地中圖書館,都展現了建築與自然環境的深度融合。

安西拉海上牡蠣竹亭是一個有意思的案例,建築師的創新設計活化了一個即將荒廢消失的漁村;靈感來自當地傳統的竹構造蚵架,建築材料全部取自當地並由當地漁民建造,不僅保留了傳統技藝,也促進了當地經濟發展。這些竹亭不僅成為海上美景的一部分,更實現了從產地到餐桌的生態旅遊體驗,讓遊客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了解海洋生態保護的重要性。

而日本千葉縣的地中圖書館則將建築與自然地景結合。巧妙 地利用充斥建築廢料的丘谷,將其轉變為靜謐的閱讀空間。建築師選擇在擋土牆和翼牆上懸挑混凝土空心板,避免使用傳統的樑柱系統,使建築隱藏在繁茂的植被下與自然景觀融為一體。設計理念強調建築應謙遜地存在於自然之中,不應佔據耕種的土壤層,期許能恢復山谷本來郁郁蔥蔥的自然樣貌。

臺灣花蓮的雲山橋植生棧則是生態教育與建築融合的案例。 建築師結合生態教育理念,將木棧道修復為植生棧生態觀察平台,提供停留和觀察的空間,同時不干擾水鳥的棲息地。 不僅保護了當地生態環境,也為師生提供了一個安全共享的生態教學場域,其設計方法強調永續性,藉由全預鑄工法、 再利用既有木棧板等方式,實現環境負荷的最小化,並帶入循環經濟的概念。

生態系建築實現了生態自然與人類生活的和諧共生,彰顯了永續發展的理念,安西拉海上牡蠣竹亭、地中圖書館和雲山橋植生棧,都讓我們看到了在這個世代的創新設計,關於復 興當地文化、促進生態教育和保護環境方面的更多可能性。
 

【生態系建築】

01

 

 

圖片名稱

 
「植生棧」與「雲山橋」:木棧道修復後的生態觀察平台
Arch Bridge in Hualien|Ecological observation station

 
佇立於生態池中的兩座橋梁,「植生棧」位於水面附近,是一個可以近距離觀察生態的平台;拱橋「雲山橋」則將人帶往高視角環景觀察,輕巧且具有視覺效果的不銹鋼管欄杆,行人能通過孔隙進行觀察,同時不干擾棲息地裡的水鳥,透過行為產生的構造形式,創造多元的觀察體驗。
 
 

02

 

 

圖片名稱

 
➋ 隱身山丘植被下的知識聖地
Library in the Earth in Chiba-ken, Japan

晴天耕作,雨天讀書,是一種順應自然、從容的生活節奏,傳達珍惜人生時光的精神。中村拓志將這樣的人文意象用建築語彙,具象化為「地中圖書館」,將土地謙讓給自然,虛心居於綠意繁茂的植被下,打造出安放人類智慧結晶的知識聖所。
 
 
 
 

03

 

 

圖片名稱

 
➌ 老漁村的蛻變與重生!來一場海上的風土盛宴
Angsila Oyster Scaffolding Pavilion in Ang Sila, Thailand

泰國安西拉灣的海域上,幾座豔紅色的竹亭在海上佇立著,在這海上小村落中遊客如織,有人在大啖現捕的牡蠣,有人席地而坐聽著故事。夕陽餘暉下,海上的紅色竹亭更顯幾分魔幻風情。很難想像,不久之前當地的漁村面臨著荒廢的危機。
 
 

 


圖片名稱


|本文轉載自《實構築》季刊 vol.21〈綠場所〉|
〈綠場所〉企劃:Green Media 綠媒體


實構築季刊期許自己是一本如鏡子般的光滑潔淨、足以將真實如實地反映出來的刊物。由此理念出發,《實構築》創發出自己獨特的編輯風格,以具有穿透力的方式報導和評論作品,以及論述建築。它是季刊,每三個月發行一期,內容中英文並置,且紙本與網路實虛形式並行,讀者可以實體整期閱讀,也可以透過網路介面動態地收看到最新報導,同時也讓國外讀者可以輕易地接觸到。

官方網站:https://archi-tec.com.tw/
Facebook:實構築季刊

 

 


[專題]
點擊下圖閱讀更多文章

圖片名稱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