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開產業文化資產的面紗
[ Cultural Heritage ]
【文化資產活化03】如何重建糖業文化路徑,喚醒產業文化遺產的靈魂與魅力?
糖廠除了是重要的產業文化資產,更是地方居民共同的生活記憶。如今再次啟動活化再利用計畫,就是希望讓老糖廠與在地人們、城市連結,重新恢復昔日光彩及歷史價值。
產業文化資產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亞洲及歐美各國對於產業文化資產的保存已有多年且多元發展,然而在台灣卻往往遭到忽視,甚至常被視為不應被保存的遺跡與文物。
而閒置多年的雲林斗六糖廠,為承載居民生活記憶的重要歷史景觀。如何透過產業遺產的保存,深化歷史價值及為地方創生加值?或許是糖廠活化再利用的重要方向。
製糖是台灣過去重要產業,糖廠除了是重要的產業文化資產,更是地方居民共同的生活記憶。而創設於1908年的斗六糖廠為雲林四座糖廠之一,1994年因製糖產業環境改變停止營運,如今再次啟動活化再利用計畫,就是希望讓老糖廠與在地人們、城市連結,重新恢復昔日光彩及歷史價值。
重建糖業文化路徑的意義與城市新生
參與過多項文化資產保存計畫的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王新衡表示,雲林縣是日治時期台灣重要的糖業大縣,當時規模最大的日本製糖公司――大日本製糖株式會社總部便設在虎尾,重要性可見一斑。而雲林四座糖廠之中,除了龍巖糖廠早已拆撤,虎尾糖廠、北港糖廠保存較為良好之外,斗六糖廠因為部分機具設備拆除,僅留有部分建築群,長年湮沒在荒草之中,亟待修復與活化。
王新衡曾經訪談過一些地方耆老,他們小時候都是從斗六坐糖鐵到虎尾上課、採買日常用品等,糖鐵在當時的重要性可見一斑。而我們到現在都可以在這些路徑中找到當年糖鐵的鐵道軌跡,像這樣的糖鐵記憶保存是王新衡認為未來糖廠活化的重要資源。他說:
────────────「台灣城鄉多數沒有發展出自己的人文風貌特色,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缺乏歷史縱深。」────────────
王新衡強調,糖鐵對斗六糖廠來說或許會是很好的導引,從城市歷史的觀點來思考糖鐵的意義,又甚或是糖鐵有沒有機會作為物質遺產被復原或活化?糖鐵路徑若能進一步透過檔案文獻、影像資料、口述歷史等理解爬梳,相信或許也能自我詮釋出斗六地方生活的特色。
產業遺產保存怎麼做?日本金澤工藝之都活化紡織廠的他山之石
過去台灣在進行城市建設時,一定都會遇到產業遺產要如何處置的問題,不是全部拆掉就是找建築師重新設計,其實就會失去了所謂城市歷史共生的意義。而在世界趨勢下,斗六糖廠又該如何呼應世界產業遺產保存的潮流,為本土文化帶來新的啟發?
王新衡說,首先要釐清產業遺產保存的目的。他分析,產業遺產保存主要有三個目的:
────────────一、保存人類文明發展的轉捩點
二、從產業文化資產中探尋或解決當前社會面與經濟面的問題
三、除了解決物質面問題外,更強調其時代精神意義────────────
從這幾個方向出發,斗六糖廠如何定位?如何再利用?或為誰保存?如此思考才會來得更有意義且具前瞻性。此外在城市發展的需求下,如何衡量文資保存的價值,也一直是各界爭論與關注的課題。尤其周圍區域的經濟發展和對在地居民的連結與助益,更是文化資產能否永續活化的關鍵。
王新衡表示,目前斗六當地居民對於文化資產保存尚在初期理解階段,但或許可借鏡他國經驗。他以日本為例,金澤是日本重要的工藝之都,市政府將位於郊區的倒閉紡織工廠重新活化,除了提供居民活動場地,更設立職人大學校,培養如傳統木匠師、石雕職人等。不僅回饋社區,也將流失的傳統文化,找到傳承創新的路。
「文化觀光並不是唯一的路,斗六糖廠或許也能成為文化交流平台,除提供民眾城市生活機能,也提供文化資產保存的空間及機會,帶領民眾理解斗六的文化價值與城市發展脈絡。」
建造跨界的溝通橋樑
斗六糖廠的活用與在地居民的互動上,王新衡認為也必須要有很好的中間機構,組成交流平台,適時對大眾溝通宣導,加強民眾參與保存文化資產的動機。
「文化資產保存不單單只是鼓吹歷史建築、景觀必須搶救,這與民眾生活太遠、很難有共鳴。產業文化資產它有一個很大的課題必須解決,就是需要敘事性——透過故事去呈現它的文化脈絡;而這個故事性就必須串連不同的遺產群,例如糖鐵、學校等。如果沒有一個中間組織串聯各方,並透過發現問題、解決問題提出共同目標的話,其實很不容易達成。」
也因此,他認為無論是台糖、學界或政界,不妨試圖突破文化保存思考格局,從斗六的城市治理出發,透過中間團體的凝聚力量,找出形塑未來樣貌的共識,並注入當代思維。相信能詮釋發展出更完整的製糖產業城鄉文化,同時拓展台灣城市治理的新視野。
Profile
人物檔案
王新衡
日本東京大學都市工學博士。
目前為雲林科技大學文化資產維護系助理教授、曾任輔仁大學博物館學研究所、國立台灣藝術大學兼任教授,故宮博物院研究助理、台灣歷史資源經理學會特任研究員。
點擊下圖閱讀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