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型企業:永續世代的企業課題
[ B the Change ]
【B型企業04】陽光伏特家:綠能開路者,讓眾人一同前行!
2016年,由陳惠萍、馮嘯儒、鄧維侖共同創辦的太陽能全民電廠平台「陽光伏特家」,是亞洲、甚至是全球少數創新提供一個結合全民電廠與集資的平台,此平台廣邀全台家家戶戶20坪以上的屋頂,透過屋主將屋頂出租、群眾集資購買太陽能板的方式來生產綠電、帶來收益,讓人人都有機會參與綠電生產的一環。
一杯咖啡後,三位陌生人決定創業
「眾綠時代、眾力分電。」來自社會人文背景、專長學術研究出發的創辦人之一陳惠萍說。以往太陽能光電的使用只有出得起龐大資金的企業能參與綠電生產,但她們希望透過陽光伏特家的集資平台,讓眾人都能參與公民電廠的建置、能源轉型的歷程、綠能交易的行動,生產更多的的再生能源、以及共享綠色經濟的收益。陽光伏特家以簡單的字樣與清晰的概念,傳遞參與行動的第一步:出租屋頂,讓太陽幫你賺錢。
她分享當初成立這品牌的起因於博士論文,以處理台灣太陽光電的在地使用為題。早期,大眾對於綠能發展無法採取任何積極的行動,「從科技與社會角度來檢視發現,台灣綠能發展上,民眾有參與上的困難。」於是,她腦中開始構思以群眾集資平台的輪廓來解決此困境,但要如何做,是一項很大門檻。所幸畢業那年,遇到了來自商業背景的馮嘯儒、資訊工程的鄧維侖,「我從理念角度出發、嘯儒以商業面判斷此為極具潛力的商業模式、維侖則為我們打造民眾參與的共享平台。」三位來自截然不同的領域與專業,帶來難得的互相包容、互補的優勢。
「我們完全不認識,至今卻可以保持如此的默契,應該是一開始我們的創業初衷非常具體——想讓大眾可以參與綠能的行動。」她笑談那天的不可思議,一杯咖啡開啟創業的契機、以創新的商業模式推動台灣的綠能發展,「我們約在台大後門咖啡廳喝了一杯咖啡,結束後就對彼此說,好,那我們來開公司吧!」
「我一開始在要以非營利組織、還是企業的形式中掙扎,後來我選擇前者。」這是因為當年研究過程中,因緣際會參與屏東災後重建、結合綠能發展的田野研究——「屏東養水種電計畫」,而有所體悟。有鑒於88風災後重建的困難,在當時,她看見了人民可以引進太陽能及再生能源政策,選擇以綠能帶動地方重建以及無限商機;到了2011年,日本福島核災發生,她找到天使投資人贊助,始得帶領日本福島的孩子們到屏東參觀、理解:透過不同的綠能科技,可以帶來重生的希望。
「那是我第一次勇敢從研究者變成行動者,我似乎成功了!當你想做好事時,全宇宙都會來幫你。」然而,她接下來馬上意識到:「做好事不應該只是一次性,需要更穩定的方式來支持想要投入的議題。」解決問題,必須回到資本主義市場,用商業的力量帶動擴大參與。因為「理念可以改變一些人,但要創造更大的改變,通常是透過普及運用的科技,這就需要回到商業盈利面」。
一片太陽能板,讓大家意識到人與自然的關係
於是,陽光伏特家最後以企業的形式出發,陸續推出三大類的商品。第一類的商品就是購買太陽能板,他們將參與綠電的門檻,降低到人人都能購買一片太陽能板為單位,未來收益就是依據參與者與其他參與者的購買比例去獲利;第二類商品則是結合社會公益,利用企業與民眾捐款,幫助全台各地的弱勢團體獲得太陽能板,其所帶來的收益直接回饋到弱勢團體身上;第三項產品則是在2017年台灣開啟綠電交易市場後誕生——綠電交易,她認為此階段的終極目標應該更宏觀:每個人都可以選擇日常所使用的電力是否來自於綠色電力。不管是公民綠電廠、綠能供應、或是綠電交易,其總體核心就是讓所有人在環境行動中,不管是提供屋頂、購買太陽能板、捐贈太陽能板、購買綠電,都能共享經濟價值,而不遺漏任何一個人。
陽光伏特家每兩週推出一個新的專案資訊,民眾可以在APP中選擇想要的地點、購買的太陽能板數量、購買單價等,「認購後,你會在系統的會員中心裡,看到你那片太陽能版正在發電的狀況。」透過監控數據,每個人都能感覺到這東西真得在某城市運作著。她笑說,「以前豔陽高照會覺得很煩躁,現在只要太陽出來,參與者會很開心,民眾因為這片太陽能板,體驗到他與大自然的關係。」而太陽能板申請、建置與完成需要一段冗長時間,「我們會讓參與者了解整個太陽能電廠的進程,大家會更熱衷了解這技術、以及再生能源的政策等。」
台南擔仔一號開始,每一座電廠都有其意義
他們從台南第一座公民電廠「台南擔仔一號」開始,全台開始建置公民電廠,至今全台灣也來到四百多座的盛況,她笑說:「甚至有些參與者會想要收集全台各城市的公民電廠。」光是台南就有上百座,而多雨的宜蘭則較多屬於公益專案,「宜蘭陰雨投報率可能無法成為一個極佳的投資商品,但換一個角度,若能運用綠色收益來幫助到弱勢團體,讓他們也能享用到太陽能板建置後所帶來的好處與獲利,那就是會很有意義的價值。」
從第一座公民電廠到如今全台遍佈,想起從零到一的艱辛不禁莞爾:「跟大家說這麼好康的事情時,大家無法相信這可以賺錢。」好在第一座擔仔一號完成後,大家終於明白綠色商機怎麼帶來收益,平台的人數也成長到近3萬人,「民眾小額出資行動和我們一起打造全四百座的公民參與電廠,這就是我們一直訴求的。」每個人都可以為環境貢獻心力、共享綠色收益,她說:「買太陽能板可以幫助地球、幫助荷包、還能捐款幫助弱勢團體,是一個經濟、社會與環境三者共好的模式。」
B型企業,連結世界、友善產業性別
在營運後,考量台灣沒有社會企業的公司法,許多規範無法制度化、概念清楚化,難以說服他人與自己;因此,當他們看到B型企業更具系統的認證、擁有一套完整嚴謹的審核和價值判斷,他們毅然決然申請,「藉由B型企業及協會的橋樑,連接到全世界、一群對地球友好的社群渠道,樂於擁抱跟自己一樣想對世界更好的企業夥伴。」在申請前後,他們也結交到許多好友,「我們會吸引理念相合的企業彼此合作,如同一個家族一般,當我想做任何行動時,我會知道這社群裡有我需要的夥伴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在B型企業五大面向上,陽光伏特家在環境友善這面向獲得極高分,「答題過程滿有意義的,重新梳理我們在做的事情、釐清公司與利害關係人之間如何一起做到對地球更好的擴大影響力行為。」在員工照護上,惠萍開心地分享:「我們性別比例超棒的!因為傳統能源產業的女性佔比僅2成、國際再生能源產則有3成,但在伏特家,女性佔比有5成。」女性員工增多了、參與者的性別成長也改變,女性參與的比例來到5成,這結果令她們十分驕傲,「某程度也帶來性別更友善、性別更流動的機會。」
設計行動、驅動民眾與企業回應
惠萍說:「台灣是全世界第二大的太陽能板生產與輸出國,我們有強大的半導體技術,有模組製造的能力,撐起了太陽光電的產業。」陽光伏特家提出很不一樣的解方,值得與世界分享——一個平台可以跨越地理界線,在家裡就可以買全台各縣市的電廠,拉近人與能源的關係。特別是在面臨氣候變遷的此刻,陽光伏特家的角色,就是設計行動、驅動民眾去回應,「能源看似離我們日常很遠,但當它出現問題時卻可能影響到每個人的日常生活與權益。」他們的做法,也能讓企業知道,不只是為了買綠電而買、做綠能而做,「你的城市淹水了,企業還有未來嗎?這已經不是愛地球,每一個企業也正在降低未來的生存風險。」
因此,透過綠能的簡單參與模式,讓民眾更有感,好像為遙遠的的全球暖化做一點小小貢獻,「生活中可以選擇更好的能源、購買綠電生產的好產品,因為我們可以選擇、也能支持能源轉型。」當許多人問她能源轉型目標能否達成,她說,只要我們相信那未來。那未來是你所創造,你會往那方向走,一步一步,跟著大家一起往那方向前行,未來就可能發生。她分享自己很喜歡的一句話:「其實未來不在他方,它就在你現在每一步往前累積的辛苦裡,那就是你的未來。先看著你前面走的這一步,你可以做些什麼。」
而陽光伏特家,就是建造出與眾人一起往相同方向前行道路的、溫暖開路者。
陽光伏特家
陽光伏特家致力於成為永續能源轉型中的創新解方提供者,讓所有人都能參與再生能源,創造經濟、社會、環境共好共榮。
官網:https://www.sunnyfounder.com/individual
|核稿編輯:袁瑋辛|
[專題]
B型企業:永續世代的企業課題
B the Chan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