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B型企業:永續世代的企業課題

[ B the Change ]

B型企業:永續世代的企業課題
首頁專題B型企業:永續世代的企業課題【B型企業05】DEPLOY:追求永續質尚與人本設計、策動時尚革新,為永續超前部署

【B型企業05】DEPLOY:追求永續質尚與人本設計、策動時尚革新,為永續超前部署

2022.11.30
圖片 - DEPLOY
文字 - 孫維利
文字 - 孫維利
圖片 - DEPLOY

「當前流行的循環經濟商業模式,提倡轉直線型的商業模式,將使用、製造、廢棄的廢棄階段,直接升轉為回收,以形成一個閉環。這個概念看似合理,卻不夠切實;如能源被開採提煉成油,即使回收再製也不能復轉為石化。所以我從螺旋經濟的角度思考起,透過優化設計流程(流程的優化程度有八成取決於產品和服務的環節),與再造商業模式,致力倡行零廢棄質尚,並遵循360度永續行動方針,重建人與社群和環境間的永續關係。」——潘貝寧

誰說,一件衣服只能有一種穿法?DEPLOY創辦人潘貝寧建構出「一衣多穿」的「價值主義螺旋經濟」創見。她畫出價值主義的黃金三角:品牌、消費者、製造商,在當中找到最適切的公約數,不僅提出新的設計流程、新的著衣方式、新的製衣工序,更透過供應鏈系統的再設計,重新檢視產業問題,引領時尚改革。

是時候改變過去消費主義至上的價值觀

走進DEPLOY 2022秋冬新品發表,每件衣服款式都暗藏玄機與巧思。帥氣、休閒、優雅、俐落……匯集於同一件衣服,可以白天是外套,晚上變化為連身裙,一件服裝有了七、八種配搭方式:翻折內扣、解開拉鍊、束腰成裙……,既解構衣服的剪裁,也解構了大眾對衣服的刻板印象。

貝寧說,DEPLOY改變了「服裝可以怎樣設計、怎樣穿、怎樣做」,更為每件衣服增加新的附加價值——一件衣服能變換出多種穿法,客人能從不同季度購買的服裝中,找到相同元素的延續,既提高了穿搭樂趣,還減少資源浪費;不僅如此,製作過程用剩的邊角料還能延伸成為配件元素,或作為服裝的收邊細節。過去消費主義至上的價值觀,讓我們不夠珍惜資源,即便談永續,也都只流於表面或局部行動,未能正視更談不上解決嚴重過量生產及其造成的環境和社會問題。

圖片名稱
DEPLOY擅長解構衣服的剪裁,一衣多穿除了搭配更多樣外,也省下了添購其他新衣的可能。

在大量消耗地球能源的同時,時尚系統也不斷地傳遞警訊,「除非我們的價值觀真正改變,才有機會扭轉現況,我們應該思考到底什麼對我們來說才是真正的價值。」這也是她決心創建DEPLOY的原因。DEPLOY中文意思為「部署」,有「派遣大軍」之意,「有沒有新的時尚模式,可以同時追求美麗,也能友善地球?」不斷反思之餘,她希望透過有系統、有策略的設計,為永續未來而部署,「我們將其定義為『質尚』,有品質的時尚,以永續為議題來探索追尋。」

圖片名稱
DEPLOY希望追尋一種新的時尚模式,同時追求美麗,也能友善地球。(攝影:Jimmy Yang)

時尚業是全球第二大污染工業

「一件衣服的價值不應該只是我們所看到標籤上的售價,也應包含背後生產所耗損的能源價值;消費意識沒有改變,其實是因為我們不了解服裝產業。」時尚業已是全球第二大污染工業,全球每年有10%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來自於紡織與成衣產業,而全球有7,500萬員工在時裝產業工作。她分享這些年所觀察到的時尚產業,並說道:「我們購買的衣服數量是九O年代的四倍,但是價錢是當年的一半不到,平均一件衣服穿四到六次就扔。」

在二十世紀資本主義思維下,時間被單位化與壓縮,助長了最短時間內製作最多成品的現象,誰花的成本最少誰就是贏家。當大眾習慣於購買「快時尚」,一件十元美金的衣服,若將退稅後品牌成本、供應商成本、成衣廠成本全部扣除,製衣者超過四小時以上的工時,卻拿不到八毛錢。「消費者購買快時尚衣服時,等同於剝削這些製衣者。」她說,「同時,我們的資源越來越少,許多能源消耗殆盡,生物也瀕臨絕種,每年燒掉的森林比愛爾蘭整個國家面積還大,人類即將進入配給的時代。」於是她進一步思考,「以服裝為溝通介質,透過穿著讓人省思生活所需。未來品牌如果要成功,必然是使用最少的資源,卻能滿足最多人的需求。」

圖片名稱
DEPLOY擅長解構衣服的剪裁,一衣多穿除了搭配更多樣外,也省下了添購其他新衣的可能。

DEPLOY哲學

衣服會在面料、剪裁、顏色上追求創新,「但有什麼東西是恆久不變呢?不變的才是人真正珍惜的事物。」因此,DEPLOY的設計朝向務實的風格、不做消費式的標新立異,「不見得每位客人都會意識到永續議題,但透過穿搭來交流,也許只是單純討論衣著舒適度、版型好看與否,無形之中已幫客人帶入新的觀點來看待與使用服裝。」DEPLOY透過研究、傾聽、反饋、採購、設計、客製、創新、工藝、專精、公平貿易、教育等面向,製作出一件件做工精細而且實穿的服裝。「我們希望做出『可以傳承』的衣服,如同外婆會將珍珠項鍊傳給母親、再傳給我一般。現今許多資源就快跟鑽石一樣珍稀且具有急迫性,DEPLOY希望能製造出歷久彌新的產品。」

2012年時DEPLOY取得碳智認證(Carbon Smart Certified),2020年時潘貝寧榮封為英國傑出永續時尚創業家。鑑於很多品牌開始試圖「漂綠」,她在去年決定申請當前在永續ESG最嚴格的B型企業認證,「透過B型企業的認證評量,我們可以更清楚知道自己在各方面達成的狀態,包括公司治理、員工照護、環境友善、社區照顧和客戶影響力這些向度。」2022年上半年成績單出爐,DEPLOY以150分破紀錄的高標取得認證,為品牌善盡社會責任的力量帶來莫大肯定。

圖片名稱圖片名稱
DEPLOY在永續發展上符合12項SDGs指標,並且在B型企業認證上取得150分的高分。

一件DEPLOY多元設計的衣服,為剪裁製程省下3/4的資源

在產品面上,DEPLOY透過不斷研究新的材料、式樣等,思考怎樣可以讓供應鏈縮短減碳。「我們在過去減碳49%,改善項目包括改用綠能、環保包裝、副料、回收再利用,縮短運輸頻率和距離等。」主面料有90%來自義大利、法國、英國、西班牙,並有80%的系列產品在倫敦總公司製作,透過現地製作達成低碳作業並減少資源浪費。此外,DEPLOY也善用零碼剩布製作帽子,裝飾等,再小的邊角碎布也能做包釦。一件多元設計的衣服在布料、剪裁、製作上,可以省下3/4的資源,並透過穿搭體驗與知識分享,讓更多人學會珍惜物件,「這些周密策劃的結晶如果可以讓客人享受並進一步以行動響應,甚至影響他們身邊更多人,那才是成功、永續的商品。」

DEPLOY也開發取代網購所用的一次性塑膠袋,改用碳中和、可回收、可分解的尖端科技環保回收袋,由甘蔗渣與玉米製成,歷時三年技術成熟後才決定採用。「不夠好反而會增加浪費,我們找了很多家廠商,仔細討論技術規格後才開始製作。」貝寧與團隊將尖端的研究應用在環保服裝的製作上。她舉例,像是近期運用了品質優良的竹纖原料,「過往竹纖都被拿來製作運動衣,但都不夠精緻,如今終於等到時機成熟。竹子是很好的材料,所需水源不多,也更環保。」

圖片名稱

給予,希望創建和平與包容的社會

「我們不是賺大錢的公司,但我們願意撥出營收的5-10%,捐給每季POP-UP所在地區的慈善機構,對象主要是社會弱勢者。」在台灣,她捐給「財團法人夢想之家教育基金會」,一間由牧師設立,收容西門町青少年,提供食物、居住,幫助青少年回歸正途並提供夢想與希望的機構。另外也有像是紐約個人慈善機構Hopely New Yorker,或是收容人口走私之女性、受虐婦女的機構,「我們不只捐錢,當這些婦女回歸社會時,我們會挑選合適的DEPLOY衣服,作為畢業禮服贈送給她們,讓她們有重新回歸社會的支持。」

也不得不提到當COVID-19疫情發生時,許多工廠停擺、員工離職,她在員工照護上也多有著墨,「我們希望留住自己的員工,於是全部產品都收回來自己做,並將裁縫、師傅跟生產線總監做整合。」她說,產品生產原則就是:缺碼再製,客人可隨時訂購,不只是週期少、低庫存,而且零浪費,整體的效率也因為整合而提升。不管在哪一個面向,DEPLOY都努力做到透徹思考永續的可能,這也難怪他們會獲得B型企業各分類中的高分佳績。

擁有超乎常人的前瞻思維與永續使命,貝寧說可能天性使然,經常對自己提問:「如果身為一個設計師,我到底能如何發揮自己的能力和責任以改善環境及社會?」只要不合人道、不合邏輯、不符合環保和經濟效益,她都認為沒有做的必要。她期盼透過有系統的設計思維和行動,提供使用者更具意識的消費行為,為幾近枯竭的地球,提前部署、善盡心力,重建系統並復甦希望。

圖片名稱
在各個面向,DEPLOY都努力做到透徹思考永續的可能。(攝影:Jimmy Yang)

 

\ 最喜歡的B型企業品牌 /

ALLBIRDS!我現在穿的鞋子就是他們家,它是一間由兩位紐西蘭人創立的公司,TIME雜誌稱它為「世界上最舒服的鞋」,我後來才知道它也是B型企業。鞋身使用尤加利樹材料,鞋底則採用甘蔗製成的創新材料,我穿了三、四年,工作場合四處跑,就都只有這麼一雙。我滿敬佩這品牌,創業兩年就賣了一百多萬雙鞋,七、八年後就上市。他們的創投理念也很令人佩服,通常研發新產品,一般品牌會馬上申請專利,但ALLBIRDS覺得這樣的技術應該要與所有知名球鞋分享,運用集體力量改善環境。

 


圖片名稱

 

潘貝寧 Dr. Bernice Pan

潘貝寧Dr. Bernice Pan,布魯內爾大學時尚系統設計管理博士、劍橋大學建築碩士及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建築碩士。2006年於倫敦創立DEPLOY;2012年獲英國Draper Award最佳獨立精品品牌前三名;2013年名列歐盟40大新興設計師;2020年榮封為英國傑出永續時尚創業家;2022年榮獲亞洲女性成就奬,並為DEPLOY高標取得B型企業認證。

 


|核稿編輯:陳又瑄|


[專題]
B型企業:永續世代的企業課題
B the Change

圖片名稱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