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2022當代農政議題論壇

[ 國內農政×鄉村發展議題 ]

2022當代農政議題論壇
首頁專題2022當代農政議題論壇【2022當代農政論壇08】耕新未來──農業淨零排放策略與措施

【2022當代農政論壇08】耕新未來──農業淨零排放策略與措施

2023.03.06
圖片 - 李志弘、劉玉文
文字 - 張宸邦|整理
文字 - 張宸邦|整理
圖片 - 李志弘、劉玉文

2022年農政論壇一路從食農議題探討到淨零碳排的執行,而最後一場論壇主題為「耕新未來——農業淨零排放策略與措施」,邀請兩位講者前來分享在各自領域耕耘的成果,分別為福壽實業的李志弘協理及農委會氣候變遷調適及淨零排放專案辦公室劉玉文副執行長。李志弘從禽畜糞等廢棄物的處理來討論台灣長期不被重視的糧農循環問題;劉玉文副執行長則以臺灣目前的氣候挑戰及淨零碳排辦公室的目標出發,來討論實際可以操作的面向。兩人分別從產業和政策面著手,為臺灣在淨零碳排的執行面提出不少建議,最後也留下了各自對社會、政府與民眾的期待。

從禽畜排泄物處理看糧農循環問題

禽畜糞的處理長期在臺灣社會中被忽略,其中的雞糞處理便是主要的問題來源。李協理表示,臺灣一年產生出230萬噸的雞糞,一般來說,雞糞如果好好處理,可以做成有機質肥料;若沒經過腐熟或烘乾處理,就稱之為「生雞糞」,包括肉雞糞跟蛋雞糞各一半。肉雞糞相對來說問題較小,因為大多自然腐熟過了,但將近120萬噸的蛋雞糞處理成本高、過程較繁雜,一般會透過黑水虻或烘乾設備來輔助。

處理蛋雞糞的現實是使用者沒有付費,大多業者不願自行負擔起烘乾處理的成本,寧願隨意傾倒;而合法的代處理廠數量逐年減少,所收取的費用又遠高於一般雞農可以負擔得起的價格。儘管有環保單位在取締,對這些違法的業者卻起不了嚇阻效果,因為若傾倒十次只被抓到一次,他們也還是省下不少成本。李協理表示,必須要讓使用者付費,而這也可以連結 ESG減排的概念,計算出養1個雞蛋要付多少碳費。

在通路銷售與專區設立的部份,李協理也期望看到政府做出更多的努力,與其花錢補助設備,政府可以幫這些致力於糧農循環的企業找到可以合作的海外通路,像是印尼、馬來西亞等,可將以雞糞為原料製成的有機肥,送往東南亞國家進行契作,再將收成、加工之相關產品(如:棕櫚油)運回台灣。專區設立也能夠避免周遭居民三不五時的檢舉抗議,李協理認為動物性的廢料是沒辦法完全消除臭味的,政府如果能夠設立專區協助業者,在烘乾的過程中可以更為順利。這些問題是全民共同要面對的責任,我們是時候該正視它可能帶來的外部成本與嚴重性。

圖片名稱
福壽實業的循環經濟系統。

如何面對極端氣候

2022年初,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AR6)中指出,針對全球的地表升溫情境相較工業革命前,人類活動已導致約攝氏1度的升溫;而無論是何種情境或人為干涉,2040年地球表面將升溫超過攝氏1.5度。如此不可逆的氣候變遷帶來各種極端天氣事件,包括極端降雨、乾旱、颱風頻率降低且強度增大、整體溫度升高且冷月更冷等現象,而倚賴自然資源和氣候的農業部門面對這樣的趨勢首當其衝,受到極大影響。

面對這樣的巨大挑戰,國際上提出了兩個策略方向,一個是調適,一個是減量。調適策略希望達到的,是做些能讓農業及農村地區的人不會因為極端氣候而在生命財產上受到影響的行動。更準確地來說,是找到如何將衝擊降到最低的方法。在降雨、溫度和海平面上升等多方面威脅,如何去找出一個地區或城市中的耐力和韌性。舉例來說,現在政策主要希望推動的農業保險,以往雖然有天然災害救助來去協助農民降低因災害所受的損害,但針對天然災害的補助頂多達到2成,不足以負擔整個受災害的影響,因此政府現在積極推動農業保險,希望能讓極端氣候影響的程度降低,不過背後的核心是希望培養農民對於風險的概念。另外,也需要新的科技研發以及種原保存,來找出能夠適應未來氣候及抗逆境的品種。

圖片名稱

農業部門的淨零碳排策略

除了調適策略外,減量也是相當重要的環節。在政府推出2050淨零碳排之下,農委會呼應並設定了農業部門2040的淨零碳排目標,且成立專責辦公室。從2021年11月開始密集召開27場的座談會,針對不同的層級,從社區、地方到國家,邀請農業可能牽涉到的利害關係人,一起來針對淨零方針做出通盤性討論。劉玉文副執行長也提到,農委會列出了包括減排、增量、綠趨勢、循環四大主軸從農、漁、林、牧四大產業區塊,規劃策略措施進行推動。以農業來說,施用在土壤裡面的肥料導致氧化亞氮釋放、農機具的燃料燃燒、水稻田所需的大量用水與甲烷等,都是可以去做調整與減少碳排的部分。

農業部門的溫室氣體排放量約只有占整體的2%,就這部分來講,農業部門相對應的減量成本是非常高的,在配合國家整體的淨零碳排政策時,主要的原則應該是要以不傷害原先的產銷和產業為前提。劉玉文說,農委會是更希望藉由農業部門協助其他部門,達到負碳排的效果。從現在國家整體溫室氣體排放來看,即便只算林業部門的碳匯量,已超過每年2,000萬噸以上,至少抵銷國家排放量的7%,加上尚未被納入國家清冊統計的土壤與海洋碳匯量,尚可以更積極地做出貢獻。此外,雖然農業部門排放的量很少,但是在這樣的目標下,還是要努力去減排,從抑制排放源的觀點著眼,全面建立排放源的數據資料,進而思考如何透過一些生產模式的調整,從源頭降低碳排。

農委會也致力在推動循環場域的建立,2022年便增加了19處,並且加強針對跨域的部分;此外也開始跟國際不同單位之間做相關的合作。而這些示範案場也能讓大家再看到農業各部門串聯的可行性,如何讓兩者之間有更好的流動,希望從示範案場開始操作,讓營運模式或獲利模式被建立起來。劉玉文也期許,在政府方面,能夠持續把淨零碳排的觀念深入各部會,把業者所需要的環境、通路、規範、誘因機制都設置好;企業方面也能在ESG和淨零碳排的部分努力。最後,希望民眾在消費的時候,也能多選擇低碳足跡的國內產品,並將環境永續的觀念深入生活之中,如此一來淨零碳排才有可能在2050年成功達標。

圖片名稱
循環農業概念圖。


|核稿編輯:陳又瑄|


圖片名稱
2022當代農政議題論壇
指導單位:行政院農業委員會
主辦單位:財團法人農業科技研究院農業政策研究中心
合辦單位:台灣大學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Green Media 綠媒體
報名網址:https://agrifoodforum.weebly.com/

 

  • 分享
  • Facebook分享
  • LINE分享
  • Twitter分享